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宁夏枸杞果实性状和预处理对果实制干的影响

林业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果实性状和预处理对果实制干的影响,为枸杞制干工艺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制干差异较大的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果实加工性状、果皮及角质层结构、果皮蜡质微形态和不同预处理枸杞果实制干时间进行探究,明确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果实性状和预处理对果实制干的影响.[结果]1)不同品种(系)枸杞果实纵径、百粒质量、单果体积存在显著差异,'16-23-7-8'横径、纵径、百粒质量、单果体积均最高,'宁杞 1号'最低.2)随着果实发育,果皮和角质层厚度逐渐增加且存在显著差异.'宁杞 5号'果皮厚度最大,达 768.273 μm;'宁杞 1号'果皮厚度最小,为 445.100 μm.'14-402'角质层最厚,达 9.420 μm;'16-23-7-8'最低,为 7.528 μm.3)成熟期枸杞果实表皮被束状蜡质层覆盖,蜡质晶体呈无规则片状,片状蜡质层较厚,排列较紧密.4)不同品种(系)枸杞果实制干时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易到难依次为'宁杞 1号'、'Z44'、'16-23-7-8'、'14-402'、'宁杞 5号'.与对照相比,碱处理后,平均制干时间缩短 4.10 h;氯仿处理后,平均制干时间缩短 16.94 h.[结论]枸杞果皮结构通过影响水分运输进而影响枸杞果实制干过程;预处理可破坏枸杞表皮蜡质层缩短制干时间.本研究 5个枸杞品种(系)中,'宁杞 5号'不易制干,'宁杞1号'最易制干,在枸杞制干时,应用的预处理方式必须考虑品种间存在的组织和形态解剖学特征的差异.

关键词: 宁夏枸杞 果实性状 果皮结构 角质层 表皮蜡质 预处理 制干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供钾水平对宁南山区花椰菜产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宁夏冷凉花椰菜生产中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冷凉主导花椰菜为试验材料,设置0(K0)、10(K10)、20(K20)、30(K30)、40 kg/667m2(K40)5个施钾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供钾对露地花椰菜产量、钾素吸收分配利用及土壤根层钾素质量与平衡的影响。【结果】供钾显著增加花椰菜产量,增产率在5.32%~16.24%,供钾水平与花球产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抛物曲线关系,最高产量为3 529.43 kg/667 m2,最佳供钾水平为24.28 kg/667 m2。在苗期和莲座期茎叶是花椰菜钾元素的累积中心,不同处理茎叶分配比例在49.67%~90.49%,进入成熟期花球是花椰菜钾元素的累积中心,不同处理花球累积分配比例在42.25%~53.73%,整株花椰菜钾素累积量苗期以K30处理最高,莲座期和成熟期均以K20处理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69.40%、79.38%。钾肥利用效率为21.77%~40.31%,以K20处理的钾肥利用率、贡献率及农学效率均最高,分别为45.28%,21.31%、38.670 kg/kg。供钾水平低于20 kg/667 m2时,土壤钾素平衡表现为亏缺,供钾水平超过30 kg/667 m2钾素盈余由负转正,再继续投入钾肥,钾素盈余。【结论】综合考虑花椰菜钾素吸收利用分配与产量和土壤钾素有效性与菜田钾素收支平衡等因素,建议宁夏南部山区花椰菜适宜的供钾水平为21.82~29.24 kg/667 m2

关键词: 花椰菜 宁夏南部山区 供钾水平 产量 钾肥利用率 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青贮添加剂对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青贮质量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青贮添加剂对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1∶1)青贮的影响。以不添加菌剂为对照(CK),T1、T2、T3、T4、T5分别添加0.005 g/kg菌剂、0.3 g/kg酶制剂、0.005 g/kg菌剂+0.3 g/kg酶制剂、4 mL/kg甲酸、4 mL/kg丙酸进行青贮,青贮发酵90 d。结果显示:处理组与CK的pH值均低于4.10。T4、T5、T1的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处理组的乙酸(AA)含量均显著高于CK (P<0.05),氨态氮/总氮(NH3-N/TN)显著低于CK (P<0.05)。T5、T4的干物质(DM)、淀粉(Starch)含量显著高于CK(P<0.05)。T3、T2的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CK (P<0.05)。T1、T4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CK (P<0.05)。处理组粗灰分(CA)、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均显著高于CK (P<0.05)。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处理的营养价值排序为T1>T5>T4>T3>T2>CK。各添加剂处理提高了玉豆混合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其中T5、T4、T1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添加剂处理提高了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青贮饲料营养价值与有氧稳定性,其中丙酸、甲酸、菌剂添加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 混合青贮 玉米 全株大豆 青贮添加剂 发酵品质 营养价值 有氧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园喷雾牵引车翼型塔板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宁夏贺兰山区域葡萄种植环境与作物冠层特征,设计了一种带有浮动结构的翼型塔板导流装置,其浮动结构可依据不同生长时期的葡萄作物高度进行调整。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塔板气流场进行仿真分析,以翼型浮动塔板出风口处高速气流区域的面积最大值为目标,通过正交分析获得浮动结构与固定结构最佳优化导流几何参数与导风锥参数。在塔板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浮动结构可调极限角度进行仿真分析,建立风送塔板结构仿真模型,得出其气流汇集的离地高度范围与有效喷施距离。按照设计参数加工装配塔板浮动结构,结合样机完成喷药效能试验。以建立的模型指导各时期葡萄的施药工作,为精准施药提供技术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塔板气流场分布特点与仿真结果基本符合,风送塔板结构仿真模型可靠。

关键词: 风送喷雾机 流体仿真 气流场 导流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莱斯芽胞杆菌GZ8-6对马铃薯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促生作用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生防菌对马铃薯根系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别以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 X-1菌液、LB液体培养基以及生防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GZ8-6发酵液对马铃薯苗进行灌根处理,测定和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土壤酶活性和马铃薯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X-1和贝莱斯芽胞杆菌GZ8-6处理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明显高于病原菌处理和LB液体培养基处理。X-1和GZ8-6处理后第30、60天,土壤蔗糖酶活性达到高峰,分别比病原菌处理高1.70倍和2.71倍,土壤脲酶活性在施用后第10、20天较病原菌处理分别提升了52.53%和59.48%;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马铃薯生育期内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经X-1和GZ8-6处理后马铃薯的侧根数、茎粗、地下部鲜重等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病原菌处理和培养基处理,处理后60 d株高和地下部鲜重分别较病原菌处理提高了34.65%和124.79%,茎粗较LB液体培养基处理平均增加0.53 cm。因此,生防菌处理不仅对马铃薯有促生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土壤关键酶活性。

关键词: 马铃薯 贝莱斯芽胞杆菌 土壤酶活性 促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母牛生殖道微生物与繁殖性能相关性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母牛生殖道拥有独立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菌群在生命早期就已经建立。生殖道结构的连续性使不同生殖器官之间的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关联性。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是所有生殖器官主要的共生菌,其次是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特内里菌门。在母牛配种或产犊期间,外界微生物进入母牛生殖系统会改变原本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对生殖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干预可治疗相关生殖疾病。本文综述了母牛生殖道微生物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母牛繁殖的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母牛 生殖道 微生物菌群 繁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年限柠条在肉牛瘤胃中降解规律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限柠条在肉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试验根据柠条生长年限设定5个试验组,分别为试验1组(1年生柠条)、试验2组(2年生柠条)、试验3组(3年生柠条)、试验4组(4年生柠条)和试验5组(10年生柠条),各组样品整株剪成1 cm茎段后粉碎过筛,装入自制尼龙袋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个尼龙袋,分别于投喂后第6,12,18,24,36,48,72小时取出尼龙袋冲洗,烘干,经过粉碎、过筛后测定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含量并计算瘤胃实时降解率、有效降解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试验5组DM (55.11%)、NDF(69.88%)、ADF(59.55%)、Ash(6.51%)含量均最高,试验1组CP含量(15.36%)最高,试验2组EE含量(4.22%)最高;试验1组CP、EE、NDF、ADF含量与试验2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3组仅CP含量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1)。随着瘤胃降解时间延长,各组DM、CP、NDF和ADF的瘤胃降解率均逐渐增加,第72小时达到最大,DM、CP的瘤胃降解率以试验2组最优,分别为68.10%、75.84%;NDF、ADF瘤胃降解率以试验1组最优,分别为59.85%、50.79%。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柠条在1~3年生长期营养成分总体差别不大,但1年生柠条不利于柠条林生态恢复,2年柠条具有较优常规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特性,因此2年生柠条是饲喂草食家畜最适生长年限。

关键词: 柠条 生长年限 肉牛 营养成分 瘤胃降解率 降解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不同日龄滩羊毛囊发育关键基因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日龄滩羊皮肤组织毛囊形态变化,挖掘影响毛囊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和候选基因,对揭示滩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出生后0、35和55日龄的滩羊各3只,采集皮肤组织样品,利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分析;利用IlluminaNovaSeq6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DESeq2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并对DEGs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与毛囊发育相关的基因。随机选择10个DEGs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滩羊日龄的增加,初级毛囊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减少(P<0.05;P<0.01),次级毛囊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次级毛囊逐渐密集分布在初级毛囊周围,形成了毛囊群结构。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35和0日龄比较组中共筛选到681个DEGs,其中368个上调,313个下调;在55和0日龄比较组中共筛选到852个DEGs,其中469个上调,383个下调;在55和35日龄比较组中共筛选到194个DEGs,其中99个上调,95个下调。3个比较组DEGs取并集得到1274个DEGs,可分成4个簇(K1~K4cluster)。对各簇进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显著富集在PI3K-Akt和MAPK等与毛囊形态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其中PDGFRA、PDGFRB、PDGFB、FGFR4和NR4A1基因在毛囊发育和分子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所选10个DEGs的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说明测序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挖掘到PDGFRA、PDGFRB、PDGFB、FGFR4和NR4A1是毛囊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候选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滩羊裘皮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滩羊 毛囊发育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变化对肉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研究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环境温度变化对不同性别和年龄肉羊采食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银川市某肉羊养殖场健康同龄公羊、同期产羔母羊、同期断奶育肥羔羊和同期出生哺乳羔羊各10只,分为公羊组、母羊组、育肥羊组和羔羊组.除哺乳羔羊外,各组试验羊采食饲料营养成分均完全一致.试验期28 d,平均分为4个阶段,试验第1、8、15、22天记录环境温度.试验采用常规测量、ELISA等方法对试验羊采食量、生理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第1、8天相比,第22天母羊采食量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羊生理指标温度由试验开始时的31.6℃降至试验结束的29.11℃,与第1、15天相比,第22天母羊呼吸频率极显著降低(P<0.01);与第1、8天相比,第15、22天母羊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15、22天母羊体温极显著降低(P<0.01);第8、15、22天羔羊呼吸频率极显著降低(P<0.01),第8、15、22天羔羊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与第1天相比,第15、22天母羊反刍频率显著降低(P<0.05),第1天相比,第15天母羊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第22天育肥羊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第1天相比,第22天公羊血清皮质醇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环境温度的持续降低,可改变不同年龄和性别肉羊的生理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而影响肉羊养殖效益及健康水平.

关键词: 温度 银川地区 肉羊 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称量反馈的设施番茄灌溉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设施番茄灌溉的精准性,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称量反馈的灌溉系统,该系统包括称量反馈模块、多源信息采集传输模块、灌溉决策模块与水肥执行模块。称量反馈灌溉决策首先利用卫星定位模组获取灌溉地经纬度信息自动计算当天的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日中时刻,结合椰糠条吸水特性与番茄植株日需水量变化规律,把1 d自动划分为4个不同的动态灌溉阶段;根据温室内温湿度信息及排液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值反馈的番茄植株根部信息,制定了一般模式灌溉肥液或洗盐模式灌溉清水(或低浓度营养液)。设计试验以基于辐射累积控制灌溉、定时灌溉作为对照,分别从栽培效果、灌溉效果、应用效益方面验证该灌溉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使用该称量反馈灌溉系统比基于辐射累积控制灌溉系统灌溉量增加1.8%,用肥量减少7.3%,排液比降低7.9%,排液EC值降低9.3%;与定时灌溉方式相比灌溉量减少11.3%,用肥量减少20.0%,排液比降低17.9%,排液EC值降低4.9%。栽培效果显示,使用该称量反馈灌溉系统的椰糠条栽培番茄在茎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糖度值、单穗质量和基于辐射累积的控制灌溉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株高增加4.8%;与定时灌溉相比在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糖度值、单穗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计使用该称量反馈灌溉系统,园区15栋日光温室(1.22 hm2)相比基于辐射累积控制灌溉,应用效益月节约0.276万元,与定时灌溉方式相比,园区月节约2.247万元。该系统简化了番茄植株需水量的计算过程,实现了番茄栽培水分的精准感知与按需精量灌溉。

关键词: 灌溉 蒸腾 传感器 番茄 称量反馈 灌溉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