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最佳施肥量的研究
《大豆通报 》 2001
摘要:1 997-1 999年在黑龙江省宝清县草甸黑土区对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种肥磷酸二铵与钾肥 ( 2 :1 )混施的最佳用量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在 1 30cm大垅 6行种植密度 4 4万株 /hm2 条件下 ,667m2 施磷酸二铵与硫酸钾( 2 :1 )的最大用量为 1 9 5kg ,产量为 2 4 6 1kg,比其他处理增产 8 9%~ 2 2 8% ,比不施肥的空白区增产 5 9 6% ,最佳经济施肥量为 1 7 2kg/667m2 (磷酸二铵与硫酸钾混合价 2 1元 /kg、大豆价 2 1元 /kg) ,获得最佳利润的施肥量为1 3 5~ 1 8kg/667m2 之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水稻秕粒形成基础的研究Ⅴ.施肥对秕粒形成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分析了不同水稻品种 (系 )子粒充实程度及物质积累与施肥的关系。结果认为增施氮肥可使颖花的充实粒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 ,但不同品种 (系 )有不同的反映。孕穗期 (抽穗前 2周 )增施氮肥可增加灌浆期的单株干物质生产量和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的优化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系统及其农杆菌介导转化的适宜筛选剂浓度进行了优化 ;同时以发芽 5天的大豆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 ,以抗性愈伤为指标 ,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化频率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大豆品种对选择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 4种选择剂比较 ,PPT抑制效果最好 ,品种之间比较稳定 ;潮霉素次之 ;卡那霉素的有效浓度最高。 4种选择剂的适宜浓度分别为 :卡那霉素 10 0~ 2 0 0 mg· L-1;G4 185 0~ 75 mg· L-1;潮霉素 2 0~ 30 mg·L-1;PPT5 mg· L-1。农杆菌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均对大豆的转化有明显的影响。感染时间以 8分钟左右为宜 ;共培养时间以 2~ 4天为宜。在农杆菌感染和共培养阶段的乙酰丁香酮浓度和 p H值对大豆转化频率有明显影响。p H值以 5 .4 0~ 5 .6 0为宜 ;乙酰丁香酮的适宜浓度为 10 0 μmol· L-1左右。在感染农杆菌之前 ,让外植体在高渗培养基上预培养一段时间能提高大豆下胚轴切段的转化频率。最适预培养天数为 1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甜瓜新品种──龙甜雪冠
《中国西瓜甜瓜 》 2001
摘要:龙甜雪冠是以灰艮皮中白皮变异株系作母本、龙甜1号作父本杂交多代系选而成。该品种极早熟,全生育期62-65天,瓜大整齐,果实商品性好,前期产量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系)接种灰斑病1、7号生理小种后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固相抗源 (体 )型酶联免疫测定方法 ( ELISA) ,对接种灰斑病 1、7号生理小种后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 (系 )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类型大豆品种 (系 )叶片内 IAA含量较高 ,品种抵抗病菌能力增强 ;感病品种 IAA含量较低 ,GA含量降低 ,IPA含量升高 ;大豆叶片内的内源激素含量的诱导表达与病原菌有关 ,灰斑病 7号生理小种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