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复合微生物菌剂“宁盾”在新疆加工番茄田间应用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宁盾"在新疆加工番茄田间应用效果。【方法】在5个不同加工番茄产区,田间采用滴灌和喷雾方式施用不同剂量复合微生物菌剂。【结果】田间滴灌复合微生物菌剂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加工番茄成熟果实的番茄红素、总酸、水解后还原糖和VC等指标高于常规管理;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加工番茄折合单产较常规管理增产7.32%~27.02%;叶面喷雾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番茄早疫病和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较常规管理无显著差异,其中昌吉试验点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加工番茄溃疡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2.3%和9.96,显著低于常规管理;5个试验点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较常规管理增收263.6~569.1元/667 m~2。【结论】加工番茄田间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宁盾"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加工番茄品质和产量,有效防治加工番茄叶部病害,显著提高加工番茄经济效益。复合微生物菌剂"宁盾"适宜在新疆干旱环境加工番茄田间应用。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加工番茄 应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旋歧夜蛾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旋歧夜蛾Discestra trifolii (Hufnagel)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活史.[方法]通过室内观察,数据测量与统计,总结与分析了旋歧夜蛾的形态、生物学特性等问题.[结果]在室内饲养条件下,旋歧夜蛾幼虫6龄,旋歧夜蛾完成1代的生命周期为(44.27±3.10)d,卵期(4.02±0.35)d,存活率96.97%±1.20%,幼虫期(17.87±1.40)d,存活率75.76%±6.94%,蛹期(10.48±0.80)d,存活率93.86%±0.46%,成虫期(12.62±2.82)d.[结论]基本明确了旋歧夜蛾的形态和生活史,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旋歧夜蛾防治措施,同时为旋歧夜蛾其它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旋歧夜蛾 形态 生长发育 生活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根际细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建立及时空动态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检测棉花根际细菌的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新疆棉花不同生育时期根际细菌数量进行检测以及时空动态分析。【方法】根据棉花根际细菌16S r 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Tag Man探针,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新疆棉花不同生育时期根际细菌数量变化不尽相同:库尔勒、阿拉尔和哈密的棉花根际细菌数量变化趋势在苗期至花期之间相同,而花期至絮期之间变化各不相同;石河子、乌苏和图木舒克的棉花在整个生育时期内根际细菌数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精河的棉花根际细菌从苗期开始缓慢增加,蕾期至花期之间变化不大,花期之后快速增加。新疆不同采样地点棉花根际细菌数量变化也不尽相同:根际细菌数量变化趋势是东疆、南疆、北疆依次减少。其中,棉花根际细菌数量最多的是东疆地区的哈密,吐絮期达到1.7×10~7copies/g(FRW),最少的是北疆地区的精河,苗期仅为8.5×10~4copies/g(FRW)。【结论】建立的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快速检测棉花根际细菌的数量,新疆棉花根际细菌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不尽相同,其中,根际细菌数量最多的是哈密的吐絮期,最少的是精河的苗期。

关键词: 棉花 根际细菌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工艺。采用丙酮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浸提法和缓冲溶液浸提法分别提取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在单因素实验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缓冲液pH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8(g/m L),浸提时间2.9 h,缓冲液pH5.8,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比活力为(378.12±1.3)U/mg,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拟合性好。采用响应面法分析,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实验结果,以期为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纯化、性质、结构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无核白葡萄 多酚氧化酶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抗虫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比较了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与常规棉花在新疆棉区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差异。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有较好的耐受性,而对照棉花中棉所49对草甘膦耐受性较差。苗期喷施草甘膦后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生长发育没有受到影响,而对照棉花中棉所49喷施草甘膦后生长发育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个别植株甚至死亡。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株高、真叶数、蕾数、产量等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棉花对草甘膦的耐受程度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棉花。草甘膦对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无负面影响。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抗草甘膦棉花 草甘膦 耐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库尔勒香梨×褐色句句梨F_1代抗寒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和褐色句句梨两个亲本抗寒性及其对杂交后代的影响,为选育抗寒性强的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库尔勒香梨×褐色句句梨F_1代群体和其亲本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一年生休眠枝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不同胁迫温度下休眠枝的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枝条恢复萌芽率。【结果】母本库尔勒香梨、F_1代杂交群体及父本褐色句句梨三个群体一年生休眠枝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4.7、-26.5和-28.6℃。三个群体一年生休眠枝可溶性糖、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温度下降而升高,随后趋于平稳或小幅下降;SOD活性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升高,在半致死温度附近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库尔勒香梨在低于-30℃后,褐色句句梨和F_1代杂交群体在低于-33℃后芽体全部死亡。三个群体中,父本褐色句句梨一年生休眠枝的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最低,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萌芽率和SOD活性最高,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父本褐色句句梨和库尔勒香梨×褐色句句梨F_1代群体一年生休眠枝的抗寒性显著强于母本库尔勒香梨,且F_1代群体的抗寒性稍弱于父本褐色句句梨。【结论】抗性较强的父本能够较大的提高杂交后代群体抗寒性。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褐色句句梨 F_1代群体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种杀菌剂对新疆荒漠绿洲稻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水稻稻瘟病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稻瘟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4 d,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和325 g/L苯甲·嘧菌酯SC 243.75 g a. i/hm~2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2.63%和71.77%;其次是2%春雷霉素SL 30 g a. i/hm~2处理和500 g/L甲基硫菌灵SC 1 125 g a. i/hm~2处理,对水稻稻瘟病防效分别为61.48%和61.27%。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325 g/L苯甲·嘧菌酯SC 243.75 g a. i/hm~2处理、2%春雷霉素SL 30 g a.i/hm~2处理和500 g/L甲基硫菌灵SC 1 125 g a. i/hm~2处理,可有效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区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是否由同一种致病菌引起的,以两个产地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病果为研究对象,研究两个产地萼端黑斑病的致病种类,为该病害的防控奠定前期基础。【方法】采用划线培养法培养菌丝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基因组DNA提取,18S菌保守序列PCR扩增和3 730测序进行萼端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是单一菌还是混合菌,并对优势或主导病原菌菌群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论】两个产地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的致病菌为单一菌,并且都是链格孢属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萼端黑斑病 病原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品种资源萌发期耐盐性的隶属函数法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萌发期盐胁迫条件下,不同陆地棉品种资源之间耐盐性状差异,分析盐胁迫对棉花萌发期相关性状的影响,筛选耐盐能力强品种,为陆地棉耐盐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88份国内外棉花品种资源为材料,150. 0 mmol/L NaCl为胁迫浓度,测定在盐胁迫及对照条件下,188份品种资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鲜重等4个指标,利用4个指标相对值分析棉花的耐盐性,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8份棉花品种资源。【结果】在150. 0 mmol/L(0. 8%) NaCl盐浓度下,188份品种资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鲜重的相对值存在显著差异。经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1份高耐盐材料(新陆中22号)、45份耐盐材料(新陆早1号、新陆早21号、苏棉12号等)、120份中耐材料(新陆中21号、新陆中54号、辽棉17号等)、22份敏感材料(春矮早、新陆中42号、云151075等)。【结论】188份陆地棉品种资源材料大部分耐盐性为中耐(占63. 8%),筛选得到新陆中22号、新陆早1号、新陆早21号等45份耐盐较强材料为陆地棉耐盐遗传改良的亲本材料。

关键词: 棉花 萌发期 品种资源 耐盐性 隶属函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工艺对杏干燥特性及色泽变化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杏干燥品质、缩短干燥时间,利用自然晾晒与四种不同热风干燥工艺,对杏在不同工艺以及状态下的干燥特性及色泽变化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干燥温度或降低干燥介质的湿度有利于缩短干燥时间;为获得较好的杏干色泽,选用试验T1作为较优的干燥工艺,此时杏干的L*和b*值分别为50.28和27.45。在相同干燥条件下,干燥速率快慢依次为切分去核杏>去核杏>整杏,切分去核不仅能缩短杏的干燥时间,还可以获得较优的杏干色泽。该研究为热风干燥技术应用于杏的干燥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热风 干燥 色泽 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