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实施跟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是我国为应对21世纪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计划。到现在跨越计划已经实行了10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和方法是科技计划不断取得进步的保证和根本条件。目前,跨越计划的评估采取专家验收评估的静态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跨越计划管理的显著特点,尝试建立了动态的跨越计划全程跟踪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层面针对每个项目建立跨越计划实施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以全新的过程管理视角对跨越计划项目实施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估,有利于跨越计划更加有序地实施,为千万农民的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科研院所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为例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0
摘要:科研院所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在开展科技服务的过程中,应当扩大服务对象的覆盖面,拓展服务领域,让更多的群体在服务中得到实惠;应当建立公益型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作机制,提升科技服务的成效;应当充分放大科技成果展示的效益,让"窗口"的作用更加明显。


水稻品种LGC-1的低谷蛋白性状连锁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0 CSCD
摘要:日本低谷蛋白品种LGC-1的低谷蛋白形成机理是由于反向重复的两个谷蛋白功能基因GluB4和GluB5中间缺失4.5kb大片段,形成天然的RNA干涉,对其它谷蛋白基因进行沉默而导致。根据缺失位置的两端序列设计PCR引物,运用该引物对LGC-1、武育粳3号及LGC-1/武育粳3号的杂交F1及F2代的DNA进行了PCR扩增。同时,运用SDS-PAGE对形成LGC-1、武育粳3号及LGC-1/武育粳3号的杂交F1及F2代植株的种子中谷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R标记能够扩增出391bp的植株的种子胚乳低谷蛋白含量低,而不能扩增出产物的水稻植株的谷蛋白含量正常。因此,该标记可以用于低谷蛋白品种LGC-1杂交后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机敏漏斗蛛对灰飞虱的捕食作用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护和利用灰飞虱的天敌资源,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机敏漏斗蛛Agelena difficilis(Fox)对不同龄期灰飞虱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作用,并利用滤纸法测定了机敏漏斗蛛对6种稻田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机敏漏斗蛛对灰飞虱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对灰飞虱1龄、3龄、5龄若虫及雌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达224.6、202.0、148.6、35.7头;对1龄若虫的瞬间捕食率为0.82,低于3、5龄若虫及雌成虫。机敏漏斗蛛密度的增加导致单头蜘蛛捕食量下降;相互干扰作用会降低机敏漏斗蛛对灰飞虱的捕食作用率。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中,48%毒死蜱EC对机敏漏斗蛛毒性最高,24 h LC50值为0.30mg/L;依据杀虫剂的田间推荐使用剂量,25%吡蚜酮WP和10%吡虫啉WP的安全系数明显高于其它4种杀虫剂。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农业产业集群有鲜明的特征及其形成、发展机理。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较明显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其发展,应该从多维度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灌浆期旗叶Rubisco降解变化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的形成机制,以弱筋和强筋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灌浆期间旗叶叶绿素含量以及Rubis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降解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灌浆期间不同品质类型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含量差异明显,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扬麦15花后15~25 d旗叶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16.8%和19.6%,而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镇麦168花后15~25 d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52.8%和34.6%;旗叶灌浆期内肽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2个强筋品种花后5~25 d内肽酶活性始终高于2个弱筋品种;小麦旗叶Rubisco含量在开花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两个弱筋小麦品种旗叶中Rubisco含量始终高于两个强筋小麦品种。此外,扬麦15花后15~20 d才可以看出Rubisco亚基出现降解现象,郑麦9023在花后15 d就已经明显出现了Rubisco大亚基降解,说明强筋小麦郑麦9023旗叶较弱筋小麦扬麦15衰老早。
关键词: 小麦 品质类型 叶绿素含量 内肽酶 Rubisco降解


洪泽湖中华绒螯蟹围网套养鳜鱼技术
《渔业致富指南 》 2010
摘要:2004年以来,宿迁市在洪泽湖周边大力推广中华绒螯蟹网围套养鳜鱼养殖模式,与单养河蟹相比,在河蟹围网中套养鳜鱼,两者互不相残,而且具有协同、促进作用:野杂鱼类利用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以低值鱼换来了优质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


微囊藻毒素多克隆抗体的纯化及F(ab′)_2片段的制备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微囊藻毒素(MCYST-LR)多克隆抗体F(ab′)2片段的方法。采用Protein G亲和柱纯化微囊藻毒素多克隆抗体,经木瓜蛋白酶在温和条件下酶切抗体,利用DEAE-52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抗体酶切片段,获得F(ab′)2片段。SDS-PAGE分析表明,MCYST-LR多克隆抗体得到有效纯化,木瓜蛋白酶酶切后出现明显F(ab′)2片段的对应谱带;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得F(ab′)2片段的产率为30.6%。采用木瓜蛋白酶法成功制备了MCYST-LR多克隆抗体的F(ab′)2片段。
关键词: 多克隆抗体 木瓜蛋白酶 离子交换色谱 F(ab′)2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