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相对湿度对鸡孵化失重·胚胎成活率和尿囊液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鸡胚孵化过程中不同相对湿度对其孵化失重、受精蛋成活率及尿囊液量的影响。[方法]将120枚种蛋分别在相对湿度60%、65%和70%的条件下孵化12 d,研究不同相对湿度对孵化失重、胚胎成活率及尿囊液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鸡种蛋失重及失重率逐渐降低,尿囊液量逐渐升高,其中相对湿度为70%的孵化组12日龄失重率最低,单位胚重生成的尿囊液量最多,而不同湿度对胚胎成活率几乎没有影响。[结论]将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能够有效减轻种蛋的失重,获得大量的尿囊液。


5种生物农药对温室辣椒蓟马的田间药效评价
《农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防治温室辣椒蓟马较好的生物杀虫剂,为生产安全、高效防治温室辣椒蓟马的生物药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采用邓肯氏新复级差法统计分析。[结果]施药后7 d,60 g/L乙基多杀霉素SE 18.0 g a.i./hm2、10%多杀霉素SE 22.5 g a.i./hm2、20%甲维·虫酰肼SC 60.0 g a.i./hm2、0.3%苦参碱AS 2.7 g a.i./hm2、0.5%藜芦碱SLX 6.0 g a.i./hm2对辣椒蓟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8%、93.8%、90.2%、77.6%、74.0%。[结论]60 g/L乙基多杀霉素SE 18.0 g a.i./hm2、10%多杀霉素SE 22.5 g a.i./hm2、20%甲维·虫酰肼SC60.0 g a.i./hm2对辣椒蓟马具有良好的防效,且对辣椒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


宁夏酿酒葡萄品种生态区划
《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宁夏24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酿酒葡萄取样化验结果和其他区划指标,从优质生态区的概念入手,采用无霜期、≥10℃积温、采收期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坡向等生态因子,综合运用层层推进的集优法和GIS技术对宁夏主要酿酒葡萄品种进行生态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制作了宁夏主要红色品种和白色品种精细化生态适应性区划图。所有红色典型晚熟品种‘歌海娜’、中晚熟品种‘赤霞珠’、中熟品种‘美乐’、早熟品种‘黑比诺’都适宜在宁夏栽种,基地开发潜力巨大。应重点开发银川西夏王陵、青铜峡鸽子山和中宁白马、石空山区等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早中熟品种‘黑比诺’、‘霞多丽’、‘雷司令’等品种区域化种植区应集中在中部干旱带和清水河流域的温凉区域内发展。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品种 区划 优质生态区 GIS 活动积温 无霜期


冬枣×宁梨巨枣的子代SRAP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冬枣×宁梨巨枣的子代进行了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构建基因池的方法对SRAP分子标记引物进行筛选,从88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好、主带清晰的引物,并对子代进行了真实性鉴定及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15对引物共产生95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6.3个多态性条带,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2)80个子代中44个具有父本特征带,鉴定为真杂种。子代遗传多样性及UPGMA聚类分析表明,子代个体与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0.98之间,个体差异明显。该研究结果为枣树杂交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分子证据。


猪弓形虫病病状、病变和荷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国内外许多学者曾对人工感染弓形虫病的途径、剂量和病状、病变进行了大量研究[1]。江苏农科院用弓形虫强毒株滋养体100个/头以上静脉接种,试验猪100%发病;用20个/头或5个/头滋养体接种,发病率分别为50%和25%[2]。静脉接种50万个/头以上滋养体,致死率达100%,接种10万~50万个/头滋养体可使大多数猪死亡。另据报道[3],肌肉注射500万~2 000万个/头滋养体,可使猪发病(个别


宁夏设施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及含量变化特点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宁夏掌政五渡桥和永宁地区大棚及对照土壤,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Cl-、NO2-、NO3-、SO42-、PO43-、Na+、K+、Mg2+、Ca2+含量,分析各地区设施土壤中盐分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掌政五渡桥和永宁地区大棚土壤盐含量均高于未耕作的大棚土壤,不同地区盐分含量变化幅度大。随耕作年限延长,盐分的不断累积已造成部分大棚出现轻度次生盐渍化;掌政五渡桥地区随着种植年限延长水溶性盐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以Na+、Ca2+、NO3-和SO42-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永宁地区在种植4a左右盐分累计达到最高,之后出现降低的趋势,各离子含量随种植年限延长出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盐分离子在土壤剖面的运移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底层迁移和向表层聚集2种方式,但以表聚为主;设施栽培后,土壤中的Cl-、NO3-、SO42-、Na+、Ca2+均有不同程度的累计,阴离子以NO3-和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Cl-、SO42-、Na+和Ca2+是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离子。


不同果袋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和果皮色素形成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果袋对宁夏风沙地‘红地球’葡萄品质及果皮色素形成的影响,并对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与花色苷合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套袋可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提高维生素C质量浓度,对果实含酸量无显著影响,对单穗质量影响显著;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这3个指标在果实解袋后快速降解,但其综合质量分数整体上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均可降低果实花色苷的质量分数,PAL与花色苷呈正相关性。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果袋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和果皮色素形成有显著影响,PP果袋(无纺布果袋)有利于改善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白色无纺布果袋(D处理)综合品质最佳。


氮肥和密度对宁冬11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宁冬11号分蘖成穗及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0~270kg/hm2时,随着施氮量增加,宁冬11号冬分蘖力、成穗率、有效穗数及产量均增加,当施氮量达到360kg/hm2时全部降低;施氮量对结实小穗数、穗粒质量的影响呈单峰曲线,分别在180kg/hm2和270kg/hm2时达到峰值。随着播种密度增加,分蘖成穗率、结实小穗数、穗粒质量均降低,且对结实小穗数和穗粒质量的影响显著。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品种宁冬11号在适宜播期的最佳肥密组合为施氮量270kg/hm2,播种密度600万/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