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薏苡种质资源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薏苡是传统药食兼用经济作物,本研究基于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贵州、云南、广西3省24份优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薏苡杂交组合选配和种质创制提供遗传基础.结果表明:我们筛选出的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条带996个,其中多态性为792条,多态性百分率的平均为79.52%,揭示薏苡种质中存在丰富遗传多样性;24份种质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189 6~0.485 4之间,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15 5~0.840 4,平均相似系数为0.730 9,薏苡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较小;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18 5时,24份薏苡种质资源在遗传聚类上被分为Ⅰ、Ⅱ、Ⅲ和Ⅳ大类,其中CK与S1种质资源分别为第Ⅰ、Ⅳ类群,由Y81、Y81F组成第Ⅲ类群,第Ⅱ类又可以分为3个亚类有20份种质;主成分分析发现材料间分布分散,说明24份薏苡种质资源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分子主效应分析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一致.从而说明AFLP是研究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及亲缘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薏苡亲本组合选配、种质创制和遗传育种提供遗传基础数据.

关键词: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AFLP 遗传多样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帕辜小叶蝉Aguriahana paivana(Distant)种类鉴定和为害茶树初报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蝉是茶树上重要的刺吸性害虫,常造成茶树芽叶萎缩不展,甚至焦边、糊叶.野外调查发现一种特殊的可造成茶树叶片大面积雪花状失绿的叶蝉若虫,采回室内经单头饲养后获得其成虫,并通过成虫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结构鉴定该害虫为帕辜小叶蝉Aguriahana paivana(Distant).本文报道了该害虫在贵州的发现和为害,首次记述了帕辜小叶蝉若虫形态特征及其在茶树上的典型为害状,并提供了相应的彩色图片.

关键词: 帕辜小叶蝉 茶树 形态特征 为害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S-SPME-GC-MS分析油梨种子的挥发性成分

中国南方果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经计算机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油梨种子中初步鉴定了83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86.10%,其中化合物种类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萜类(37种,77.75%)、醇类(13种,2.17%)、酯类(8种,1.77%)、醛类(13种,1.63%)、烃类(4种,1.21%)、环氧类(2种,0.94%)、酮类(3种,0.42%)、肟类(1种,0.11%)、酸类(1种,0.07%)、噻唑类(1种,0.04%).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有反式-α-佛手柑油烯(27.99%)、大牛儿烯D (11.01%)、反-β-法尼烯(6.85%)、β-倍半水芹烯(4.44%)、反-β-罗勒烯(4.13%)、β-石竹烯(2.82%)、β-甜没药烯(2.56%)、α-蒎烯(2.48%)、δ-杜松烯(2.09%)、反-α-香柠檬烯(1.43%).

关键词: 油梨种子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黄1号'茶树带腋芽茎段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中黄1号'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探索外植体的取样时间和消毒条件、最佳萌发和增殖培养基、生根和壮苗培养基配方以及炼苗移栽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取样时间为4月份,茎段经75%酒精浸泡60 s,0.1%升汞浸泡12 min,外植体存活率为91.3%,污染率为2.7%,以MS+2 mg/L 6-BA+1 mg/L GA3作为腋芽萌发培养基,培养40 d出芽率为91.7%,以MS+4 mg/L 6-BA+1 mg/L IBA作为增殖培养基,培养45 d增值系数可达3.8.以MS+1 mg/L 6-BA+0.5 mg/L IBA作为壮苗培养基进行壮苗,经45 d可培养至约4~5 cm后诱导生根,在50 mg/L IBA无菌溶液中浸泡5 min后,转至1/2MS+1.5 mg/L IBA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可达82.5%.自然光条件下开瓶室温炼苗5 d,移栽到以营养土和蛭石2∶1比例基质中,成活率最高,移栽成活率为66.7%.本研究建立'中黄1号'带腋芽茎段组培快繁体系,为'中黄1号'茶树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中黄1号 组培快繁 带腋芽茎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高原夜间自然冷源进行马铃薯种薯储藏的效果研究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薯储藏环节对种薯质量有重要影响,同时储藏过程中种薯重量损失也会增加种薯经营者成本.目前智能冷库储藏是保证种薯质量,减少储藏损失最有效的储藏技术.但是,高昂的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极大地限制了这一技术应用.就贵州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水平而言,尚不具备大面积推广这一技术的条件.本研究通过简易通风设施,利用高原地区夜间低温作为冷源降低薯堆温度,与自然通风相比,简易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储藏损失.种薯质量与冷库储藏相比,无显著差异.通过简易通风设施,利用高原夜间低温进行马铃薯种薯储藏是一种投入低、效果好的方式.

关键词: 马铃薯 通风处理 夜间自然冷源 质构特性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市售婴儿配方乳粉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情况及特征分析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贵州省市售婴儿配方乳粉(PIF)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情况及种群特征,本研究以350份PIF样品为研究对象,对PIF中的克罗诺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API 20E生化鉴定法、16S rRNA测序法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分离株进行生化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最后利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菌株的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350份样品中共分离出21株克罗诺杆菌,污染率为6%.21株克罗诺杆菌被分为6个生化表型,3个类群和11个序列型,其中ST193和ST157为分离自贵州省市售PIF的克罗诺杆菌的优势序列型.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21株克罗诺杆菌对四环素和万古霉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和氯霉素较为敏感.本研究结果为贵州省市售PIF中克罗诺杆菌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婴儿配方乳粉 克罗诺杆菌 分离鉴定 分型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豆10号种子高产高效繁殖技术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豆10号为国审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通过多年多点对黔豆10号大田生产用种的繁殖,总结出黔豆10号种子高产高效繁殖的关键技术,可获平均产量为2 600 kg·hm-2,平均产值为33 800元·hm-2,经济收益为15 650元·hm-2.

关键词: 大豆 黔豆10号 种子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环境多样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保护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贵州省32个分布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生态因子为研究对象,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和主要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乔木型较多,占50%,小乔木型较少,仅占0.03%,灌木型为49.97%;水平分布范围104°58′~108°36′E、24°58′~29°07′N,垂直分布范围是海拔615~1900 m,基本处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伴生的木本植物种类较少;野生茶树分布数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机质含量、主要伴生植物数量、主要伴生植物种类呈显著正相关.部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能够在极端气候下长期存活,对极端气候有独特的适应性.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自然分布状态已经改变,因此,要加强对贵州野生茶树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

关键词: 野生茶树 气候特征 生态环境 多样性 伴生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玉米自交系QB 506的选育与应用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QB 506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提出采用群间选系理论,以生产上种植的优良玉米杂交种辽丹933 F2代(丹9046*91-95)为基础材料,按系谱选择法,经过多代自交分离育成的Reid/P群(PR)自交系.以QB 506作为亲本育成了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金玉818(T 32*QB 506)和金玉506(QB 506*QR 273),在我国西南地区生产上被大面积推广应用.以QB 506及其姊妹系QB 512为主要基础材料,加入不同类型的玉米种质进行改良,选育出一批优良衍生系,用其中12个衍生系组配出15个优良杂交组合.同时,对PR*(Lan./Reid)选系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玉米 群间选系 QB 506 主成份分析 选育与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比较瓮臭味及正常红酸汤的风味差异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以红酸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对严重瓮臭、轻微瓮臭和正常红酸汤样品的风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感官评价及电子鼻的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后发现3种红酸汤风味差异较大,瓮臭是导致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从3种酸汤中共检测到确切的顶空风味组分64种,包括酸(6种)、醇(14种)、醛(8种)、酯(19种)、酮(8种)、吡嗪(3种)、单萜(2种)、醚(2种)、硫化物(2种)等9类化合物。其中,丁酸、戊酸、2-甲基丙酸和己醛、苯甲醛在瓮臭味酸汤(Y1)中的离子峰体积分别为20515.80、1860.73、2413.18、6274.68和668.61,显著区别于其他2种酸汤样品(Y2和Y3),可能是导致瓮臭味样品与其他酸汤样品风味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红酸汤 瓮臭味 电子鼻 气相迁移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