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温和盐度对广东鲂胚胎发育的影响
《水产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鲂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水温分别是20℃和31℃,最适水温范围是24~28℃。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水温成负相关关系;水温对胚胎发育速率的影响后期较前期大。胚胎发育的最高临界盐度为11,最适盐度范围是0~7;一定范围的盐度对广东鲂胚胎发育和孵化出膜有良好的刺激作用。盐度对胚胎发育速率的影响远不及水温对其的影响大。
关键词: 广东鲂,胚胎发育,水温,盐度


δ-维生素E和迷迭香在鲱鱼油中的抗氧化效果
《海洋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鲱鱼油中分别加入抗氧化剂δ-维生素 E,迷迭香及其混合物 ( KEMIN- Europe,含有 δ-维生素 E和迷迭香 )。在氧化诱导器 ( Metrohm Rancimat,80℃ )中测定每一抗氧化剂的诱导时间 ,结果表明 ,迷迭香比 δ-维生素 E稳定鱼油的性能好。混合天然的抗氧化剂较单一天然抗氧化剂效率要高 ,迷迭香和δ-维生素 E彼此具有协同效应。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国对虾亲虾的产卵和卵质的影响
《水产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不同的四种饲料饲养中国对虾亲虾以研究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国对虾亲虾产卵及卵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脂肪酸组成模式不同的鱼油、亚麻油、玉米油和猪油为脂肪源配制的饲料对产卵前的亲虾进行60天的投喂试验,测定了不同脂肪酸组成的饲料对亲虾产卵量、孵化率和卵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卵脂肪中的20∶5ω3(EPA)与产卵量、22∶6ω3(DHA)与孵化率有相关关系,表明了EPA、DHA这二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国对虾的繁殖力具有特殊的作用,中国对虾亲虾对EPA和DHA的最低需要量为干饲料的1.5%,以保证正常的产卵和卵质。
关键词: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中国对虾,产卵,卵质


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1987年对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进行实验观察;于19941995两年进行补充实验。结果证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雄对虾的相对数量而且有充足雌对虾供交尾选择的情况下,中国对虾雄对虾在一个交配季节中的自然交配能力可达到3—4次;交配后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的平均时间约为3d,但部分雄对虾交配次日即可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行为;雌雄性比5:1和2:1对雄对虾在整个交配季节中的累计平均交配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在交配盛期,雌雄5:1实验组的累计交配率为2.6次,而21两个实验组的累计交配率只有1.13和1.43次,说明较多可供选择的雌对虾的存在,对雄对虾在一定时期内的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可能有诱导作用。


草鱼出血病病毒854株的理化、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结构
《水产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鱼出血病是我国一种十分严重的病毒性鱼病。1978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三研究室的科研人员首先报道了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病毒性鱼病,并初步认为其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Herpsvirus)。1983年,陈燕新等报道了自己分离的草鱼出血病病毒形态结构...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854株病毒,理化特性,繁殖动态,基因组结构


草鱼的生长及其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的研究
《水产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池塘养殖条件下,草鱼种(始重15~30g/尾)在6~8月份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而以6月份生长速度最快,冬季生长最慢;其血清GH水平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4~5月份血清GH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而4月份达峰值。在繁殖季节,草鱼亲鱼在临催产前,血清GH水平明显升高,出现一个明显的GH高峰,产卵后,此GH峰值即行消失。在实验室条件下,草鱼种在一天内血清GH水平也存在明显周期性变化,GH水平夜间一般高于白天,而在夜间24:00出现一个显著的GH高峰


镧-氨基酸络合物对球等鞭金藻的影响
《海洋学报(中文版)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首次研究了镧-脯氨酸和镧-苯丙氨酸络合物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络合物对球等鞭金藻细胞繁殖及叶绿素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范围为5-20mg/dm3时,至第6天细胞数分别提高10.8%~17.2%,11.5%-20.5%(P<0.05);叶绿素浓度分别提高31.7%-37.5%,44.7%~48.4%(P<0.05),其中以浓度为10mg/dm3的实验组最高。镧的氨基酸络合物对球等鞭金藻的作用效果与镧相比是等同的。
关键词: 镧-铺氨酸,镧-苯丙氨酸,络合物,球等鞭金藻,促进作用


稀土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1995年8-12月,利用单因子实验法,首次研究了混合稀土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中稀土最佳浓度范围为1.66-6.60mg/L,细胞浓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1.6%—23.2%和1.99%-45.2%;混合稀土加入浓度高于9.9mg/L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稀土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他营养盐类浓度无关,当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时,加入稀土效果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