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关于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探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

摘要:人力资源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结合影响企业员工积极性因素的分析,探讨了构建激励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 激励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晚粳常优1号机插超高产栽培的产量形成机理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采用中(小)苗机插丰产栽培试验(三年多点联片成方),根据189块大田的试验资料,按Ⅰ~Ⅵ不同产量水平对其超高产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产量构成因素以每穗粒数影响最大,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为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2)库容大小与产量的关系紧密,达极显著水平,表现为库容越大,产量越高;(3)源强流畅在于合理调控群体生长的叶面积指数,并保证有70%以上的高效叶面积占比和较高的粒叶比,以保证生物产量和抽穗后的物质生产能力。由此提出:大穗是实现超高产的主攻方向,扩大库容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前提,源强流畅是实现超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杂交晚粳 常优1号 机插 高产栽培 产量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沿海棉区烟粉虱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江西棉花 20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衣蜡蝉的形态特征与防治方法

科学种养 2010

摘要:斑衣蜡蝉属蜡蝉科,别名椿皮蜡蝉、斑衣、樗鸡、红娘子等,分布于我国陕西、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江苏、四川、浙江、广东及台湾等地。该虫主要为害葡萄、苹果、海棠、山楂、桃、杏、李、花椒、臭椿、香椿、苦楝、刺槐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型巨胚突变体的发现及其遗传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摘要:以粳稻品系镇稻413和镇稻629为材料,在辐射诱变后代中发现巨胚突变体,对巨胚性状作了遗传育种分析。结果表明,巨胚属隐性单基因遗传,胚的大小是核基因控制的,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因此,可在诱变的M2世代或杂交F2世代的种子上直接进行巨胚性状选择。

关键词: 粳稻 镇稻413 镇稻629 巨胚 突变体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类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病毒蛋白mRNA转录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感染对猪抗病毒蛋白分子mRNA转录的影响,将P1分子克隆接种30日龄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病毒蛋白分子PKR、2'-5'OAS2、 RNase L和Mx1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KR mRNA转录在接种后8 d和40 d呈上调趋势;而2'-5'OAS2 mRNA在3 d和17 d下调,Mx1 mRNA也在接种后17 d下调;RNaseL mRNA转录水平则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研究揭示P1感染猪后,机体的抗病毒蛋白的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P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抗病毒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叶面肥处理对凤梨植株高度、蓬径的影响

吉林农业 2010

摘要:通过对凤梨叶筒注入不同浓度的叶面肥,对凤梨生长及品质的形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凤梨最适宜的叶面肥浓度为小型苗期为0.4-1g/L;中型苗施肥为1.4-2g/L。在这两种浓度范围内对凤梨叶筒施肥,与对照组的普通施肥长势接近。

关键词: 凤梨 叶面肥 高度 蓬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用量对红心萝卜生长及产量和色素的影响

蔬菜 2010

摘要:红心萝卜,因其心皮全红,质地脆嫩,色素含量高而广受欢迎,其所含的萝卜红是天然的色素之一,在食品添加剂,食品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色素萝卜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发展红心萝卜,对推动本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大荚大粒、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从播种至采收青荚约97 d,标准荚数364.3个/kg,二粒荚长5.72 cm,宽1.34 cm,鲜籽百粒重70.2 g,出仁率52.3%。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8 647.1 kg/hm2,2005年比对照"绿宝珠"增产23.4%,2006年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2.5%;平均鲜籽产量4 492.3 kg/hm2,2005年比对照"绿宝珠"增产21.7%,2006年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9.1%。江苏省鲜食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2 500.8 kg/hm2,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5.6%,平均鲜籽产量6 750.0 kg/hm2,比对照增产26.9%。该品种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 夏大豆 鲜食品种 “通豆6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春石斛兰花期与外观品质温度调控模型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0

摘要:低温春化处理是保证春石斛兰开花和外观品质的关键技术.针对我国温室春石斛兰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因春化阶段温度控制不当,导致不能及时开花和外观品质下降或成为盲花的问题,文中通过不同定植期和不同温度春化处理实验,定量分析了温度对春石斛兰春化进程和产品外观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建立了温室春石斛兰花期与外观品质温度调控模型.用独立的实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春石斛兰完成春化阶段所需天数、到达采收所需天数和外观品质的预测效果较好.模型对各个生育时期(从春化开始到花芽生长.花芽生长到现蕾,现蕾到始花,始花到采收期)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为0.97,回归统计标准误RMSE分别为1 d(从春化开始到花芽生长)、1.58 d(花芽生长到现蕾)、4 d(现蕾到始花)、6.52 d(始花到采收期).采收时单株花蕾节数与单株花蕾数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分别为0.81和0.84,RMSE分别为0.62/plant和0.65/plant.对不同白天和夜间温度控制目标下,春石斛兰完成春化阶段所需的天数、到达采收所需天数和外观品质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夜间温度为9~14℃,白天温度为18~28℃时,春石斛兰产品可以最快上市且外观品质最优.文中建立的模型可以为温室春石斛兰花期与外观品质的温度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 春化 花期 外观品质 模型 温度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