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被子植物心皮及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汇总国内外心皮起源、作用和发育过程、遗传及激素调节、控制心皮发育的相关基因等研究结果,为作物多心皮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心皮的起源目前有心皮学说和生殖叶学说两种学说;心皮具有保护胚珠、接受花粉致使卵细胞受精、保护和传播种子的作用;其发育过程通常在花的器官中经过折叠、卷曲形成内在的空间,胚珠被包裹在其中发育;心皮数目的遗传较为稳定,激素对其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基因在调控心皮数量和发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心皮作为被子植物雌蕊发育的关键,对于产量性状的建成极为重要.心皮研究应重点围绕心皮发育的全过程,尽早明晰调控心皮数量和发育的相关功能基因,通过基因改良培育出多心皮、高产优质品种.

关键词: 心皮发育 花器官 基因调控 分子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的新疆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为促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色农业健康发展,采用全产业链的过程可追溯理念,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新疆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中宏观架构和微观层面信息层指标体系的设计,融合了源头治理与过程追溯的理念,实现了农产品产业链内产品信息的纵向联通,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路径.在平台层的支撑下,部门层通过对信息层采集到的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信息进行规范处理,并通过应用层的信息叠加功能实现产品质量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农产品产业链终端拥有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品质量信息,为农产品产业链节点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及消费者提供产品质量信息及追溯等服务.

关键词: 质量安全 物联网 全产业链 追溯系统 新疆特色农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阴条件下冬小麦材料生长发育特性相关基因分子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耐阴小麦品种及种质资源遗传特性,对南疆主栽品种、部分新育成品种、国内引进品种,自育品系等材料以1Bl/1RS,春化基因,光周期基因,产量相关基因开展分子标记鉴定。了解现有材料的遗传背景,为选育适合新疆南疆"果麦间作"模式小麦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Bl/1RS、Vrn-A1、Ppd-D1、Ta Sus2、Ta Cwi-A1a b(CW121) Ta Cwi-A1b(CW122)分子标记,对遮阴条件下的冬小麦材料主要生长发育特性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分析。【结果】在鉴定70份冬麦材料中、1Bl/1RS(ω-sec-p1-p2)(ω-sec-p3-p4)类型为57. 1%、100%; Vrn-A1(Vrn-A1c)(vrn-A1)类型为97. 1%、74. 2%; Ppd-D1类型为100%; Ta Sus2(Hap-H)(Hap-L)类型为41. 4%、30%; CW121、CW122类型为50%、75. 7%;在4份主栽及部分育成品种、66份其他国内引进冬麦材料中,1Bl/1RS(sec-p1-p2)(sec-p3-p4)类型分别为25%、59%、100%、100%;Vrn-A1(Vrn-A1c)(vrn-A1)类型分别为75%、98. 4%、100%、72. 7%; Ppd-D1类型同为100%;主栽品种和新育成品种中未检测出Ta Sus2(Hap-H)类型,Ta Sus2(Hap-L)类型的比例为75%;其他国内引进品种TaSus2(Hap-H)(Hap-L)的比例为分别为43. 9%、27. 2%,南疆主栽和部分育成品种中CW121、CW122类型的分布频率75%、75%,其他国内引进品种中CW121、CW122类型分别为48. 4%、75. 7%(图1)。【结论】70份材料中的全部含有1BL/1RS (sec-p3-p4)易位系及对光周期非敏感性类型。4份主栽品和新育成主栽品种中含隐性春化基因,68份材料同时携带光周期非敏感性及显性春化基因。高千粒重相关基因类型的分布率均相当高(≥75%)。

关键词: 冬小麦 生长发育基因 遮阴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辐射诱变对无花果插条萌芽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60 Co-γ辐射诱变处理对无花果一年生枝和不同成熟度绿枝插条萌芽的影响,以3个无花果品种‘117D’、‘青皮’和‘110C’的硬枝插条和2个无花果品种‘108B’和‘110C’的绿枝插条为试材,对硬枝插条和绿枝插条分别设定160和200 J/kg的最大辐射剂量,采用半量法设置剂量递减梯度,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处理后,对硬枝插条和绿枝插条分别进行常规扦插和水培,对插条的萌芽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表明:3个品种的硬枝插条在160 J/kg的辐射剂量处理条件下全部死亡;不同品种硬枝插条对80和40 J/kg的辐射剂量处理,萌芽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117D’对辐射剂量的耐受度最高,而‘青皮’的耐受度最低.绿枝插条在辐射剂量200 J/kg条件下,‘108B’和‘110C’均全部死亡;而100和50 J/kg辐射剂量的绿枝插条的成熟度与辐射剂量的耐受度呈负相关性,且‘108B’绿枝插条对辐射剂量的耐受度高于‘110C’.进一步地观测表明,辐射处理导致无花果硬枝和绿枝插条萌芽和生根延迟.无花果硬枝插条适宜的60Co-γ辐射诱变处理剂量为40~80 J/kg;绿枝插条的适宜剂量在50~100 J/kg;不同无花果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关键词: 60Co-γ辐射诱变 剂量效应 无花果 绿枝插条 硬枝插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装配式日光温室砌筑不同蓄热墙体的增温和草莓栽培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西北沙漠地区日光温室冬季夜间室内低温的问题,以新疆和田使用的装配式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温室内北侧砌筑砖墙体、砌块墙体和砌块填充沙土墙体3种材质的蓄热墙体,采用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对试验温室墙体、室内温度进行测试,并进行草莓栽培试验,用ACS-30型天平、LH-B55 型数显折光仪进行草莓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量.由试验数据得,3种蓄热墙体体积、尺寸相同条件下,蓄热性能依次是:砌块填充沙土墙体>砌块墙体>砖墙体.装配式日光温室内砌筑砖墙体、砌块墙体和砌块填充沙土墙体,使得室温较装配式日光温室早晨07:00分别增加2.2 、2.9 和3.8 ℃.采用同样的种植管理技术,栽培的草莓开花期分别比原装配式日光温室早7 、11和14 d,成熟期早14、17和20 d,单棚产量依次高24.2%、30.1%和33.4%,比装配式温室的草莓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平均值高1.4、2.1和2.6个百分点.进一步验证了墙体对日光温室热贡献的重要性,且砂浆砌块墙体比砖墙体增温效果明显,该墙体温室更适宜草莓生长.新砌筑墙体蓄热量与装配式温室热负荷计算数值一致,表明在没有其他加温设施的情况下,温室内新砌的墙体是室内夜间热源,可使温室内温度增加.该文为西北沙漠区日光温室墙体蓄热材料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为日光温室内砂浆砌块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温室 墙体 温度 砂浆砌块 蓄热性能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SSR标记揭示我国向日葵列当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日葵列当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向日葵生产的寄生性种子植物。为了明确我国不同地区向日葵列当的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ISSR标记对采自我国不同省份的96份向日葵列当样本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12条引物用于群体遗传分析;以供试的列当DNA为模板,利用上述筛选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47条带,其中90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的百分率为61.2%。不同地区采集的列当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s多样性指数均随着群体样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内蒙古地区和新疆地区向日葵列当的多态性相对较高,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5560和0.5067。遗传聚类结果表明6个不同省区的向日葵列当可被聚成两个亚组,其中山西、河北和陕西聚成一个亚组,吉林、新疆和内蒙古聚成另外一个亚组;河北和陕西来源的列当样本亲缘关系最近,而新疆与河北两地的列当样本亲缘关系最远。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处理下新疆野生核桃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野生核桃'休眠期1年生成熟枝条为材料,以'新疆实生核桃'为对照,人工模拟低温,在-12℃、-16℃、-20℃、-24℃、-28℃、-32℃、-36℃条件下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并分析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评价指标,进而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得到'新疆野生核桃'的半致死温度(LT50)为-29.46℃,比'新疆实生核桃'低5.06℃.在-12℃~-36℃低温处理期内,'新疆野生核桃'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始终高于同一处理时期的'新疆实生核桃',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新疆实生核桃'.根据综合抗寒指数高低,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强弱为'新疆野生核桃'>'新疆实生核桃'.综上所述,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指标都与核桃的抗寒性有关系,综合评价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新疆野生核桃'的抗寒性要优于'新疆实生核桃',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关键词: 新疆野生核桃 1年生枝条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对新疆红枣产量品质和氮磷钾利用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合理的滴灌施肥方式是实现果园节水减肥的技术关键。该研究分析比较了地表滴灌和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对新疆南疆地区红枣生长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果园水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常规地表滴灌和根区孔下滴灌施肥2种灌溉方式,比较其对红枣营养状况、根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地表滴灌施肥相比,在相同水肥供给条件下,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处理红枣2 a平均产量比地表滴灌施肥处理显著提高(P<0.05),增产幅度为6.9%,单果干质量达5.04 g。2 a红枣果实品质结果显示,根区孔下滴肥处理总糖、还原糖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地表滴灌处理(P<0.05)。该根区孔下滴灌施肥方式显著增加红枣树体各器官对养分的吸收(P<0.05),其中2011年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处理红枣叶片中N、P和K含量分别比地表滴灌施肥处理增加6.7%、33.6%和7.3%,2012年红枣叶片中N和P含量差异显著(P<0.05),比地表滴灌分别高3.4%和26.8%。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处理红枣果实中P、K含量显著高于地表滴灌施肥处理(P<0.05),2011年和2012年分别比地表滴灌高41.0%、13.6%和46.2%、12.9%;2012年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处理叶片、新梢、细根和果实中P累积量显著高于地表滴灌相应器官P累积量(P<0.05),相比于地表滴灌分别提高38.2%、70.7%、159.8%和55.3%,根区孔下滴肥处理的吸收根干物质质量比地表滴灌增加46.7%。根区孔下滴肥的水肥管理方式可以显著增加根系生物量、提高枣树器官养分含量、增加红枣产量和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果园的节水减肥田间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滴头 灌溉 根区 孔下滴灌施肥 红枣 产量 磷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银染PAGE实验中常出现的背景颜色深、条带弥散、凝胶变形及条带不整齐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优化方法。【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通过PAGE电泳后银染并调整试剂配方、实验条件,筛选出适合实验的技术体系。【结果】甲醇浓度、电压稳定性、电泳温度、气泡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甲醛浓度过高(1.25%)时,虽所需染色时间短,但凝胶背景深;甲醛浓度过低(0.001 25%)时,背景浅但条带淡,需要长时间染色;电压不稳定会造成条带弥散;电泳温度过高,导致凝胶变形,条带弯曲;凝胶中的气泡会扰乱DNA条带的形状;NaOH浓度在0.875%~1.375%,染色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甲醛用量4 mL(1%)、保持稳定电压、在冰浴中电泳、制胶时及时赶走所有气泡,可得到凝胶背景浅、条带清晰且正常的结果。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 弥散现象 体系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麦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根据不同环境处理的千粒重值计算冬、春小麦各个材料的热感指数。依据热感指数,对来自中国不同小麦生态区和国外不同地区和组织的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包括688份冬小麦和637份春小麦,分别进行耐热性评价。热感指数小于0.5为极耐热材料、大于等于0.5小于1为中等耐热材料、大于等于1小于1.5为中等热敏感材料、大于等于1.5为极敏感材料。【结果】冬小麦和春小麦热胁迫处理组灌浆期平均最高温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91℃和7.09℃,且热胁迫处理组千粒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根据热感指数分级评价结果,极耐热冬、春小麦材料31和48份,占供试材料的4.51%和7.54%;极敏感冬、春小麦材料19和58份,占供试材料的2.76%和9.11%;其余大多数材料为中间类型(中等耐热材料和中等热敏感材料)。从中国小麦生态区域的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南部麦区(西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耐热性整体高于来自北部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对于春小麦,来自新疆春冬麦区的材料耐热性最强,平均热感指数为0.70,且其中88.00%的材料属于耐热材料(极耐热材料或中等耐热材料);此外,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春小麦平均热感指数为0.88,也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来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材料耐热性最弱,平均HSI为1.18,其中69.58%的材料为热敏感材料(中等热敏感材料和极敏感材料)。【结论】采用延期播种或在高温的地理环境下种植能使小麦在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综合考虑正常条件下的产量潜力和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筛选出优异耐热资源103份,可用于相应生态区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耐热性 热感指数 生态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