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甘薯前期氮代谢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植物科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种不同类型的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为实验材料,根据氮素的3种形态设置5个配比处理(N1~N5),分别在栽秧后15、25和35 d取样测定甘薯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功能叶氮代谢酶活性变化以及酶调控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同一生育期,N4和N5处理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施下植株氮素的积累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在甘薯生长发育前期,叶片含氮量先降低后上升,茎、须根和膨大根以及全株含氮量均呈上升趋势;N4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N3处理能够明显提高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NR活性随肥料中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增加肥料配比中硝态氮比例可使调控NR活性的基因上调表达,N4和N5处理可使GS调控基因上调表达,但抑制GOGAT调控基因的表达.酰胺态氮在前期对氮代谢相关酶调控基因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薯生长发育前期,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施能够显著提高氮素积累量、代谢酶活性和调控基因表达量,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1:2:0的配施方案为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配施组合.

关键词: 甘薯;氮素形态配比;基因调控;生长前期;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桑树砧木实生苗对干旱和淹水的生理生化响应特征

蚕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产中常用的广东桑和鲁桑2种桑树砧木类型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自然干旱和盆栽淹水法,研究了桑树砧木实生苗对干旱胁迫和淹水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变化特性.结果 显示,2种桑树砧木实生苗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随干旱和淹水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干旱条件下,2种桑树砧木实生苗MDA含量、H2O2含量、Pro含量、P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随干旱处理时间增加而升高,且鲁桑实生苗高于广东桑实生苗,而SOD酶活性呈不断下降趋势.淹水条件下,2种桑树砧木实生苗MDA含量、H2O2含量、P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SOD酶活性随淹水时间增加而升高,且广东桑实生苗高于鲁桑实生苗,而Pro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不同类型桑树砧木实生苗在不同胁迫条件及不同处理时间下,各生理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法对2种桑树砧木实生苗进行耐旱性和耐淹性综合评价分析,鲁桑实生苗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而广东桑实生苗表现出较强的耐淹水能力.

关键词: 桑树砧木;干旱胁迫;淹水胁迫;生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线虫剂产品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寄生线虫是植物的一类重要病原物,全世界每年因线虫造成的损失大约1500亿美元。本文就目前全球杀线剂的市场需求、国外杀线剂农药登记情况、我国杀线剂农药登记情况与生产企业分布情况及杀线剂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能够为杀线剂产品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植物寄生线虫 杀线剂 农药登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后疫情时代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挑战及其对策建议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对国际粮食生产和供应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针对当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具备较强的粮食生产能力、充足的粮食储备、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有保障,同时也存在土地及水资源制约、绿色低碳指标约束、作物种质资源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等挑战;提出我国粮食安全决不能完全依靠国际市场,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需"质""量"并举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粮食安全 挑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结合真空低温烹调处理对鲈鱼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超高压处理、真空低温烹调(Sous-vide)处理及超高压结合真空低温烹调处理对鲈鱼进行加工,并以鲈鱼菌落总数、水分含量、蒸煮损失率、TBA值、质构特性、白度和气味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杀菌保鲜处理方式对调理鲈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真空低温烹调处理、超高压处理,超高压结合真空低温烹调对鱼肉水分含量、TBA值影响小(p<0.05),且处理后鱼肉的微生物数量少、质构特性好、风味与新鲜鱼相近,品质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超高压结合真空低温烹调 鲈鱼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在非洲猪瘟防控上的合理利用

猪业科学 2021

摘要:非洲猪瘟病毒抵抗力强、危害严重,臭氧须合理利用,才能发挥其在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消毒中的相应效果.

关键词: 非洲猪瘟;臭氧;消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中的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的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和湿化学检测方法具有结果评价主观性强、测定费时、费力等局限性,而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手段,具有快速、无损、结果客观等优势,在茶行业上得到应用。本文在概述近红外光谱技术原理基础上,主要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鲜叶品质分析、成分检测、茶叶等级识别、茶种类鉴别、茶地理溯源和茶叶深加工产品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茶叶 品质分析 等级评价 种类鉴别 茶地理溯源 茶深加工产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引水稻种质资源的品质评价与重要品质基因的基因型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质是水稻育种中最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引进和评价水稻种质资源的品质对于筛选优质稻亲本和选育优质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非洲和巴西引进了28份水稻种质资源,在湖北武汉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了品质鉴定.结果 表明,这些种质资源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表现优异,但蒸煮食味品质较差.从中筛选出13份优质稻种质资源.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较低.对种质资源的GS3、Wx和ALK进行基因型鉴定,发现GS3和Wx均含有2种基因型,ALK含有3种基因型.其中Wx和ALK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表型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优质稻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资源和标记资源.

关键词: 种质资源;品质;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道地药材贝母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多态性引物筛选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CSCD

摘要:【目的】优化湖北贝母ISSR-PCR体系,并筛选适用于湖北贝母的多态性引物,为后续湖北贝母的分子辅助育种及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12(43)均匀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结合的方法,获得PCR体系各组分(2×Taq Master Mix,模板DNA,引物)的最佳用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梯度退火温度实验探究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果】湖北贝母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2×Taq Master Mix10.5μL,模板DNA 0.8μL(40.0 ng),引物2.2μL(5.5μmol),ddH2O 6.5μL,ISSR-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0.75 min,54.3℃~60.0℃退火0.75 min,72℃延伸1.5 min,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筛选了6条多态性较好、扩增稳定的引物(UBC848、 UBC850、 UBC853、 UBC857、UBC859、UBC866),其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59.3、58.2、56.9、54.3、59.3和60.0℃。用优化的ISSR-PCR体系对12份不同产地的湖北贝母资源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不同产地湖北贝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优化的湖北贝母ISSR-PCR反应体系可用于湖北贝母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

关键词: 湖北贝母 ISSR 分子标记 体系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术叶斑病菌草茎点霉的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中药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定白术叶斑病菌草茎点霉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室内化学杀菌剂,同时进行田间防效研究.方法: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定了不同碳、氮源和pH值的菌落生长直径,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白术草茎点霉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防治效果.结果:各碳源对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差异,以牛肉浸膏、硝酸钾作为氮源的菌丝生长较快,且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7.500 g/L异菌脲悬浮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种杀菌剂对草茎点霉的毒力最强,EC50均小于1 mg/L.同时,田间试验末次施药20 d后,3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高于90%,且各杀菌剂对白术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最适pH值为6~7,500 g/L异菌脲悬浮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较好,可作为白术叶斑病的主推药剂试用.

关键词: 白术 叶斑病 草茎点霉 杀菌剂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