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湖北黑头羊母羊繁殖性能测定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湖北黑头羊的生产及繁殖性能,试验对467只湖北黑头羊的发情规律及产羔性能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湖北黑头羊发情周期为16.38 d,初产日龄为375.46日龄,妊娠期为146.37 d;初产日龄、第1胎产羔数与麻城黑山羊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第4胎产羔数最高(为2.24只),第2~7胎的产活羔数均较高;湖北黑头羊的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均表现良好;冬、春季母羊的产羔数优于其他季节。说明湖北黑头羊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遗传了母本终年均可繁殖的特性,胎次对产羔数有明显影响,合理安排配种月份可提高湖北黑头羊的繁殖性能。
关键词: 湖北黑头羊 发情规律 繁殖性能 胎次 产羔数 初生窝重 断奶窝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鲟鱼精蛋白肽的酶解提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鲟鱼-甲骨板加工副产物精巢组织进行酶法提取,建立最佳提取工艺,从而得到功能活性鱼精蛋白肽。实验发现木瓜蛋白酶对鱼精蛋白的酶解度显著高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以木瓜蛋白酶添加量、液料比、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值等条件为对象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法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构建鱼精蛋白肽的酶解提取模型,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液料比为39.72,木瓜蛋白酶添加量3%,酶解pH 7.0,温度55℃,时间8.22 h。该条件下鱼精蛋白水解度达5.44%,且该鱼精蛋白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适口性及贮存期研究
《饲料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对山羊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适口性和贮存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羊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适口性良好,27头20 kg左右育肥波尔山羊自由采食,日喂2餐,平均日采食量为(0.854±0.031)kg/只;日喂3餐,平均日采食量为(0.978±0.031)kg/只;日喂4次,平均日采食量(0.976±0.029)kg/只;日喂料3次以上较2次喂料可提高山羊采食量14.3%。水或水蒸汽调质使羊全混合日粮颗粒料保质期大大缩短;不调质直接采用冷制粒加工,羊全混合日粮颗粒料的保存期可达到3个月以上,但制粒产量低。羊全混合日粮制粒加工宜采用冷制粒,直接压制成型,不宜使用水或蒸汽调质;山羊全混合日粮颗粒料具有良好的适口性,适宜的加工条件可使用其贮存期达到3个月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量施肥模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采用稻麦轮作两季作物大田试验,探讨不同减量施肥模式对轮作体系周年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以及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LF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20%化肥N增施氮肥增效剂(LF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20%化肥P增施磷素活化剂(LF3)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20%化肥N+减20%化肥P增施氮肥增效剂+磷素活化剂(LF4),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CF)相比,LF2处理的稻麦周年产量显著提高了7.6%,LF4处理的稻麦周年产量显著降低了6.2%,LF1和LF3处理对稻麦周年产量影响不显著;LF2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周年氮、磷、钾素的偏生产力以及氮、磷素的吸收效率,LF4处理显著提高了周年氮、磷素的偏生产力和氮素的吸收效率同时也显著减低了钾素的偏生产力,LF1处理仅显著提高了周年氮素的利用效率,而LF3处理对周年氮、磷、钾素的养分利用效率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综合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少20%化肥N增施氮肥增效剂(LF2)模式有利于协调作物养分吸收和提高产量,可作为长江中下游相似生态区域稻麦轮作种植减肥增效的优选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冷冻-热风联合干燥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草莓为原料,研究真空冷冻干燥与不同时间、温度热风联合干燥对其品质的影响。从干燥后草莓的色泽、花色苷、硬度、气味、挥发性物质、水分流动性等指标比较热风干燥阶段中热风温度和时间对草莓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结合60℃2.5 h、70℃2 h、80℃1.5 h热风干燥条件下,能较好的维持草莓的色泽,减少花色苷的损失,且硬度适中。结合电子鼻和GC-MS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真空冷冻干燥结合80℃1.5 h热风干燥条件下,草莓中的挥发性物质保存的较好。通过低场核磁测定发现,真空冷冻与80℃1.5 h热风联合干燥,水分流动性较弱,与冻干样品接近,草莓结构保留较好。因此,真空冷冻干燥结合80℃1.5 h热风干燥在保持草莓色泽及其营养品质、挥发性成分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内生细菌HB3S-20对棉花黄萎病的生防效果评估及其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发掘棉花黄萎病的生防菌株,从棉花中分离内生菌并通过温室试验进行初筛,获得1株具有较好生防活性的细菌菌株HB3S-20,其温室平均防效为62.57%。大田试验采用移栽时灌根的方式,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减轻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防效为54.67%。通过形态鉴定和16S r DNA序列比对,该菌株被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室内测定的结果表明,其对大丽轮枝菌具有抑菌活性,抑菌率为47.30%;利用CAS培养基进行检测,菌株HB3S-20能够产生嗜铁素物质。另外,菌株HB3S-20对棉花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能够使株高、鲜质量显著增加。综上,恶臭假单胞菌HB3S-20菌株是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潜在生防菌株,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内生菌 菌株HB3S-20 抑菌活性 鉴定 生防效果 促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巴氏杆菌链霉素耐药株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链霉素(Str)敏感株与耐药株(MIC=1024μg/mL)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对Str敏感株与耐药株进行双向测序,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KEGG和ARDB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组和富集性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共筛选获得6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581个上调基因和44个下调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多数发挥细胞膜转运功能;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性分析显示,大多数差异表达基因分布在ABC转运蛋白与双组分系统代谢途径中;采用ARDB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耐药基因分析,显示其中的耐药基因主要为氨基糖苷转移酶类和外排系统两类。本研究结果表明,禽源Pm对Str的耐药机制可能与细胞膜上多药外排泵的过量表达和氨基糖苷转移酶类灭活抗菌药物有关。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禽源Pm对Str的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 转录组测序 GO功能分析 KEGG功能分析 ARDB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影响贮藏期鲜香菇保鲜效果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此项目研究低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鲜香菇保鲜效果的影响。新鲜香菇分别使用0、1、1.5、2k Gy剂量进行辐照处理之后,贮藏于4±1℃、湿度为80±5%的环境,并对其微生物含量、组织硬度、色泽和相关的内源酶活性,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 kGy的照射剂量显着延迟(4~8 d)果实体软化和褐变的发生。在贮藏过程中,1 KGy照射剂量可以控制抗氧化系统中酶活性的降低,减少纤维素和几丁质的积累,并抑制蘑菇的老化。因此,1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能较好的保持香菇的品质特性,达到保鲜的效果。照射剂量在1.5k Gy以上会加快鲜香菇品质劣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黑茶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对5种黑茶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5种黑茶共检出83种香气化合物,共有成分30种,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芳香烃类、烯类和酯类等;不同产区黑茶香气特征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青砖茶陈香纯正,以醛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包括(E,E)-2,4-庚二烯醛、β-紫罗酮、己醛;茯砖茶"菌花香"明显,以醇类和芳香烃为主,包括芳樟醇、甲苯和1,3-二甲氧基苯;六堡茶香气纯正,以醇类和醛类为主,包括芳樟醇、α-雪松醇、柠檬烯;普洱茶陈香持久,以醛类和醇类为主,包括己醛、1,2,3-三甲氧基苯、芳樟醇氧化物;康砖茶香气纯正,以酮类和醛类为主,包括己醛、α-紫罗酮、反-香叶基丙酮和β-紫罗酮。5种黑茶在香气特征及成分上的差异可能与茶树品种及加工工艺有关。
关键词: 黑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特征香气 感官评分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长绿飞虱蜜露分泌量及体质量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长绿飞虱的为害规律,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对不同温度下长绿飞虱成若虫蜜露分泌量和体质量变化进行研究,建立了若虫蜜露排放量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长绿飞虱低龄若虫及不同体色成虫在不同温度下蜜露排放量无显著变化,但其高龄若虫在高温条件下平均蜜露排放量显著升高;雌成虫体质量为雄虫体质量的2倍,雌虫体质量在26℃最高;除5龄若虫外,温度未对若虫体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各温度条件下长绿飞虱若虫日均蜜露排放量与其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长绿飞虱为害最严重时期为4~5龄若虫期,故田间防治长绿飞虱时期应选择在3龄及3龄以前,当田间温度较低时,可以考虑适当放宽长绿飞虱的防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