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啤酒大麦苏啤5号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啤酒大麦品种苏啤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苏啤5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2)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有影响;(3)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施氮量为210 kg/hm2,合理的种植密度为330万株/hm2。

关键词: 啤酒大麦品种 施氮量 种植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吡蚜·异丙威WP防治草莓蚜虫药效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摘要: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30%吡蚜.异丙威WP 450~600 g/hm2,药后1~14 d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达79.96%~95.17%,显著高于30%吡蚜.异丙威WP 300 g/hm2的防治效果(76.22%~87.70%)和对照药剂10%吡虫啉600g/hm2的防治效果(62.58%~83.67%)。在田间施用30%吡蚜.异丙威WP 450~600 g/hm2,对草莓生长安全。

关键词: 30%吡蚜·异丙威WP 草莓蚜虫 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喜防除直播稻田杂草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研究稻喜防除直播稻田杂草效果,结果表明:喷施稻喜1 500~2 700 mL/hm2对直播田千金子、稗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等的防效好于50%二氯喹啉酸675 g/hm2+10%吡嘧磺隆300 g/hm2,且对水稻安全。

关键词: 稻喜 直播稻 杂草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自交系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29个糯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对糯玉米籽粒淀粉RVA黏度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糯玉米自交系的7个RVA黏度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说明供试自交系间淀粉黏度性状存在较大变异。②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3个性状之间,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7。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多数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密切程度不高。崩解值和回复值2个性状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崩解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回复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则呈极显著正相关。③129个自交系可根据淀粉黏度性状聚为3类,3类自交系的个数分别为77、24和28。各类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黏度值的大小上。第Ⅰ类自交系黏度较大,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小;第Ⅱ类自交系黏度较小,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大;第Ⅲ类自交系则介于上述两类之间。

关键词: 糯玉米 淀粉黏度性状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植物源杀菌剂20%乙蒜·丁子香酚WP防治草莓灰霉病试验

农药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区结果均表明:新型植物源杀菌剂20%乙蒜·丁子香酚WP300、360ga.i./hm2对草莓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参试植物源杀菌剂40%乙蒜素EC、0.3%丁子香酚SL及化学药剂50%速克灵WP;同时对草莓生长安全,是对灰霉病产生抗药性的化学药剂的理想替代产品。

关键词: 20%乙蒜·丁子香酚WP 草莓灰霉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皮红心萝卜采种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红皮红心萝卜成株采种法、半成株采种法。各项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应用。

关键词: 红皮红心萝卜 成株采种 半成株采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良种补贴效果分析——以2007~2008年江苏和安徽省中标品种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在介绍苏皖两省良种补贴概况的基础上,对苏皖两省良种补贴中标品种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小麦 良种补贴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钵育苗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稻草作为营养钵培育黄瓜幼苗,并将幼苗连同草钵一起定植于土壤中,检测黄瓜不同阶段的生长指标和产量。结果表明:在黄瓜苗期,草钵内培育的黄瓜幼苗地下部分的鲜重和干重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余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在黄瓜的初花期,草钵培育的黄瓜苗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均高于对照,呈显著差异;鲜稻草钵和全腐草钵培育出的黄瓜苗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0.5%和1.7%。

关键词: 草钵 育苗 黄瓜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豆5号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从直接育种繁殖、两圃法生产原种、三圃法生产原种3方面介绍通豆5号原种繁育生产技术规程,以为该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通豆5号 原种 生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新品种淮稻1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徐淮地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供试种子参加了2004~2007年江苏省中熟中粳稻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及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结果]徐淮11号在预备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375.0kg/hm2;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682.0kg/hm2;在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439.5kg/hm2。淮稻11号在大面积示范试种中的一般产量为9750.0kg/hm2。淮稻11号分蘖成穗率和颖花分化能力均较高,有效穗数为28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为120~130粒,千粒重高达28.0~29.0g,结实率为90.0%。淮稻11号的糙米率为84.3%,整精米率为72.0%,垩白率为10.0%,垩白度为1.0%,碱消值为7.0,直链淀粉含量为18.4%,胶稠度为76mm,透明度为2级,综合品质评价达国标2级优质米标准。[结论]该试验成功选育出了超级稻新品种淮稻11号并为其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指导。

关键词: 超级稻 淮稻11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