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橡胶树PR107气刺微割排胶影响面胶乳pH值测定及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09

摘要:橡胶树胶乳产量与排胶影响面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排胶影响面的确定有助于科学规划割面、评估新的采胶方式、探索胶树再生合成部位等。本研究通过测定割胶前后胶树不同高度的胶乳pH值,分析其变化规律,确定胶树的排胶影响面。结果表明,乙烯刺激改变了胶树胶乳pH值的空间分布,割胶后胶树胶乳pH值逐渐回复原有水平。

关键词: 橡胶树 pH 排胶影响面 微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兰花病毒病调查及病原检测

热带农业科学 2009

摘要:2007~2008年,对海南主要兰花种植基地进行病毒病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兰花病毒病症状复杂,以斑驳花叶型和坏死型最为普遍。调查还发现,兰花的病毒病发病率与龄期呈正相关,文心兰、石斛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蝴蝶兰。病原血清学检测表明,海南兰花病原病毒主要为建兰花叶病毒、齿兰环斑病毒,以及二者复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9.5%、2.3%、15.9%。其中文心兰和蝴蝶兰带毒率较高,石斛兰带毒率最低,石斛兰上未检出齿兰环斑病毒。

关键词: 海南 兰花 病毒病 调查 血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CM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植物CMK(4-Diphosphocytidyl-2C-methyl-D-erythritol Kinase,CMK)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结合RACE的方法在橡胶树中获得了与其相应的CMK基因,命名为HbCMK.序列分析表明HbCMK长1415bp,编码388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与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甜菊(Stevia rebaudiana)、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的CMK相似性分别达到72.6%、72.5%、71.9%、70.9%、69.0%和66.9%.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HbCMK的表达具有组织差异性,在愈伤组织中大量表达,在叶片和胶乳中微量表达,乙烯诱导胶乳HbCMK的表达,伤害对HbCMK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MEP途径在橡胶树胶乳中的作用和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调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巴西橡胶 HbCMK 伤害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NaCl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7个玉米品种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结果]NaCl盐胁迫下,7个玉米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随着NaCl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品种下降程度不同,但低浓度下(30 mmol/L以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高于对照。7个玉米品种中,搪502和柬埔寨1号耐盐性最强,品种Sweet09、GD0612、泰国糯米和云南10号耐盐性居中,SYN(F9)耐盐性最差。[结论]为玉米种质资源评价和设施抗盐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NaCl胁迫 玉米种子 萌发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木薯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初步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2009

摘要:以华南205(SC205)为对照品种,研究华南5号(SC5)、华南6号(SC6)、华南7号(SC7)、华南8号(SC8)和华南9号(SC9)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SC7生长最快,其次为SC6,最慢的是SC9;SC8、SC5、SC7和SC6的产量分别比SC205(CK)增产24.71%、20.63%、10.71%和6.76%;而SC9的产量比SC205(CK)减产10.14%;SC8淀粉含量最高,其次为SC5,分别为30.05%和29.80%,分别比SC205(CK)高1.97和1.72个百分点;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是SC8,其次为SC5,SC7与SC6居中,最差的是SC205(CK)和SC9。

关键词: 木薯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accD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遗传转化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催化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采用PCR方法分别从陆地棉和拟南芥基因组中扩增出ACCase羧基转移酶β-CT亚基编码基因accD,ACCase羧基转移酶α-CT亚基编码基因CAC3的定位于叶绿体的转运肽序列。将CAC3基因转运肽序列与accD基因进行体外重组,构建融合植物表达载体pBI-CAC3tp-accD。重组质粒通过冻融法转化根癌农杆菌GV3101。渗透法转化拟南芥,收种子,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中发芽筛选。用叶盘法转化烟草,经不定芽诱导、生根培养,获转基因烟草植株。T1代转基因拟南芥和转基因烟草植株经卡那霉素检测、PCR、RT-PCR检测后,初步表明目的基因已在植株中转化成功,并可以正常转录。

关键词: 陆地棉 拟南芥 accD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3份黄秋葵种质的ISSR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CSCD

摘要:对Owayadei(Abelmoschus esculentus L.)、Ladies finger(Abelmoschus esculentus L.)、golder kost(Abelmosc hus esculentus L.)、Esoyarido(Abelmoschus esculentus L.)等42个国内外黄秋葵栽培种和野生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 Medicus Malv.)进行ISSR分析。结果表明,选用22条引物扩增出306条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3.9条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271条,占扩增总片段的88.6%。利用扩增结果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构建分子树状图,可把42份黄秋葵栽培种质和野生黄葵分开,同时,可将42份黄秋葵栽培种质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

关键词: 黄秋葵 ISSR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心叶甲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1994年,我国内陆将椰心叶甲列为禁止入境的二类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目前椰心叶甲在我国海南省、广东省、台湾省和香港地区危害严重并有蔓延趋势,严重危害了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针对椰心叶甲的危害特征,在实际防治应用中,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生物防治是比较重要的防治方法。本文综述了对于椰心叶甲生物防治常用的几种防治方法:释放寄生蜂、病源微生物和生物农药等。椰心叶甲的生物学防治措施,关键是开发新的防治措施和提高现有方法的防治技术,达到持续有效控制。

关键词: 椰心叶甲 生物防治 寄生蜂 绿僵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东亚飞蝗的发生与防治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多年对海南东亚飞蝗的防治经验,总结了其在海南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可行的综合防治方法。

关键词: 东亚飞蝗 海南 发生特点 防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突变体花青素含量的测定与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在分子水平研究突变体的形成及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红掌品种阿里巴巴的野生型及突变体为试材,对绿色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外部形态的观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2种材料各部位的花青素种类和含量。[结果]突变体与野生型红掌花青素含量显著不同。在野生型的佛焰苞、叶片、叶柄中含有3种花色苷:花青素-芸香糖苷、花葵素-芸香糖苷、甲基花青素-芸香糖苷;而在突变体中,除了在叶柄中检测到花青素-芸香糖苷一种花色苷外,佛焰苞的叶片中检测不到任何花青素成分。[结论]突变体中可能出现了不可恢复的突变,造成花青素在合成与积累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呈现正常的颜色。

关键词: 红掌 花青素 突变体 野生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