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异常棉NF-YA家族基因鉴定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F-YA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棉花二倍体野生种异常棉基因组中NF-YA家族基因的数目、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保守基序、结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模式及编码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理化性质等.结果表明,异常棉NF-YA基因家族(GoanoNF-YA)包含 17 个成员,分布在 10 条染色体上,编码的蛋白质长度为190~603 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7.87~10.07,16 个成员包含3~5 个外显子且编码的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拟南芥和异常棉NF-YA基因在系统进化树上分为 6 类,每类基因在系统进化树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类型和排列顺序的基序.5 个NF-YA基因在异常棉根、茎、叶和花中广泛表达,15 个NF-YA基因对干旱持续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响应,11 个NF-YA基因含有干旱响应顺式作用元件MBS.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异常棉NF-YA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异常棉 NF-YA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 干旱 表达模式


餐厨垃圾含水率和碳氮比对黑水虻幼虫养殖过程中气体释放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利用黑水虻转化餐厨垃圾并生产饲料蛋白已经成为餐厨垃圾处理的重要途经。为了评估黑水虻养殖过程中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采用气体动态吸收采集方法考察不同初始物料含水率、碳氮比(C/N)对黑水虻幼虫转化餐厨垃圾过程中NH3、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初始物料含水率、C/N均可明显抑制NH3的释放,NH3的总释放量最高分别可降低53.71%、61.95%。物料含水率、C/N对CH4、N2O释放的影响较小,不同养殖条件下的CH4、N2O释放量均较低。CO2的释放速率与虫体生长发育紧密相关,当C/N为20.00时,CO2的释放速率峰值可达(3 242.69±67.09) mg/h。从虫体生长角度看,当物料含水率为70%、C/N为10左右时更有利于幼虫生长,最佳条件下的总虫质量可达(1.16±0.01) kg,与C/N为30.00的处理组相比,总虫质量提高了70.59%,幼虫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达到(35.36±0.21)%、(30.97±0.27)%。通过分析餐厨垃圾的基础理化特性对黑水虻养殖过程中气体排放的影响发现,不同初始物料含水率、C/N对养殖过程中气体排放及幼虫生长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大规模黑水虻养殖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估和臭气控制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设施小果型西瓜大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23
摘要:以苏梦6号小果型西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小果型西瓜大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对西瓜果实的大小、产量和收益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对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西瓜的单果重随着株距的加大而逐渐增加,随着留果数的增加,西瓜单果重均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在留蔓数和留瓜数均相同的处理条件下的单果重没有明显的差异;西瓜产量随着株距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随着留果数的增加,产量有极显著的提高;各个处理的相对收益随着株距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留果数的增加而提高,相对收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洋葱离体雌核诱导与单倍体愈伤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23
摘要:以不同洋葱品种的离体花蕾为外植体,开展了雌核胚状体诱导及单倍体愈伤再生的培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洋葱的离体花蕾适宜采用0.1%HgCl2溶液消毒;在B5培养基中,2.0 mg/L 2,4-D+2.0 mg/L 6-BA的激素配比最适于洋葱离体花蕾雌核胚状体的诱导,出胚率最高达4.6%;在MS培养基中,1.5 mg/L 2,4-D+2.5 mg/L 6-BA的激素配比最适于洋葱雌核胚状体的愈伤诱导,诱导率接近100%;在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中,再生芽的诱导成功率最高,达75%左右;在只含0.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中,再生芽均能诱导出根系.经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洋葱离体雌核单倍体的诱导成功率达97%,洋葱单倍体植株经炼苗、定植后的大田存活率在90%以上.


基层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党员专家强化科技服务支撑力探讨——以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23
摘要:针对基层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的现状和党建工作特点,以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剖析了该所在推动党员专家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强化党建与科技推广相融合的实施路径,提出要强化党对科技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统筹规划设计、强化党建引领示范作用、补充和完善现有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及建立科技服务激励保障机制等六条举措,以期对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破解党建与科研“两张皮”、促进党建与科研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盐胁迫对2个葡萄品种扦插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盐胁迫对2个葡萄品种扦插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探究葡萄抗盐机理和盐碱土的改善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100 mmol/L NaCl浇灌巨峰和阳光玫瑰葡萄盆栽扦插苗为盐胁迫处理,清水灌溉为对照(CK),分别于胁迫0、7、14、21和28 d调查2个品种葡萄植株盐害症状并计算盐害指数;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2个葡萄品种在盐害胁迫处理下的各生长与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巨峰和阳光玫瑰2个葡萄品种的盐害症状均表现为盐胁迫前期老叶首先出现叶缘焦枯并伴有褐色斑点,胁迫后期叶片失绿萎蔫至枯黄。阳光玫瑰表现盐害症状较巨峰早;2个葡萄品种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随盐害胁迫天数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胁迫处理28 d时,阳光玫瑰盐害指数(87.29%)明显高于巨峰盐害指数(31.67%)。2个葡萄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POD和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非调节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APX活性和MDA、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巨峰和阳光玫瑰在盐害胁迫下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52和0.51,巨峰的盐胁迫耐受性略高于阳光玫瑰。【结论】盐害胁迫下,巨峰和阳光玫瑰2个葡萄品种对盐害胁迫的响应趋势相同但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巨峰的盐耐受性高于阳光玫瑰;叶绿素含量、Fv/Fm、NPQ、qP、Y(Ⅱ)、Y(NO)、POD活性和Pro含量可作为葡萄耐盐性的评价标准。


复合菌剂转化褐煤产腐植酸机理研究
《煤炭转化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褐煤为转化底物,构建复合菌剂(100mL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米曲霉和微紫青霉菌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5%,1.5%,1.0%,2.5%)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光谱分析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复合菌剂转化褐煤前后煤的腐植酸质量分数、元素组成、矿物组成、有机官能团、碳元素赋存形态的变化,以及转化褐煤过程中,复合菌剂和单一微紫青霉产生的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复合菌剂转化后,煤中总腐植酸和可溶性腐植酸质量分数分别由29.75%和6.24%增加到66.41%和33.44%;复合菌剂转化后,煤中灰分质量分数和固定碳质量分数分别由8.91%和55.72%降至8.07%和52.99%,而挥发分质量分数则由38.83%增加至42.36%。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经复合菌剂转化后,煤中C元素相对含量由71.56%降至69.93%;H,O,N等元素相对含量均升高,其中N元素相对含量上升最明显,由0.65%升至1.26%。经复合菌剂处理后,煤中无机矿物组成变化不明显,但C—C/C—H官能团和O=C—O官能团增加,且部分不饱和C被饱和。微紫青霉产生的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的活性较单一,复合菌剂产生的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的活性均明显提高,其中漆酶活性达到16.09U/mL。以上结果说明复合菌剂可将褐煤中大分子结构转化生成小分子腐植酸。与单一菌种相比,复合菌剂产生更多的胞外酶有助于腐植酸的产生。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政府优先购买权:障碍及实现路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作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的试点内容,政府优先购买权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起到调节作用.试点地区行使政府优先购买权,实施租赁住房建设,调节土地供需关系.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表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获得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入市的资格,政府优先购买权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备价格调节和规划功能,能够对土地市场机制存在问题进行纠偏.政府优先购买权受到市场规律约束,不会导致政府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变相垄断,和政府行政征收有本质区别.市、县两级政府是有权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主体,政府可以委托国有土地资产公司收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二级市场参照国有建设用地执行,符合转让、出租等流转条件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政府优先购买权适用的客体.建议以土地改革市场化为导向,通过法律授权国有土地资产公司以合理价格行使"间接优先购买权".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府优先购买权之地方性程序文件.


扬麦29和苏裸麦2号的淀粉特性比较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3
摘要:本研究以小麦品种扬麦29和元麦品种苏裸麦2号为试验材料,在成熟期测定其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并分别提取淀粉,观察和比较两者的淀粉粒形态和数量、体积、表面积分布特征以及淀粉糊化特性(RVA)、热力学特性(DSC)、晶体结构和链长分布.结果表明,苏裸麦2号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扬麦29,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扬麦29的A型淀粉表面有明显的"赤道槽",苏裸麦2号B型淀粉的团聚现象更为明显.2份材料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呈微弱的双峰分布,表面积为双峰分布,胚乳淀粉基本由C型淀粉粒组成,总体积主要取决于A型淀粉粒,A型淀粉粒表面积占比超过50%.其中苏裸麦2号C型淀粉粒数量、体积和表面积占比大于扬麦29,而A型和B型淀粉粒趋势与之相反.苏裸麦2号淀粉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峰值时间均显著高于扬麦29,最终黏度与回生值则呈相反趋势.热力学参数和热焓值总体呈现扬麦29高于苏裸麦2号的趋势.2份材料淀粉晶体结构均为典型的A-型晶体结构,且苏裸麦2号的结晶度高于扬麦29.支链淀粉链长受短链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其中扬麦29的支链淀粉短链部分,即聚合度为6~12所占的相对比率要高于苏裸麦2号.
关键词: 扬麦29 苏裸麦2号 淀粉颗粒 粒度分布 糊化特性


不同氮肥抑制剂对小麦产量、土壤肥力、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为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添加氮素抑制剂是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田试验,在减氮10%的条件下,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氢醌(HQ)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双氰胺(DCD)对小麦产量、土壤肥料、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尿素对照相比,DCD、DMPP、NBPT和HQ氮肥抑制剂均增加了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DMPP处理的小麦产量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且均增加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影响不大,其中硝化抑制剂DCD、DMPP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脲酶抑制剂NBPT和HQ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DMPP和HQ增加了小麦植株氮、磷含量,DCD和NBPT降低了小麦植株氮、磷含量,4个氮肥抑制剂均降低了小麦植株钾含量。总之,DMPP和HQ的减肥增效效果最理想,能够有效增加小麦产量,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缓解土壤酸化。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