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浅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休闲观光功能
《北京农业 》 2011
摘要:根据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的资源条件,以及近年来的运行情况,分析拓展其功能定位中的休闲观光功能的利弊因素,提出应对策略,以期进一步拓展基地的休闲观光功能,满足广大市民对回归自然的需求,实现基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优质抗病网纹甜瓜新品种红珍珠的选育
《长江蔬菜 》 2011
摘要:红珍珠是以自交系M-19为母本、以自交系M-1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网纹甜瓜一代杂交种。全生育期110 d左右,果实发育期40~45 d。果实圆球形,网纹规则、中等粗密,果肉橙红色,肉厚3.3~3.9 cm,折光糖含量14.0%~16.4%,口感风味好。较抗白粉病,耐低温、高温,适应性强,易坐果,易栽培。一般667 m2产量1 800~2 000 kg。适于华东地区及气候相似地区作春季或秋季大棚覆盖栽培。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计农田施用水葫芦(将晒干水葫芦按4 500 kg.hm-2农田施用)、不施用水葫芦处理和施N量为120 kg.hm-2(LN)、240 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N素含量、N素吸收、N素分配和N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含N率显著提高;使各生育时期吸N量显著提高,吸N量从够苗到抽穗期增加幅度明显增大,抽穗到成熟期增加幅度略有降低;②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N素在茎鞘和叶片中分配比例无明显影响,使N素在穗中分配比例明显降低;③除够苗期外,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N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极显著降低,使N素籽粒效率显著降低,但对N素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④增施N肥,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N素含量和吸N量多得到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使N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N素籽粒生产效率多明显下降;⑤水葫芦-N对稻株N素吸收利用多无显著互作效应;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植株含N率、N素吸收量显著提高,使N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N素籽粒效率多显著降低.
关键词: 农田施用水葫芦 水稻 N素吸收 N素分配 N素效率


在线数理统计应用程序的研发
《中国植保导刊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网络脚本语言PHP,结合MySQL数据库开发了在线数理统计应用程序,系统包含常用的数理统计应用方法,使用简单方便,对于广大用户掌握使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有着重要作用。


农药二元混用对二化螟、褐飞虱和灰飞虱的综合毒力与互作效应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直角坐标内,用两种药剂对几种害虫的LC50值作等效线,分解二元混剂的LC50值作为单剂浓度,标注在坐标内,可以清楚地反映混剂对不同兼治对象的毒力和互作效应,以此研究农药之间的二元混剂对水稻二化螟、褐飞虱和灰飞虱的兼治作用。结果表明:氟虫腈与毒死蜱(1∶15)混用对褐飞虱有增效作用,但对褐飞虱的毒力不如二化螟;吡虫啉与仲丁威(1∶9)混用对褐飞虱有增效作用,对灰飞虱有拮抗作用;吡虫啉与速灭威(1∶3)混用和噻嗪酮与吡虫啉(1∶10)混用,对两种飞虱都有增效作用;噻嗪酮与混灭威(1∶5)、甲萘威(1∶9)、毒死蜱(1∶2)和速灭威(2:1)混配,对褐飞虱有增效作用,对灰飞虱有拮抗作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丙溴磷(1∶40)混用对褐飞虱、灰飞虱和二化螟均有增效作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1∶39)混用对二化螟有增效作用,对灰飞虱有相加作用,对褐飞虱有拮抗作用。坐标中离原点最远的混剂实测剂量能使所有兼治对象达到50%以上的死亡率,但应根据田间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和药剂间的互作效应合理选择混用药剂。


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米食味品质改良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如何评定稻米食味品质的优劣,一直是育种家关注的热点。借鉴国内外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结合江苏水稻的优质稻米育种特点,建立一套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相比于国家标准GB/T 15682—2008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味品质感官评价方法,增加米饭蒸煮记录表、最适加水量试验、对照样品的确定等部分内容,简便了稻米蒸煮设备,提出了更简单的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江苏省近几年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系)进行食味评价,筛选出"南粳46"、"南粳5055"等一批具有较好优良食味的水稻新品种。


中棉所76在江苏盐城的种植表现
《中国棉花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棉花新品种中棉所76在江苏沿海地区的适应性,客观评价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在江苏盐城试验示范种植。中棉所76适应性试验设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场(常规土壤环境),泗
酶法提高草莓出汁率的工艺优化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采用单一果胶酶处理草莓,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当加酶量0.04%、pH 4.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60min时,草莓出汁率最高,为91.21%,比对照组(直接挤压榨汁)提高29.97%。采用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处理,草莓出汁率比对照组(直接挤压榨汁)提高30.94%,比单一果胶酶处理提高0.97%,复合酶解最佳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04%、纤维素酶添加量0.03%、木聚糖酶添加量0.02%、β-葡聚糖酶添加量0.04%、酶解温度40℃p、H 4.0、酶解时间60 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