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茬口土壤和大豆品种对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和大豆品种是影响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土壤捕捉试验,分别从冬小麦茬口和玉米茬口土壤中种植的4个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得到149株快生根瘤菌和49株慢生根瘤菌。对这些菌株进行16S rDNA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16S-23S基因间隔(IGS)以及共生基因(nod C)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考察土壤茬口和大豆品种对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ARDRA分析结果表明,快生根瘤菌全部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全部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IGS酶切分型将所有菌株分为3种图谱类型,其中型Ⅰ与辽宁慢生根瘤菌(B.liaoningense)的模式菌株酶切图谱类型完全一致,型Ⅱ和型Ⅲ与费氏中华根瘤菌(S.fredii)的模式菌株酶切图谱类型完全一致。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分离到的菌株分属于以上2个种。在两种茬口土壤中快生根瘤菌费氏中华根瘤菌均为优势种群,在冬小麦茬口土壤中的比例(平均95.18%)远高于玉米茬口土壤(平均53.78%)。‘冀豆12’大豆品种的费氏中华根瘤菌在两种茬口土壤中所占比重均高于其他品种。对菌株的IGS基因型与宿主大豆品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品种与根瘤菌IGS基因型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nod C-RFLP酶切分型结果表明,土壤茬口和大豆品种对菌株的共生基因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根瘤菌、土壤茬口和大豆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茬口对根瘤菌的种群结构影响较大,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助剂对苯唑草酮增效作用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类型助剂对玉米田新型除草剂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植物油类助剂GY-Tmax、矿物油类助剂GY-T12及有机硅类助剂GY-S903对苯唑草酮防除牛筋草、马唐、反枝苋及苘麻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三种助剂对苯唑草酮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药效增强作用,室内及田间试验均表明GY-Tmax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最强,GY-S903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略高于GY-T12,三种助剂对苯唑草酮防除禾本科杂草的增效作用大于对阔叶杂草的增效作用。


咸水浇灌及改良剂对粘质滨海盐土离子组成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沧州粘质滨海盐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微咸水浇灌结合6种改良剂对粘质滨海盐土全盐质量分数、pH、离子组成、棉花出苗、苗高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后,不同处理0~20cm土层离子组成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T1处理变化最大,与对照相比,土壤pH、全盐质量分数、Na+、K+、Cl-和总碱度(HCO3-+CO32-)分别降低0.43%、0.10%、14.02%、0.30%、22.26%和5.03%;Ca2+、Mg2+和SO42-质量分数分别增加4.40%、0.11%和36.43%;T1处理后的棉花出苗率、苗高及干质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能够促进棉花生长。可见,适宜沧州滨海盐碱土改良最佳的改良剂组合为秸秆+磷石膏+猪粪+腐植酸+FeSO4。


喷钙对红地球葡萄果实钙、果胶含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适用于红地球葡萄的补钙钙源、时期和部位,设计了在葡萄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幼果膨大期和采收前2周)对不同部位(叶片和果实)分别喷施硝酸钙和糖醇钙的田间试验,分析了喷钙后果实钙、果胶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喷钙显著提高了红地球葡萄叶柄和果实各部位的钙含量。从喷钙时期上看,幼果膨大期喷钙对果实各部位钙含量的提高明显大于采收前2周喷钙;从钙源种类上看,硝酸钙适合叶片喷施,糖醇钙适合果穗喷施;从喷钙部位看,叶片喷糖醇钙对提高果实采收期的叶柄钙含量效果最为明显,喷钙后,在果实各部位中,果皮钙含量增加最多,为对照的6.6~20.3倍。在幼果膨大期和采收前2周两个时期,果穗喷钙对果皮钙含量的影响均明显大于叶片喷钙,叶片喷钙则更有利于果籽中钙含量的提高。幼果膨大期果穗喷糖醇钙处理采收后的果肉钙含量最高,达到3.98 mg/g,DW,是对照的2.84倍。果肉钙含量与果肉原果胶含量、总果胶含量以及果粒硬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喷钙来提高果肉钙含量有助于提高果实的贮运品质。


黄淮海南部小麦抗寒性比较及指标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鉴定小麦抗寒性的指标,于大田条件下对12个品种小麦的死苗死蘖率、枯叶率、叶片数、叶片长宽、植株直立性、SPAD值、电导率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小麦的死苗死蘖率是可靠的抗寒性鉴定方法,小麦的枯叶率、直立性、电导率与其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64、0.595和0.609,抗寒性好的品种枯叶率较低、匍匐性强、电导率低,可作为小麦抗寒鉴定的指标,具有冬前叶片数少、叶片SPAD值高的小麦虽然也表现出抗寒性好的品种的特点,但其相关不显著,而不同叶位叶片长宽与小麦的抗寒性关系差异不稳定,因此,该3项指标作为小麦抗寒性鉴定的直接指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中国大豆产业技术需求分析(英文)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中国大豆产业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2009和2010年,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共22个省(市、区)的2 787个大豆产业技术用户进行了技术需求调查,将技术需求划分为大豆新品种、栽培与土壤肥料技术、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农业机械及使用技术、产后处理与加工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6个研究领域,并明确了各领域技术发展的优先序,将高产大豆新品种培育,大豆栽培和施肥技术,大豆田难除杂草综合防治技术,适合各地条件的播种、收获、耕整地机械,大豆酶工程技术和降低大豆生产成本的措施列为优先研究方向。在采用参与式评估方法分析各主产区生产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措施。
氟硅唑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植物保护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氟硅唑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硅唑、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梨黑星病菌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硅唑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1∶20、1∶25、1∶30、1∶35和1∶40进行复配对菌丝生长均表现为增效,其中1∶25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2.68;在田间药效试验中,40%氟硅唑乳油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以质量比1∶25进行桶混,750~1 200倍稀释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与其单剂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和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 000倍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相当,但显著高于其单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的防治效果。氟硅唑与代森锰锌以1∶25进行桶混,可以在田间推广使用。


国审高油无腥大豆品种五星2号的选育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五星2号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大豆中心以冀豆9号为母本,Century-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02~200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83.23 kg·hm-2。SMV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对黄淮中北部流行株系SC3、SC8,黄淮南部(江苏)株系Sa均表现高抗,对东北流行株系N3表现免疫,此外,对近期发现的重组型SMV分离物3238表现高抗。该品种因脂氧酶2缺失具有无豆腥味特性,蛋白质含量37.18%,脂肪含量23.97%,属于高油品种。


河北省夏玉米苗期根病发生现状及病原初探
《玉米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09年对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苗期根病进行调查发现,玉米苗期根病在河北省夏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各地区平均病株率在73.9%~100.0%,病情指数在14.0~30.9。对各地区玉米根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和形态学鉴定,河北省夏玉米苗期根病主要因真菌引起,且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有藤仓赤霉复合种、离蠕孢菌、腐霉菌、丝核菌和禾谷镰孢菌,不同地区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存在差异。对优势病原菌进行致病力测定发现,离蠕孢菌致病力最强,且能引起植株矮化,严重影响地上部植株的生长。


磷肥用量对菘蓝干物质积累及其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磷肥用量对菘蓝干物质积累及其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方法】于2011-05-14,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磷肥(P2O5)用量分别为0,90,180,360,540kg/hm2时,菘蓝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氮、磷、钾累积吸收量的变化。【结果】在菘蓝生长60~180d,不同施磷水平下,菘蓝总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生长期的推进呈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即"S"型曲线;磷肥用量在0~180kg/hm2时,菘蓝总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日增长量、根干物质分配率均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磷肥用量超过180kg/hm2时,总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日增长量、根干物质分配率反而下降。菘蓝植株的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动态变化与其干物质积累规律类似,总体均呈"S"型增长趋势。在整个生长期,以磷肥施用量为180kg/hm2的处理菘蓝植株和根系的氮、磷、钾累积吸收量最高;而当磷肥用量超过180kg/hm2时,植株和根系的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反而下降。菘蓝对氮的吸收量最大,钾次之,磷最少,当磷肥用量达到180kg/hm2时,菘蓝全生育期对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 370.22,192.44,682.44mg/株。【结论】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磷肥(P2O5)的推荐用量为180kg/hm2,且是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