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温环境下枣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日变化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两个枣品种在高温环境下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差异。【方法】以10 a生骏枣和伏脆蜜为对象,在吐鲁番田间自然高温条件下,测定光合日变化参数,采集相同部位叶片,测定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结果】伏脆蜜的净光合速率(P_n)为单峰型;骏枣则呈双峰型,且在12: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两品种蒸腾速率(T_r)均呈双峰型,但伏脆蜜的蒸腾速率(T_r)变化更剧烈,在14:00有明显的谷值。两品种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骏枣的MDA和Pro明显高于伏脆蜜,且MDA含量骏枣较伏脆蜜提前4 h达到最大值。【结论】高温环境下,伏脆蜜无光合午休现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和蒸腾速率(T_r)较骏枣高;骏枣叶片MDA和Pro含量明显高于伏脆蜜,其叶片细胞膜受损比伏脆蜜重。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两方面均证明伏脆蜜细胞膜稳定性较强,耐高温能力优于骏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材质果袋对哈密瓜果实微域环境及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材质果袋对哈密瓜果实微域环境及品质的影响,为哈密瓜田间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黄皮9818"甜瓜品种为材料,采用白纸袋、硫酸纸袋、塑料膜袋、淋膜纸袋4种不同材质的果袋,不套袋(CK)为对照,进行哈密瓜果实套袋试验,并测定不同材质果袋中微域环境,及对哈密瓜外观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哈密瓜套袋后,微域环境的温度、光照均低于对照(CK),除塑料膜袋外,其它材质果袋均能有效防止果面灼伤;而各套袋处理哈密瓜营养品质中总酸、蛋白、水解还原糖、VC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哈密瓜露地栽培条件下,淋膜纸袋为较理想果袋,果实平均单果重(1.52kg)、商品率(82.80%)最高,且果面鲜亮干净,网纹细密,水浸斑较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棉花养分吸收、分配、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膜下滴灌栽培,研究了施肥对棉花养分吸收分配规律、肥料利用率、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推荐施肥(OPT)处理的养分吸收、生殖器官中分配总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氮肥和磷肥肥料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9.5和10.8个百分点,氮肥和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4和0.7 kg·kg~(-1)。且OPT处理增产4.5%,增加农民收入774元·hm~(-2),该地区棉花产量限制因子依次为氮、磷、钾。说明平衡施肥的氮、磷、钾养分投入基本合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育期、经济产量籽瓜优良品系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优良籽瓜品种(系),挖掘新疆籽瓜生产潜力。【方法】选择12个籽瓜品种(系)的生育期、经济产量共11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品种中全生育期时间最长的为品系1612,平均119.33 d,生育期最短的是品系1607、1608,分别平均为112.00 d。品系1614的百粒重最高(24.53g)。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产量得分最高的是品系1614、1612;生育期因子得分最高的是品系1614;营养生长决定因子得分最高的是品系1618;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品系1612,其次是品系1614。【结论】籽瓜生长发育过程中经济产量与其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紧密相关,百粒重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粒数与始花期呈显著负相关;粒重与始花期呈显著负相关;参试品种(系)1614、1612综合评价分别排名第1名、第2名,其生育期适当、经济产量优良,具有丰产潜力,可作为重点材料加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花生间作系统作物氮素累积与转移规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燕麦‖花生间作系统中燕麦和花生的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花生根瘤固氮酶活性、固氮量及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量,明确间作花生固氮特性及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规律,进一步探索间作体系下氮素的循环机理。【方法】本研究在大田不施用氮肥的试验条件下,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燕麦单作、花生单作、燕麦‖花生间作),采用传统挖根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探索燕麦与花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花生根瘤的生物固氮效率以及花生体内氮素向燕麦的转移规律。【结果】与单作燕麦相比,燕麦‖花生间作体系下,燕麦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增加(P<0.05)。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燕麦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在单作和间作模式下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间作燕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两年平均增加了40.6%,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平均增加了49.0%。间作花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作相比呈下降趋势,生育前期差异不显著,到成熟期,间作花生的干物质积累量两年平均比单作下降了20.6%(P<0.05)。开花结荚期间作花生的根瘤数和根瘤重比单作两年分别降低了21.3%和16.8%,单位质量的固氮酶活性平均降低了26.2%(P<0.05)。2011年和2012年,虽然在生理成熟期间作花生的固氮效率与单作相比分别提高了10.3%和37.1%,但花生生物固氮量分别降低了52.3%和26.3%(P<0.05)。2012年间作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率达到21.4%,转移氮量为15.3 mg/株。【结论】燕麦‖花生间作显著降低了开花结荚期花生单位质量的根瘤固氮酶活性,但提高了成熟期花生的固氮效率,促进了花生固氮能力的发挥,且在燕麦和花生共生期内,花生体内氮素可以转移到燕麦,从而增加了燕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实现地上与地下的相互调节和促进作用,因而,燕麦‖花生间作是东北农区农田生态系统优化氮素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燕麦花生间作 根瘤固氮 氮素吸收 氮素转移 ~(15)N同位素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若羌县与且末县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若羌县、且末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新疆干旱半干旱生态区的典型代表,境内生态类型多样,气候干旱少雨、土壤次生盐渍化重,至今仍存在有一定规模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本研究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基础上,分析了两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及种植结构调整的演变规律;调查收集抗逆种质资源121份,隶属11科28属34种,分析评价了部分作物种质资源的抗逆性,以及与当地的生态条件、农业生产模式和百姓生活习惯的内在联系,探讨了主要农作物品种演替的阶段性变化,讨论了新疆干旱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河西走廊棉区棉花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9个甘肃河西走廊棉区主栽品种(系)为材料,以多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参试的19个品种(系)中,有3个品种(系)在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结果不一致,占总参试品种(系)的15.8%,其它品种(系)在萌发期和苗期耐盐鉴定结果一致,其中表现稳定的强耐盐品种为辽195、惠远710和金垦108,表现稳定的中等耐盐品种(系)为陇棕棉3号、B10、金垦1261、新陆早26号、新陆早33号,表现稳定的弱耐盐品种(系)为陇棉2号、新陆早10、新陆早67、陇绿棉4号、酒棉10号、新陆早39、新陆早45,表现稳定的盐敏感品种为华棉9号。甘肃河西走廊棉区主栽棉花品种主要以中等和弱耐盐品种为主,强耐盐品种较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TaGW2-6A、TaCwi-A1、TaSus2-2B等位变异对粒重的影响及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产量是制约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21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验证Hap-6A-P1/Hap-6A-P2、CWI22/CWI21和Ta Sus2-1/Ta Sus2-2三对产量性状相关的功能标记对小麦产量性状检测效果可靠性,同时分析新疆小麦3个产量相关基因位点Ta GW2-6A,Ta Cwi-A1和Ta Sus2-2B的等位变异类型及分布规律,为新疆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219份小麦品种(系)中,具有Hap-6A-A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44.11 g)高于具有Hap-6A-G(41.87 g)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p<0.05);具有TaCwi-A1a(43.38 g)和Ta Sus2-B2b(44.01 g)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分别显著高于具有Ta Cwi-A1b(37.53 g)和Ta Sus2-B2a(38.73g)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p<0.01)。具有Ta GW2-6A和Ta Cwi-A1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品种(系)的平均千粒重高低依次为Hap-6A-A/TaCwi-A1a(46.41 g)>Hap-6A-G/TaCwi-A1a(41.70 g)>Hap-6A-A/Ta Cwi-A1b(41.30 g)>Hap-6A-G/Ta Cwi-A1b(35.44 g)。新疆小麦品种(系)中,Hap-6A-G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Ta Cwi-A1b;其中在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Hap-6A-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自育品种>引进品种>地方品种;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地方品种;而在新疆春小麦中Hap-6A-A和TaCwi-A1a的分布频率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在21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中具有高千粒重组合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新疆春小麦>新疆冬小麦;其中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地方品种;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中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研究表明,新疆小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种质资源表型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国内外124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表型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性状分析表明,幼苗叶姿、穗颈2个质量性状变异较丰富;单株秆重、单株生物产量、单穗重3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聚类采用Ward法,在遗传距离7. 0处分为6大类群,各类群性状差异明显。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52对引物在124份材料中共扩增特异性条带52条,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 834,变化范围为0. 615~0. 962。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为0. 746时,124份材料被分为4大类群,第Ⅰ、Ⅱ类群均来自中国河北;第Ⅲ类群来自哈萨克斯坦;第Ⅳ类群占参试材料的87. 90%,没有明显的地理聚类特征。但遗传相似系数为0. 843、0. 870时,进一步可分9个亚群、7个亚亚群,材料又基本按地区聚为一类。表型性状及SSR聚类分析均存在明显的地理聚类特征,结合表型性状鉴定出12份适宜新疆种植的谷子优异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瑞森葡萄主干环剥后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组分特性与差异,为环剥对果实可溶性糖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4个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监测果实的生长发育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成成分和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个试验处理中,第1次环剥处理的果实的果形指数最大,比对照处理大5.67%,单粒重也最大,达2.99 g。成熟期最早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 5个试验处理的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变化幅度大,蔗糖含量相对稳定,葡萄糖的含量略高于果糖。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67%;果糖含量最高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4%;蔗糖含量最高的是第4次环剥处理,比对照处理高29.65%;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葡萄糖和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葡萄糖与果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大,略高于葡萄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系数。蔗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小,且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主干环剥有利于克瑞森无核果实的生长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前期(坐果后到果实膨大期)进行环剥明显可以达到增产目的,后期(果实膨大期过后)环剥有利于果实提前成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