科研产出
八个外引甜菜品种抗病性鉴定
《农村科技 》 2021
摘要:新疆是甜菜生产老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甜菜根腐病和丛根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常规药剂无法从根本上防治根腐病和丛根病的发生,只能通过选育抗病性较好的新品种来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使用丛根病和根腐病混合侵染的人工病圃对8个国外引进的甜菜新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通过试验,从8个国外引进品种中筛选出2个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SX1523和SX1518,其667米2产量分别为8978.23千克、8128.18千克,根腐病发病率分别为3.33%、10.00%,丛根病病指分别为24.01、28.63,综合表现为抗根腐病和丛根病,适合在有发病风险的地区选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爪爪根际耐盐促生菌的筛选及穴栽验证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根际耐盐促生菌,探索其对棉花耐盐促生的作用,采集了新疆和硕地区的盐爪爪根际土样,进行了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并开展了菌株的分子鉴定及棉花耐盐促生效果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共获得57株细菌,经分子鉴定确定其归属于细菌域4个门12个属.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所含菌属种类最多,共涉及6个属;其次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涉及3个属.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所得多数菌株具有耐盐促生作用.棉花穴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11、T25、K18等菌株处理后,棉花发芽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植株和根的促生长效果明显,其中R11菌株处理效果最好,其棉花发芽、株高和根长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5.0%、135.2%和46.1%.综上所述,盐爪爪根际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植物耐盐促生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耐盐促生微生物菌剂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南部绿洲农田牧草盲蝽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及迁移能力
《生态学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牧草盲蝽在新疆南部绿洲农田区的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和迁移能力,本研究测定了2000 mg·L-1RbCl溶液喷施不同次数后铷元素(Rb)在苜蓿植株内和取食喷施处理的苜蓿后在牧草盲蝽体内的滞留时间及含量变化趋势。通过春季在主要虫源地(苜蓿田)喷施,标记牧草盲蝽由春季虫源地向棉田转移的规律和迁移距离及春季和秋季的寄主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喷施2次Rb溶液可以有效增加其在苜蓿植株及牧草盲蝽体内的Rb含量,有效滞留时间可达10 d以上;在苜蓿-棉花邻作模式下,牧草盲蝽成虫由春季主要虫源地(苜蓿田)向棉田迁移的最大距离达750 m,且虫口密度越大向棉田的迁移距离越长;春季牧草盲蝽由苜蓿田主要转移至灰绿藜、红花、向日葵和棉花等寄主上,秋季由棉田迁出主要转移至藜科杂草上。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牧草盲蝽在绿洲农田的转移和扩散规律,为不同季节牧草盲蝽的种群动态监测和迁移提供直接依据,为棉田牧草盲蝽综合防治和生态调控提供重要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犊牛主要体征信息在线采集系统的设计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决中小规模牧场采用传统方式获取的犊牛体重、体温信息存在信息采集精度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试验以犊牛为检测对象,通过下位机实现体重、体温信息的实时在线采集,利用MATLAB对采集数据进行优化处理,以组态王软件搭建人机交互界面,采用Modbus和DDE通信协议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MATLAB之间的数据通信,设计出一种犊牛主要体征信息在线采集系统。结果表明:当犊牛完全位于称重平台并处于站立姿态时,犊牛主要体征信息在线采集系统的位置检测准确率为100%,在缓慢、剧烈、缓慢-剧烈状态下动态体重测量的相对误差不高于2.87%,体温检测相对误差不高于0.80%,可实现对采集信息的实时显示、保存、历史数据查看等功能。说明该犊牛主要体征信息在线采集系统具有准确、稳定、高效、操作简便等特点。
关键词: 犊牛 位置识别 体征信息 在线采集 组态王 算法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枣收益持续走低 未来精深加工应向多元化发展
《中国食品 》 2021
摘要:为做好市场信息引导和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组织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热科院、中国食用菌协会等有关机构的专家,形成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产业分析调研报告,以下为《我国红枣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红枣生产国,红枣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角草P5CS基因克隆及其在高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植物脯氨酸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但P5CS基因在调节植物耐盐过程中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从盐角草中分离得到一个P5CS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盐胁迫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盐角草P5CS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为2 151 bp,编码716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7.6 k D,等电点为5.83,为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分子中α螺旋结构最多,占43.3%。与已知甜菜、菠菜、滨柃、葡萄中的P5CS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1%、89%、81%和80%,说明该基因与P5CS为同源基因,被命名为Se P5CS。Real-time 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受植物盐胁迫后诱导表达,推测Se P5CS基因在盐角草抵御盐胁迫逆境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明确P5CS基因在植物耐盐应答机制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施与配施有机肥对冬小麦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线虫是指示土壤健康的典型生物之一,为了揭示氮肥减施对土壤健康的影响,以冬小麦土壤为对象,研究了氮肥减施和配施有机肥对拔节期冬小麦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共设置了6个施肥处理:CF(315 kg N·hm-2,常规施肥量)、N240(240 kg N·hm-2)、N210(210 kg N·hm-2)、N180(180 kg N·hm-2)、F150(180 kg N·hm-2+150 kg·hm-2黄腐酸)、F225(180 kg N·hm-2+225 kg·hm-2黄腐酸)。结果表明:1)氮肥减施会降低土壤线虫数量,降幅为15.3%~68.5%;2)各处理均以原杆属为优势属(19.6%~50.4%)。氮肥减施提高了食真菌类、植食类和捕食/杂食类线虫的丰度,食细菌类线虫的丰度先降低后升高。配施有机肥后,食细菌类和食真菌类线虫的丰度降低,植食类和捕食/杂食类线虫丰度升高;3)N240和F225处理分别使线虫多样性指数H提高了48.1%和58.5%。N240处理线虫成熟度指数MI最高(1.95)。N180处理线虫结构指数SI最低(43.33),配施有机肥的F225线虫结构指数SI达到62.72,但线虫富集指数EI最低(80.82)。说明减施氮肥并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线虫的多样性,使食物网向复杂稳定方向发展,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有积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