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CSCD
摘要:1996~2000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相结合方法 ,对黑龙江省推广的3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鉴定结果表明,在36个品种中 ,抗病品种2个 ,占供试品种的5.5% ;中抗品种9个 ,占供试品种的25.0 % ;感病品种13个 ,占供试品种的36.1% ;高感品种12个 ,占供试品种的33.3 %。这说明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绝大部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都是感病或高感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主要玉米种质的遗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1
摘要:利用GRIFFING4模式 ,对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自交系之间及同一自交系的不同性状之间配合力差异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摘要:采用大垄双行(40+2)cm×(10~14)cm 插秧规格与通常30cm×(10~14)cm 插秧规格进行对比试验,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研究了水稻对光能的利用率,通风状况、分蘖量、叶面积系数等诸方面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从试验结束分析得出,大垄双行通风好,早衰不重,光能利用率高,抗倒伏性强,产量增产幅度一般在12%左右,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河地区小麦生产发展状况——简论发展历程与栽培技术不断更新
《黑河科技 》 2001
摘要:简述了黑河地区小麦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历程;概括地介绍了小麦栽培技术的不断更新状况;表述了黑河农科所在黑河地区小麦生产栽培技术不断更新的作用。
关键词: 黑河地区小麦生产三个发展阶段 小麦栽培技术不断更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高产优质同步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Ⅰ.不同播法和肥料对大豆产量及脂肪含量和脂肪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采用高油大豆品种黑农 4 1,穴播、两垄一沟、双条播 (对照 ) ;磁化肥、生物肥、磷酸二铵 +硫酸钾 (对照 )进行播法和肥料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穴播的产量、脂肪含量和脂肪产量均高于双条播和两垄一沟 ,其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生物肥的产量、脂肪含量和脂肪产量高于磁化肥和磷酸二铵 +钾肥 ,并与对照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穴播×磁化肥和穴播×生物肥处理组合对黑农 4 1的产量、脂肪含量及脂肪产量具有较好的正向效应 ,是本试验较佳的组配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神”牌光合促进素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绿神”牌光合促进素是南开大学最新研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通过本试验进一步明确其增产效果和增产机制。试验表明 ,平均增产 15% ,10 0 0倍液喷施两次效果最好。主要是增加水稻分蘖、穗粒数和叶绿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二倍体栽培种S.phureja与普通栽培种的四倍体杂种品质性状育种价值的研究
《中国马铃薯 》 2001
摘要:试验选用 3份含有二倍体栽培种富利亚薯 (Solanum phureja)血缘的 4x 2x四倍体杂种材料和 1份四倍体普通栽培种 (Solanumtuberosum )优良无性系为亲本 ,按照Griffing方法Ⅲ配制成双列杂交组合 12个 (包括正交 6个 ,反交 6个 ) ,分析了杂种实生苗当代薯形、品质等 6个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芽眼深度、比重、Vc含量、还原糖含量等 6个被测性状的遗传变异均以加性效应为主。配合力效应估算结果表明 ,同一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在不同亲本间差异亦较大 ,并且同一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在不同组合间差异亦较大。本试验结果还表明 ,比重上存在极显著的反交效应
关键词: 马铃薯 Solanumphureja 4x2x杂种 遗传变异 配合力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