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豆通报 2001

摘要:黑龙江省黑河地区是主要麦豆产区 ,但在大豆生产中尚存在种植结构、品种搭配不合理 ,越区种植 ,管理水平低的问题。提出 4点解决方法

关键词: 大豆 问题 解决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F_1代秃尖与亲本秃尖相关性研究

玉米科学 2001

摘要:本文以农大玉米育种试验 1999年的自交系试验圃和杂交鉴定圃为材料 ,运用相关及回归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 133对玉米杂交组合的杂种F1与双亲的秃尖、双亲秃尖均值的相关性、双亲秃尖之差绝对值的相关性 ,并利用回归方程根据双亲秃尖 ,双亲秃尖均值 ,双亲秃尖之差绝对值的变化对F1代秃尖的影响进行数据分析。

关键词: 玉米 秃尖 杂种F1代 亲本自交系 相关性 母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感大豆孢囊线虫病品种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大豆通报 2001

摘要:利用酶联免疫技术 (ELISA) ,测定抗感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IAA ,GA的含量较感病品种低 ,ABA的含量变化不同 ,IPA含量感病品种 >抗病品种 ,IAA/GA的比值抗病品种 >感病品种 ,GA/ABA的比值感病品种 >抗病品种。

关键词: 大豆 孢囊线虫 内源激素 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摘要:通过黑龙江省三大小麦主产区 :东部地区、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大面积种植的 6个小麦品种的 62点次 ,进行了不同生态区对小麦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其结果表明 :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 ,由于受生态环境条件影响 ,品质变异幅度较大。而同一品种在西北部地区的品质性状要优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变异幅度 不同生态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品质与植物学性状相关性分析

中国林副特产 2001

摘要:以7个水稻品系为试材,研究了米质、植物学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垩白率、垩白度与株高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穗颈弯曲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粒长、粒形与最高分蘖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剑叶宽、剑叶面积呈显著的正相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剑叶面积、倒二叶面积、倒三叶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垩白大小与最高分蘖数呈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 米质 植物学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身西部大开发 推进农业科研成果产业化

中国林副特产 2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九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及应用潜力分析

玉米科学 2001

摘要:按 (P1×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用NCⅡ 分析方法 ,对九个玉米自交系百粒重、穗长、穗粗、秃尖、行数、行粒数、小区产量等 7个性状做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 ,并计算出它们的遗传参数和九个自交系不同性状应用潜力顺序。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数量性状配合力 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力水稻壮秧营养剂在南方稻区的应用效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

摘要:阐述了强力水稻壮秧营养剂的特点及在南方稻区试验、示范的效果。通过试验、示范证明了施用强力水稻壮秧营养剂较当地常规旱育苗、半旱湿润育苗提高了秧苗素质 ,增强了秧苗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 ,带蘖率平均提高 2 4 .57% ,株高平均降低 0 .92cm ,根数平均增加 2 .82个 ,产量平均增加 10 .51%。

关键词: 水稻 壮秧营养剂 特点 效果 南方稻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水稻钵体旱育苗超稀植人工摆插栽培技术

中国林副特产 2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味豆制品辐照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核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聚乙烯复合膜抽真空包装 (5 0g 袋 )的风味豆制品经 5~ 1 0kGy照射 ,在常温(2 5℃ )条件下贮藏 30d,0~ 7℃条件下贮藏 90d ,经感官品评和微生物检测 ,结果表明 ,细菌总数低于 5× 1 0 4 个 g,大肠菌群 <30个 1 0 0g,符合国家卫生质量标准(GB2 71 1 -81 ) ,保持豆制品原有的色泽、香味 ,无异味 ,质地细腻 ,有弹性 ,无胖袋。蛋白质、脂肪含量辐照前后无明显变化 ,包装材料厚度为 0 0 7~ 0 1 0mm为宜。

关键词: 风味豆制品 辐照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