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用RAPD分析对罗非鱼遗传变异的研究及其对杂种优势的应用

水产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APD技术检测了一个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和湘湖、美国和沙市三个尼罗罗非鱼养殖群体。在20个引物中筛选到12个引物,它们的扩增产物显示了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在群体内或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OPZ06、POZ10、OPZ12和OPZ19四个引物都有一个扩增片段(大小分别是900、1500、1700和730bp)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鉴别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分子遗传标记。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S)表明,湘湖、美国和沙市三群体尼罗罗非鱼都保留了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S分别为0.798、0.795和0.824),而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最小(S=0.950)。显示尼罗罗非鱼具备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奥利亚罗非鱼的这种潜力就较小。奥利亚罗非鱼和湘湖、美国、沙市三群体尼罗罗非鱼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285、0.262和0.344,说明奥利亚罗非鱼和沙市群体尼罗罗非鱼杂交将可能产生更强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DNA,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遗传变异,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实际种群分析法评估东海鲐鱼现存资源量

水产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实际种群分析法评估了东海及长江口区域鲐鱼近10年来的现存资源量,结果表明,东海及长江口区域的鲐鱼自1987年以来历年的现存资源量分别在13.2~23.5万吨和4.1~12.7万吨之间波动,近年的资源数量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而近年鲐鱼的实际捕捞产量已逐渐接近其现存资源量,说明鲐鱼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不是很大。

关键词: 鲐鱼,实际种群分析法,资源评估,东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锌污染监测生物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更新式在自然光照和室温条件下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ostrearivularis)对锌的累积和排出实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锌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锌含量与海水的锌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近江牡蛎体内的锌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经35天的净化观察其体内的锌含量未有排出的趋势。近江牡蛎体内累积的锌与暴露水体盐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海洋重金属锌污染的监测生物

关键词: 近江牡蛎,监测生物,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纤废水中污染物对大型溲繁殖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研究化纤工业对水域生态的长期效应,首次在实验室研究了化纤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对大型溲生物周期和繁殖数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醛浓度低于6MG/L时,对大型溲首次和第二次生殖周期无影响.

关键词: 大型溲 繁殖 化学纤维 废水 污染物 水体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纤废水中污染物对大型(Daphnia magna)繁殖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化纤工业对水域生态的长期效应,首次在实验室研究了化纤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对大型(Daphniamagna)生殖周期和繁殖数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醛浓度低于6mg/L时,对大型首次和第二次生殖周期无影响。7~10mg/L时,使首次生殖周期推迟1~2d,使第二次生殖周期提前1~2d。对苯二甲酸浓度32mg/L以下时,对首次和第二次生殖周期基本无影响;64~256mg/L时,使首次生殖周期均推迟1~2d,第二次生殖周期均缩短1~2d。乙二醇浓度在1000mg/L以下时,对首次生殖周期无影响;2000~4000mg/L时,推迟首次生殖周期1d;浓度低于4000mg/L时,对第二次生殖周期无影响。乙醛浓度在5mg/L以下时,对首次和第二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浓度在6~10mg/L时,显著降低其繁殖数量,分别降低38.3%~74.1%和12.8%~65.3%。对苯二甲酸浓度低于32mg/L时,对首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浓度在64~256mg/L时,降低首次繁殖数量62.9%~75.3%;浓度低于16mg/L时,对第二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浓度在32~256mg/L时,使第二次繁殖数?

关键词: 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爆发性流行病病原对中国对虾仔虾的人工感染实验研究

海洋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鲤鱼作为食物的研究

高技术通讯 1998 EI CSCD

摘要:报道了以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作为食物,用猫做实验动物的实验结果。两次重复实验,每次实验时间为三个月,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猫和对照猫进行解剖学比较、血液生理学的指标的测定和细胞化学检测分析等。实验表明,用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作为食物,食用它的动物的生理学和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动物没有显著差别。

关键词: 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食物,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肌肉组成和消化率的影响

水产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菜碱是甜菜加工副产品中提取的甘氨酸甲基内酯,甜菜碱以前仅限于作为动物营养的甲基供体,参与氨基酸的合成和协同作用。作为人类医学上的恢复胃酸的药物及肝脏保护性治疗剂等[朱仲贤1979],参与氨基酸的合成和协同作用。甜菜碱作为鱼类的饲料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甜菜碱,生长,肌肉组成,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纤废水中污染物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繁殖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研究化纤工业对水域生态的长期效应, 首次在实验室研究了化纤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对大型(DAPHNIA MAGNA)生殖周期和繁殖数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乙醛浓度低于6 MG/L 时, 对大型溞首次和第二次生殖周期无影响.7~10 MG/L时, 使首次生殖周期推迟1~2D, 使第二次生殖周期提前1~2D.对苯二甲酸浓度32 MG/L以下时, 对首次和第二次生殖周期基本无影响; 64~256 MG/L时, 使首次生殖周期均推迟1~2D, 第二次生殖周期均缩短1~2D.乙二醇浓度在1000 MG/L以下时, 对首次生殖周期无影响; 2000~4000 MG/L时, 推迟首次生殖周期1D; 浓度低于4000 MG/L时, 对第二次生殖周期无影响.乙醛浓度在5 MG/L以下时, 对首次和第二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6~10 MG/L时, 显著降低其繁殖数量, 分别降低38.3%~74.1%和12.8%~65.3%.对苯二甲酸浓度低于32 MG/L时, 对首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64 ~256 MG/L时, 降低首次繁殖数量62.9%~75.3%; 浓度低于16 MG/L时, 对第二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32~256 MG/L时, 使第二次繁殖数量降低37.8%~78.1%.乙二醇浓度在500 MG/L以下时, 对首次和第二次繁殖数量均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1000 ~4000 MG/L时, 显著降低首次和第二次繁殖数量, 分别降低32.3%~77.8%和42.2%~60.9%.

关键词: 乙醛 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 大型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弧菌对池养中国对虾的急性致死剂量试验

海洋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