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育种成就与展望
《作物研究 》 2021
摘要:杂种优势利用是有效应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基于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建立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其不育系育性受核基因控制,不受恢保关系制约,与三系法相比,配组更加自由,稻种资源利用率更高,制种程序相对简单.回顾了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利用历程,总结了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成就,对两系法杂交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就如何进一步发展两系法杂交水稻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杂交水稻;育种;两系法;成就;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速冻方式对冷冻贮藏中大口黑鲈鱼肉蛋白质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大口黑鲈为原料,为研究不同降温速率(液氮速冻(1.81℃)、冷冻液速冻(0.15℃)、平板速冻(0.14℃))对冷冻贮藏中(0、1、2、4、12、24周)鲈鱼肉蛋白质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鱼肉中盐溶性蛋白、巯基、羰基、Ca2+-ATPase酶活含量、表面疏水性、内源性荧光光谱和蛋白质组成的变化,并采用双因素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速冻方式和贮藏时间考察冻结后对鱼肉蛋白变性情况。结果表明:随冻藏时间的推移,盐溶性蛋白值呈下降趋势:平板组与液氮组,分别在冻藏末期最低与最高;巯基与Ca2+-ATPase酶活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肌原纤维蛋白内源性荧光强度上升,产生蓝移现象,肌原纤维蛋白羰基与表面疏水性值显著性上升(P<0.05)。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冻藏期间肌原纤维蛋白发生降解,而液氮组降温速率快,蛋白质降解程度越慢,平板组与其恰恰相反。液氮速冻形成冰晶体积与原料中水的分布相似,利于贮藏。相比较于液氮速冻,冷冻液速冻形成最大冰晶带时间长于液氮速冻,短于平板速冻,两者相差不大。双因素方差与指标间相关性分析表明,速冻方式对肌原纤维蛋白活性巯基、最大荧光强度影响显著(P<0.05),而冻藏时间是影响鲈鱼蛋白质的主因,冻藏时间越长,肌原纤维蛋白氨基酸侧链基团被氧化修饰,是造成蛋白质降解或聚集的主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结合复配保鲜剂对鲈鱼贮藏品质的影响
《肉类研究 》 2021
摘要:为延长大口黑鲈鱼片货架期,将新鲜鲈鱼片分别用无菌蒸馏水(对照)、大蒜素、4 kGy 60Co-γ射线辐照、大蒜素+辐照、复配保鲜剂A(含0.3 g/100 mL大蒜素、0.3 g/100 mL葡萄籽提取物、1 g/100 mL壳聚糖)+辐照和复配保鲜剂B(含0.3 g/100 mL大蒜素、0.3 g/100 mL茶多酚、1 g/100 mL壳聚糖)+辐照处理后,于4℃贮藏15 d,考察各处理对鲈鱼片菌落总数、汁液流失率、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感官品质及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初期,经辐照的鲈鱼TBARs值、TVB-N含量较对照组略高,辐照加速了脂质氧化;而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的鲈鱼能有效减缓脂质氧化,减少菌落总数,延缓汁液流失率和pH值的升高,抑制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性的下降;贮藏15 d时,2种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的鲈鱼片菌落总数均未达到6(lg(CFU/g)),仍符合可食用标准,而复配保鲜剂B结合辐照处理组具有最好的保鲜效果;鲈鱼经辐照处理后货架期可延长6 d,而经过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均可延长9 d以上,表明辐照与复配保鲜剂在鲈鱼贮藏中具有协同保鲜作用,能有效延长鲈鱼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麋鹿栖息地混播人工草地初级生产力及营养物质动态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建设优质高产的混播多年生人工草地,为麋鹿采食栖息地提供一定的生物功能。在麋鹿栖息地,对人工建植混播草地的初级生产力及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麋鹿栖息地混播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年度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6月份为1862.7 g/m2,地上生物量年累计5413.10 g/m2,草地群落中禾本科牧草生物量显著大于豆科与莎草科牧草平均生物量(P<0.05)。草地植被功能群组成动态变化中,禾本科之间所占比例无差异,但豆科、莎草科及杂草所占比例动态差异显著(P<0.05)。营养物质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年度内动态差异不显著(P>0.05),而干物质(DM)和粗灰分(Ash)差异显著(P<0.05)。混播人工草地初级生产力高,禾本科草占据种群优势,牧草适口性、可消化率较高,草地营养物质能满足麋鹿生活所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砖茶渥堆工艺优化及风味物质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青砖茶的渥堆发酵工艺,通过感官评价及化学成分分析得到最佳渥堆发酵工艺条件:潮水量30%、渥堆温度55℃、渥堆时间25 d、相对湿度95%。晒青毛茶渥堆后风味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与茶红素含量减少,而可溶性糖和茶褐素明显增加。醇类和酯类成分大幅减少,其中传统渥堆处理后醇类和酯类成分减幅约50%以上,数控渥堆处理后醇类和酯类成分减幅80%以上,而醛类、酮类、烯类和杂环类物质含量大幅上升,数控渥堆的发酵程度较传统渥堆更深。通过气相色谱-嗅闻仪(GC-O)分析得到12种香气活性物质,其中(E,E)-2,4-庚二烯醛、β-紫罗酮、芳樟醇、(Z)-4-庚烯醛、(E)-2-壬烯醛和香叶醇是青砖茶香气轮廓的主要贡献成分。本结果有助于指导生产实践,同时为青砖茶产品优质香型的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小香葱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 2021
摘要:化肥越撒越多,农药越打越多,土地越种越瘦……这是我国设施蔬菜迅猛发展背后的尴尬现实。过量、不合理施肥用药,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严重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从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科技部启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一时间,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双减"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试验田里的无数次探索,承载了人们"绿色农田、放心菜园"的殷殷期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技术用于核酸检测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效、经济的核酸检测方法在基因分型和病原体检测等领域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研究人员利用人工合成的生物分子组分已经开发了许多用于核酸检测的方法[1-3];但是,现有的检测方法无法同时满足特异性、灵敏度、速度、成本和简单性的需求,例如,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PCR),被推荐为新冠肺炎和非洲猪瘟的分子诊断金标准[4-5],但是其需要精密的仪器和专业的操作人员,无法进行现场检测,限制了它的应用。近年,CRISPR-Cas系统为基因组编辑提供了新的工具[6]。这些CRISPR-Cas技术大多依赖Cas蛋白和CRISPR RNAs(cr RNAs)来靶向和切割特定的核酸序列。然而,新发现的Cas蛋白质的"第二活性"打开了低成本、便携诊断新工具的大门[7-9],并且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的灵敏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氮钾优化施用及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下的双季稻生产效益(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21
摘要:为探讨双季稻化肥氮钾减施技术及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双季稻化肥氮钾优化施用及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集成技术对双季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齐穗期剑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含量(SPAD值)及晚稻收获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氮钾优化施用及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集成技术能增强双季稻的光合效率,提高水稻产量,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且以T4处理(紫云英和秸秆还田替代30%化肥氮)的水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最高,土壤生物活性最强;与常规施肥处理T2相比,T4处理的2季稻谷总产量增长4.1%,其中早稻和晚稻分别增产6.3%和2.4%,齐穗期剑叶叶片Pn、Gs及SPAD值明显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
关键词: 双季稻 化肥氮钾优化施用 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 水稻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水通道蛋白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盐和干旱胁迫响应中的作用(英文)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摘要:水通道蛋白(AQPs)的功能是选择性地控制水和其他小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流动,它们在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包括非生物胁迫反应。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干旱和盐胁迫是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共鉴定得到了127个非冗余的小麦水通道蛋白基因和4个可变剪接体。对TaAQP基因进行了RNA-seq分析,揭示了小麦AQP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模式。其中,TaTIPs和TaPIPs的表达高于TaNIPs和TaSIPs。qRT-PCR分析表明,小麦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TaNIP4;033D,TaTIP2;02b7B,TaSIP2;024A,TaNIP3;036D和TaNIP2;04a7D等AQPs受到显著诱导并且有高表达量,表明它们参与了胁迫响应。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索TaAQPs基因在植物应对干旱胁迫和盐胁迫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非生物胁迫 AQP 干旱胁迫 基因表达 盐胁迫 普通六倍体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idA调控猪链球菌氨基酸代谢谱的分析
《湖北畜牧兽医 》 2021
摘要:为比较猪链球菌中gidA缺失菌株与野生菌株氨基酸代谢之间的差异,揭示GidA调控氨基酸代谢的规律,为猪链球菌致病性的解析以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分别收集gidA缺失菌株、野生菌株菌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仪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质谱分析,检测样本中30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比较gidA缺失菌株、野生菌株菌体中氨基酸代谢谱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菌株中精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肌酸酐及鸟氨酸具有显著差异(P<0.05,倍数差异>1.2),其中精氨酸上调约4倍,天冬酰胺下调约17倍。说明tRNA修饰酶GidA缺失引起猪链球菌氨基酸代谢异常,尤其是精氨酸与天冬酰胺,其机制可能与猪链球菌致病性下降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