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灰飞虱唾液鞘形态及其蛋白质组分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灰飞虱是一种小型的刺吸式口器昆虫,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灰飞虱刺吸取食时分泌的胶状唾液可形成唾液鞘,保护口针并帮助取食,同时其中的蛋白质效应子在调控作物免疫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灰飞虱唾液鞘的形态:多呈树枝状,表面为较为光滑的珠状结构.应用双层膜装置收集了若虫的唾液鞘,经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检测鉴定得到 42 种灰飞虱唾液鞘蛋白质,其中 19 种蛋白质检测到 2 个及以上的唯一肽段.进一步分析了编码这 19 种蛋白质的基因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发现其中8 个基因在唾液腺中明显高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了唾液鞘的形成以及害虫-作物的互作.唾液鞘蛋白质组分鉴定为后续筛选和研究灰飞虱效应子功能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明确灰飞虱-水稻互作的分子机制,为开发害虫绿色防控新策略提供思路.


短光温敏核不育系连209S的选育
《农业科技通讯 》 2023
摘要:连209S系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外引短光温敏核不育系D125S为母本、广东籼稻材料HH31为父本杂交选配而成。该不育系繁种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强,202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所配杂交组合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强、抗倒性强,2022年报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叶面喷施褐藻寡糖磷钾肥对早熟砂梨叶片与果实性状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稀释倍数褐藻寡糖磷钾叶面肥(APK)及不同类型磷钾叶面肥对早熟砂梨叶片和果实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为试验材料,于花后设置清水(CK1)、APK稀释250倍液、APK稀释500倍液和APK稀释1 000倍液4个稀释倍数的叶面喷肥处理;以早熟砂梨翠玉为材料,于花后设置清水(CK2)、APK稀释500倍液和KH2PO4稀释500倍液3个叶面喷肥处理,分析不同稀释倍数褐藻寡糖磷钾叶面肥及不同类型磷钾叶面肥对早熟砂梨叶片SPAD值、叶面积、比叶质量、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等叶片与果实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叶面喷施适宜稀释倍数APK(稀释500倍)能显著提高苏翠1号梨叶片SPAD值和比叶质量,增加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果实苹果酸、总酸含量,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花后叶面喷施APK稀释500倍液处理的翠玉梨叶片SPAD值、比叶质量以及果实果糖、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磷酸二氢钾(KH2PO4)稀释500倍液处理,果实苹果酸含量显著低于磷酸二氢钾稀释500倍液处理。因此,叶面喷施APK是优质梨果提质增效的有效养分管理技术措施。


易开口瓜蒌籽负压入味加工技术研究及品质分析
《农产品加工 》 2023
摘要:以瓜蒌籽为试验原料,通过结合蒸煮和负压2种入味方式缩短加工时间,提升瓜蒌籽烘炒后的风味物质含量.对瓜蒌籽的配方及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和配方,配方中各添加量为食盐10%,红糖9%,柠檬酸0.5%,甜味剂0.5%及适量香辛料,工艺参数为负压压力0.08 MPa,负压2次,每次8 min,于100℃下烘烤2 h.烘炒瓜蒌籽中脂肪含量为45.12%,过氧化值和酸价均符合国家的标准,色泽均匀,口感酥脆易开口.同时,负压入味瓜蒌籽检测出38种风味物质,包含醛类、酯类、酮类、酸类、醇类、烷烃类、烯烃类、芳香族类等物质,其中负压入味瓜蒌籽的芳香族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是自然入味的2倍,赋予瓜蒌籽特有香味.


磷脂酶在植物单倍体诱导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倍体育种技术是现代作物育种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单倍体诱导与单倍体加倍的结合,可以实现遗传材料的快速纯合,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是产生单倍体的重要方式,因其具有快速高效和易于规模化应用等优势,在作物单倍体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能力属于遗传基础较为复杂的数量性状,挖掘关键调控基因并解析其生物学功能对进一步提升单倍体的诱导效率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单倍体诱导系和单倍体诱导基因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磷脂酶在单倍体诱导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方面的重要进展,以期为作物单倍体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江苏省8个沿海造林树种的耐盐性评价研究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 2023 CSCD
摘要: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白榆(Ulmus pumila)、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榔榆(Ulmus parvifolia)、乌桕(Triadica sebifera)、青皮柳(Salix ohsidar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苦楝(Melia azedarach)8 个造林树种,研究不同树种造林地土壤含盐量及其与树木成活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关系,并对8 个树种的耐盐性进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以进一步研究江苏沿海地区典型树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48 个调查样地土壤含盐量为 0.4~11.9 mg/g;不同样地之间的土壤含盐量差异较大;土壤含盐量较高的样地具有典型的盐分表聚现象;8 个树种的成活率、胸径和树高年生长量与土壤含盐量均呈负相关.8 个造林树种的耐盐性评价结果显示,其耐盐能力表现为白榆>苦楝>落羽杉>乌桕>榔榆>中山杉>青皮柳>构树.其中,白榆和苦楝可耐受 6 mg/g的土壤含盐量;落羽杉、乌桕、榔榆和中山杉可耐受 4 mg/g的土壤含盐量;青皮柳和构树只能耐受 3 mg/g的土壤含盐量.白榆和苦楝可在含盐量较高的沿海地区造林,落羽杉、乌桕、榔榆和中山杉可在含盐量中等的沿海地区造林,青皮柳和构树只能在含盐量较低的沿海地区造林.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担子菌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食药用菌 》 2023
摘要:担子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其在食品、药品开发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蕴含着巨大的开发、研究价值。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极大地拓展了其在分子层面的操作空间,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究其代谢途径,更高效地进行分子育种、生产特性改良等。CRISPR/Cas系统作为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已发展多年,在大量物种上都有过尝试,日趋成熟。回顾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在担子菌中的应用与发展,并着重关注介绍前人研究中的优化改进思路,为进一步优化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担子菌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Cas酶


施氮量对水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分配与颖花形成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穗型杂交粳稻浙粳优1758和常规粳稻苏香粳100为材料,设置3种施氮水平(105、210、315 kg·hm-2,分别记为N1、N2、N3处理)进行大田生产试验,探讨施氮量处理对水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积累分配与颖花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影响2个不同穗型品种穗分化期茎鞘、叶片和幼穗NSC浓度和积累量,抽穗期茎鞘中NSC浓度和含量显著高于幼穗和叶片,中等施氮量N2处理有利于增加花前茎鞘NSC积累,促进花后NSC向籽粒转运,为获得高产奠定物质基础.施氮量影响枝梗与颖花的形成,并因稻穗不同部位而异,与N1和N3处理相比,N2处理总枝梗数、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最高,而退化数和退化率最低;施氮量对一次枝梗和颖花以及上部二次枝梗和颖花的影响均不显著,但N2处理显著增加中、下部二次颖花的分化数并减少退化数,促进中、下部枝梗与颖花的形成,2个品种趋势一致.抽穗前20、10 d茎鞘中较高的NSC贮藏不利于2个粳稻品种幼穗枝梗和颖花的分化,相反会增加退化,而抽穗前15、5 d幼穗NSC积累量与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数与现存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退化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是决定穗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