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盐油2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盐油2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分别比对照"史力佳"和"红油3号"增产14.1%和7.3%,均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全生育期240d左右,比对照迟熟1~2d。该品种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品质双低(芥酸含量0.265%,硫甙含量22.6μmol/g饼粉),含油率42.2%;菌核病发病率8.8%、病指4.4,冻害率41.4%,冻指19.3,抗倒性中上,适合江苏省淮河以南油菜产区及生态相似区域种植。笔者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产量表现和品质性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农田开放式夜间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其在稻麦上的试验效果
《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不对称性,夜间增温显著高于白天。设计可靠的田间增温设施,研究作物系统对夜间增温的响应与适应意义显著。参考国际相关增温系统,于2006—2009年在江苏南京设计并运行了我国首个农田开放式夜间增温系统(FATI,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对稻麦进行夜间主动增温试验,监测系统温度、麦田土壤水分和作物生育进程和产量,以评价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对稻麦的增温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且均匀的增温范围为4m2,增温效果明显。在测试用人工草坪上,晴天、阴天和雨天3种天气情况下,该系统4m2有效增温范围内地表的夜温平均升高2.4℃、2.3℃和2.1℃。在草坪的垂直层面上,该系统可以使距地下5cm、地表、地上40cm和90cm4个层次的夜温平均分别升高1.2℃、2.2℃、0.7℃和2.3℃。在稻麦两熟农田中,稻季全生育期地下5cm、地表、植株中部和冠层的夜温平均分别升高0.7℃、0.6℃、1.0℃和1.6℃,麦季相应层次可升高1.2℃、1.5℃、1.8℃和1.9℃。在稻麦全生育期内,增温小区各层温度的变化动态与未增温区的一致。另外,该系统未改变麦田耕层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尽管耕层土壤含水量略有降低,0~25cm内各层土壤含水量的降幅均在0.99~1.62个百分点以内,与未增温区差异不显著。夜间增温可以显著缩短作物前期生育期,使稻麦始穗期分别提早2.5d和11.5d;同时,夜间增温使水稻平均减产4.51%,但小麦增产18.30%。尽管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该设施的增温幅度有所差异,但这与田间实际情况下不同季节气候变暖幅度不同之特征一致。因此,该开放式夜间增温系统符合气候变暖的温度变化特征,可以满足水稻和小麦所代表的典型作物系统对夜间增温的响应与适应的试验要求。
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番茄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宜南通市设施栽培的番茄品种,同时探索综合评价品种的新方法;对8个参试番茄品种的12个性状分别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粉9号’等3个品种综合性状最优,可在南通地区推广应用。采用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DTOPSIS法中Ci值的最大差异达到80.2%,灰色关联度法中加权关联系数ri的最大差异仅有11.0%;DTOPSIS法是综合评价番茄品种的新方法,且比灰色关联度法更加准确。


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机理初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野外分别构建生态沟渠(采用分布有10 cm×10 cm长方形孔的混凝土板材,沟底、沟壁种植植物)、对照沟渠1(采用硬质化混凝土板材,未人为布设植物)和对照沟渠2(土质沟渠,未人为布设植物),研究了3种沟渠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高效去除机理主要表现在沟渠植物的吸收、过滤箱中的基质吸附和植物吸收、沟渠拦截坝所产生的减缓流速和沉降泥沙等方面。其中,沟渠植物吸收氮磷分别占夏季试验进水氮磷总量的68.30%和78.45%,泥沙沉降占1.05%和5.05%;生态沟渠放置过滤箱后的氮磷去除效果显著好于未放置时,过滤箱中的植物吸收氮磷占放置过滤箱试验进水氮磷量的0.37%和1.55%,过滤箱中的基质吸附占10.82%和37.94%;生态沟渠设置拦截坝时的水力停留时间较未设拦截坝时延长2.0倍。
关键词: 农田排水 生态沟渠 氮 磷 植物 流速 过滤箱 拦截坝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通豆8号”选育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 2010
摘要:"通豆8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通豆1号为母本,苏豆4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2006—2009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7 d左右,灰毛,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淮南及相似生态地区作夏大豆种植。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苏北沿海滩涂盐肥对油葵生长及离子分布效应研究
《土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在江苏沿海海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苏北沿海滩涂盐肥对油葵生长及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盐分在S2(2.9~3.6g/kg)时对油葵籽粒产量影响不大,但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在S3(5.9~6.8g/kg)时,油葵籽粒产量较S1(1.3~1.6g/kg)时显著下降。随着N肥和P肥使用量的增加,油葵籽粒产量显著增加,且盐分含量越高,P肥和N肥增产效应越大;②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油葵根、茎、叶、盘中Na+和Cl-含量显著增加,而K+和Ca2+变化不大;③随着P肥及N肥的施用量的增加,油葵根、茎、叶、盘中Na+和Cl-含量均降低,而K+和Ca2+的含量均增加。说明N肥和P肥的施入增强了油葵对营养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与运输,抑制了油葵对盐害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与运输,表明在苏北沿海海涂上施用肥料能够改善油葵营养状况并增强油葵耐盐性,对于增加油葵籽粒产量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细支气管肺泡癌误诊28例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2010
摘要:目的:通过误诊病例分析,提高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28例临床X线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为支气管炎、肺炎9例,粟粒型结核4例,结核性胸膜炎11例,以肺外病病变为首发症状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为4例。结论:对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进行性气急加剧,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的肺部结节性、弥漫性病变或以肺外病变治疗效果欠佳的者应反复复查胸片、痰癌细胞、胸水脱落细胞、肺穿刺、胸腔镜活检等检查。


冬油菜品种试验工作的体会与建议
《中国种业 》 2010
摘要: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位于黄淮东部、淮北地区中部,地处淮河下游的苏北平原中心地带,东接盐城市,西连徐州、宿迁,北邻连云港,南与扬州和安微滁州接壤,并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