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早熟网纹甜瓜新品种‘园密18号’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园密18号’为早熟杂交一代网纹甜瓜新品种。果实短椭圆形,果皮翠绿色,覆密网纹,单瓜质量2 000~3 500 g,果肉桔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中心到边部17.0%~11.0%,质地松脆,爽口多汁,有香味,耐贮运,抗白粉病和霜霉病。全生育期约80 d,果实发育期约35 d,可露地、设施兼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合欢醇和烟碱对苹果黄蚜联合毒杀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苹果黄蚜AphiscitricolavanderGoot为试虫,对金合欢醇和烟碱的联合杀蚜活性进行了测定,以期为开发植物源杀蚜剂产品奠定基础。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微量点滴法;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国家标准进行。金合欢醇和烟碱混用具有明显的杀蚜增效作用,在最佳质量配比(金合欢醇:烟碱=4.82:1)下,共毒系数(CTC)达151.63;经过对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助剂的筛选,研制出6%烟碱·金合欢醇可溶液剂,配方为金合欢醇(5%)、烟碱(1%)、表面活性剂(10%)、溶剂(84%),质量检测符合可溶液剂国家质量标准;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以126.0 g a.i./hm~2常量喷雾,药后7 d对小麦上的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混合种群的防效达87.80%,以115.5 g a.i./hm~2常量喷雾,药后7d对苹果黄蚜的防效在81%以上。可见,金合欢醇和烟碱复配具有显著的杀蚜增效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通量测序分析新疆沼液中发酵微生物的多样性(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5种新疆不同地区的沼气池(A08,A09,A010,A011和A012)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获得5个沼气池细菌和真菌的物种注释的运算分类单位(OTU)数目,其中细菌OTU数为2105,其相同的OTU数为225;真菌OTU的总数为2224,其相同的OTU数为178。以牛粪为底物的沼液样品A08,A09,A010细菌门相对丰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以鸡粪为底物的沼液A011的细菌门主要是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其相对丰度分别为58.5%和23.8%。以猪粪为底物的样品A012细菌门相对丰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5种沼液样品中的主要真菌门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其中子囊菌门占多数,相对丰度为72.7%~83.3%,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为4.3%~7.3%。新疆不同地区和不同底物的沼气微生物种类有很大不同,研究其不同微生物结构为制备高效沼气发酵菌剂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春大豆干物质积累与花荚形成的关系研究
《大豆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高产春大豆花荚期干物质积累与花荚形成的关系,田间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10个高产大豆品种(系)的花期、花荚期干物质增量分别与开花数、成荚数、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在4 527.4~5 734.2 kg·hm~(-2)的范围内,花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相关不显著,花荚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花数、总荚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花期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Y_1=-0.050 3X■+42.285X_1-5 312.2,R~2=0.673 9~*;花荚期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呈线性关系,Y_2=0.090 4X_5+419.47,R~2=0.719 4~(**);开花期叶片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花荚期茎秆、叶片、叶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花期和花荚期过少或过多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均不利于花、荚形成。花期茎叶稳健生长,荚期荚快速生长有利于增加开花数、成荚数。在花期、花荚期地上部干物质增量分别为4 373,7 801 kg·hm~(-2)、荚干重占33.8%,总花数为3 773.3×10~4朵·hm~(-2)、总荚数为1 127.3×10~4个·hm~(-2),产量可达5 734.2 kg·hm~(-2),其干物质成花效率、成荚效率依次为8.63朵·g~(-1)、1.45个·g~(-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采种植模式对不同株型棉花脱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陆中54号(株型较松散)和新陆中75号(株型较紧凑)为试验材料,代表南疆早中熟品种类型,以一膜六行、一膜四行、一膜三行模式代表目前机采种植模式,研究了机采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和不同株型果枝交错程度与脱叶效果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新陆中54号一膜三行较一膜六行模式籽棉产量增加10.0%,皮棉产量增加8.9%,但新陆中75号一膜三行较一膜六行模式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下降5.8%和8.2%,而一膜四行模式产量下降幅度较小;一膜三行脱叶率、挂枝率均高于一膜四行和一膜六行模式;果枝交错系数α1与脱叶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85,果枝交错系数α2与挂枝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24,吐絮期LAI与脱叶率和挂枝率相关性不明显;相同品种三种机采种植模式之间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新陆中54号在一膜三行模式下增产显著,脱叶效果好;新陆中75号一膜六行、四行模式产量较高,但综合考虑脱叶效果和纤维品质,一膜四行模式更适宜机采。因此,对于南疆株型松散型品种推荐采用一膜三行模式,株型紧凑型品种推荐采用一膜四行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随机森林法的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
《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高效和无损地估算棉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本研究测定了棉花光谱反射率及叶绿素含量(soilandplant analyzerdevelopment,SPAD)值,对光谱数据进行包络线去除处理、立方根转换和倒数转换,以SPAD值与反射光谱之间的相关性为基础,通过随机森林法筛选出对棉花叶片SPAD值影响较大的特征波段,构建估算棉花叶片SPAD值的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BP ANN)、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两个模型。结果表明,在605~690nm范围内的反射率与SPAD值相关性达0.01显著水平,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最高值为-0.619。与原始光谱相比,经过变换后的棉花反射率与SPAD值相关性结果相差较大,其中去除包络线光谱在550~750 nm波段范围有效提高了相关性,相关性效果优于倒数转换数据和立方根转换数据。随机森林法能够有效评出对SPAD值影响较大的特征波段,进而提高模型估算精度。在两种模型中,基于去除包络线光谱建立的PLSR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0.83,说明这两种模型的估算能力较好;两种模型RMSE分别为0.88、1.26, RE分别为1.30%、1.89%,表明PLSR模型的估算精度比BP神经网络模型高。从模型的验证效果来看,PLSR模型在估算棉花SPAD值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HP层次分析模型的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综合效益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与评价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综合效益.[方法]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从多个角度评价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的使用效果.[结果]2016~ 2017年在沙湾县使用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示范区产量分别为402和419 kg/667m2,高于塔城地区的平均产量135和145 kg/667m2,分别高出塔城地区平均水平198%和189%,应用AHP模型对影响沙湾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措施)进行重要性打分,得出经济效益得分0.776 6,资源节约得分0.154 9,防灾减灾得分0.068 5.(3)2016 ~2017年通过与合作社合作,增加收益145.6×104元;精量播种节约成本27.3×104元;应用测土配方与精量施肥,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4.1倍,钾肥利用效率提高3.9倍,磷肥利用效率提高4.3倍.棉花产量主要受到低温、大风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影响.[结论]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的使用能有效提高棉花产量.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评价各因素重要性排序:经济效益>资源节约>防灾减灾.通过与合作社合作、精量播种、测土配方和精量施肥等手段的使用,能有效降低棉花种植的成本、提高棉花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气候灾害对棉花种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示范区的影响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潜叶蛾对4种茄科植物的适应性研究
《植物检疫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是茄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番茄、马铃薯、茄子和辣椒4种寄主对番茄潜叶蛾产卵选择、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对4种寄主的产卵偏好性强弱依次为番茄>马铃薯>茄子>辣椒。辣椒上卵发育历期最长,幼虫孵化后不能完成发育。番茄上成虫前期存活率高于马铃薯和茄子,但总发育历期较长。该虫取食番茄叶片时的单雌产卵量和雌虫寿命高于其取食马铃薯和茄子叶片。其取食番茄、马铃薯和茄子叶片时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43 4、0.140 6、0.113 3。综上所述,番茄潜叶蛾的最适寄主为番茄;在辣椒上无法完成生长发育;在马铃薯和茄子上种群增长潜能较强,具有暴发成灾的可能。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茄科植物 产卵选择性 生长发育 种群增长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下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幼苗的缓解效应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α-萘乙酸钠、6-苄氨基嘌呤(6-BA)、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脱落酸(ABA) 4种外源物质提高棉花抗低温能力的机理.本研究以'新陆中46号'幼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10.0 mg/Lα-萘乙酸钠、2.0 mg/L 6-BA、0.2 mg/L EBR和0.5 mg/L ABA 4种外源物质后进行4℃低温胁迫24 h,测定棉花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比、根系活力、叶片相对电导率(relative conductivity, R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脯氨酸(proline, Pro)和光合色素含量,研究4种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4种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的根长、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RC和MDA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增强,SS、SP和Pro含量显著升高.(2)喷施4种外源物质后,除幼苗RC和MDA含量明显降低,CAT活性和SP含量变化不大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升高.(3)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4种外源物质的低温缓解效果,依次为0.2 mg/L EBR>10.0 mg/Lα-萘乙酸钠>2.0 mg/L 6-BA>0.5 mg/L ABA.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棉花的抗寒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外源物质 低温胁迫 缓解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加工用番茄果实及果肉组织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加工用番茄种质资源果肉外果皮细胞厚度和离体耐放性等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加工用番茄品种选育的田间耐贮运性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比较12份加工用番茄高代纯合种质资源的果实主要性状,测定参试材料果实横切面情况,结合石蜡切片技术比较分析各试材的果肉组织外果皮厚度,研究不同材料自然室温放置35 d后的果实重量损失和腐烂率,并分析参试材料各调查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主要果实性状差异显著,果肉组织外果皮厚度在6.75~10.30μm变化,平均外果皮厚度为8.311μm,12份材料的果实横切面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常温放置35 d后的腐烂率在11.67%~98.33%变化,平均腐烂率为55.50%,失重率在17.36%~63.68%变化,平均失重率为31.96%,各调查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903~(**)~0.875~(**),均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常温放置35 d后的腐烂率与果肉组织外果皮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外果皮越厚果实常温放置若干天后的腐烂率越低,对于选育优异的田间耐放性好的加工用番茄品种有重要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