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花菜-鲜食大豆-如皋白萝卜高效种植模式
《现代园艺 》 2023
摘要:为更好地发展江苏南通如皋白萝卜产业,提高周年种植效益,保障当地白萝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结合当下的市场需求,形成"青花菜-鲜食大豆-如皋白萝卜"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优选了青花菜、鲜食大豆以及如皋白萝卜种植品种,并对田间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该模式下,可实现青花菜 667m2 产量 1800~2000kg,产值 2800~3200 元;鲜食大豆667m2 产量 500~550kg,产值 1000~1100 元;如皋白萝卜 667m2 产量 1700~2000kg,产值 5100~6000 元,每 667m2 累计收入8900~10300 元,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南瓜MLO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MLO蛋白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蛋白家族,其部分成员是植物感染白粉病的必要因子,其功能的缺失突变可诱导植物对白粉病病菌产生广谱且持久的抗性。为了揭示中国南瓜MLO基因的结构特点、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功能特点,以已知的中国南瓜基因组信息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国南瓜的MLO基因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南瓜基因组中含有20个MLO(CmoMLO)基因,分布在14条染色体上。中国南瓜CmoMLO基因大小从2 965 bp到9 967 bp不等,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长度从324到1 264个不等。对应的等电点为6.26~9.63,分子权重为36 403.18~140 267.57 ku,外显子个数为6~22个。20个CmoMLO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含有2~8个不等的跨膜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20个中国南瓜CmoMLO蛋白被分为6个分枝,其中CmoMLO4、CmoMLO8、CmoMLO13、CmoMLO18、CmoMLO19这5个被划分到第Ⅴ分支。通过抗感材料接种后不同时期取样,分析位于第Ⅴ分枝的MLO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CmoMLO4、CmoMLO13和CmoMLO19可能是参与白粉病病菌侵染中国南瓜的重要相关基因,且接种后24 h是MLO基因参与白粉病侵染的关键时期。本研究结果可为后期中国南瓜抗白粉病材料的创制与挖掘提供参考。


伪狂犬病病毒TK、gE双基因缺失传代致弱株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获得安全、有效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弱毒疫苗,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PRV变异株TK、gE双基因缺失株(PRVLA1206株)进行传代致弱,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75次,后经连续5代挑取单个病毒蚀斑克隆而得F80代,毒种命名为PRV LA1206-80株,并对其进行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评价.生长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PRV LA1206-80株与PRV LA1206株生长动力学相似.仔猪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滴鼻接种1日龄PRV抗体阴性仔猪后所有仔猪均未出现发热及临床症状,表明该毒株对1日龄仔猪安全.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28~35日龄仔猪肌肉注射接种PRVLA1206-80株或PRVLA1206株7d后进行变异株PRVAH02LA株滴鼻攻毒,可产生良好保护,所有仔猪均未出现体温反应、临床症状和排毒.而PRVBarthaK61株免疫猪7 d后攻毒,均出现了体温反应,其中1头发病,且鼻拭子样品均检出病毒.综上所述,相较于PRV LA1206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后获得的PRV LA1206-80株已进一步致弱,对1日龄PRV抗体阴性仔猪安全,且该PRV TK、gE双基因缺失传代致弱株对PRV变异株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PRV Bartha K61株,是极具应用价值的PRV弱毒疫苗候选株.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基因缺失 传代致弱 安全性 免疫效力


宁中麦1号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产量要素分析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3
摘要:以2017-2020年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科企联合体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宁中麦1号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1)宁中麦1号较对照淮麦20的平均增产率为4.10%,平均增产点率为91.9%;2)3年间,宁中麦1号的产量在各试点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对照淮麦20,且2年区域试验的高稳系数高于对照淮麦20;3)不同年份间的增产点数占总试点数的比例均大于或等于对照淮麦20,说明宁中麦1号是一个具有较好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小麦品种;4)宁中麦1号的产量与穗数和千粒质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千粒质量次之,穗粒数最小,单一产量要素通过其他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均较小,说明可通过协同提高产量三要素来提高宁中麦1号的产量.


玉米中伏马毒素B污染高光谱快速检测模型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基于高光谱的玉米伏马毒素B(Fumonisin B,FB)污染检测模型的精度和稳健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特征变量筛选结合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建模策略,并与基于全谱段和特征变量构建的PLS-DA、PLS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在所有玉米FBs污染等级判别分析模型中,SPA-SSA-BP神经网络与基于全谱段构建的PLS-DA的模型总识别正确率相同且最高,均为95.56%;在玉米FBs污染水平定量分析中,CARS-SSA-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最高,RMSEP和RPD分别为12.41 mg/kg和3.62,SPA-SSA-BP神经网络次之,RMSEP和RPD分别为12.85 mg/kg和3.46.结果表明,CARS和SPA两种算法都能有效提取高光谱特征信息,且SSA算法具有通过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提升模型的稳健性,改善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的能力.


新型复合抗氧化剂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新型复合抗氧化剂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2 880羽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维生素E组(基础饲粮+100 mg/kg维生素E)、乙氧基喹啉(EQ)组(基础饲粮+250 mg/kg EQ)、 X1组(基础饲粮+150 mg/kg新型复合抗氧化剂)、 X2组(基础饲粮+300 mg/kg新型复合抗氧化剂)、X3组(基础饲粮+450 mg/kg新型复合抗氧化剂),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0羽。试验期5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X1组、X2组、X3组青脚麻鸡1~54日龄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与EQ组和对照组相比,X3组青脚麻鸡22~54日龄、1~54日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X1组、X2组、X3组肌肉的亮度值显著降低(P<0.05);与EQ组和对照组相比,X2组、X3组的肌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X2组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与维生素E组、EQ组和对照组相比,X3组肌肉的红度值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X1组21、54日龄青脚麻鸡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 <0.05),X2组54日龄青脚麻鸡血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21、54日龄青脚麻鸡肾脏、心脏及21日龄青脚麻鸡血清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了(P<0.05);与维生素E组、EQ组和对照组相比,X2组、X3组21、54日龄青脚麻鸡肾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X3组21、54日龄青脚麻鸡肾脏、胸肌的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21、54日龄青脚麻鸡胸肌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新型复合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青脚麻鸡的生长性能,且300或450 mg/kg的新型复合抗氧化剂能够显著提高青脚麻鸡的肉品质和抗氧化功能。
关键词: 新型复合抗氧化剂 青脚麻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功能


盐城市典型地块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环境质量风险评价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3
摘要:评估工业园区、交通要道、城镇郊区及港口区等典型地块周边土壤重(类)金属污染风险,可为其周边土壤农业利用提供依据.以盐城市域西部复垦地块、老204国道-城镇工业园典型区块以及沿海港口区周边农用地74个点位及所种植物(小麦、大麦与芦苇)为对象,进行锌(Zn)、铜(Cu)、镉(Cd)、铬(Cr)、镍(Ni)、铅(Pb)、汞(Hg)、砷(As)的检测及其环境质量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测点位土壤8种元素均超出江苏省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超出点位在30%以上的元素分别是Cd(100.00%)、Cu(75.68%)、Zn(60.81%)、As(51.39%)、Hg(36.00%);参照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的筛选值,Cd、As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6.67%、4.00%;以管制值为参照,仅Cd超标,超标率为20.27%.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结果表明,老204国道-城镇工业园典型区块及以西土壤Cd中重度污染点位多,环境质量风险较高;以东点位为Cd轻度污染,风险较低.对8种重(类)金属有效态含量及植物中相应元素检测,结果显示,这8种元素含量均低于植物元素限量标准值,尚未对所测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体现了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间复杂的迁移转化特性.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治理 镉 典型区块 交通要道 港口区 环境质量


无针注射器接种猪用疫苗临床效果评价
《畜牧与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在生猪养殖场使用无针注射器械进行猪常用疫苗的免疫接种.为了评价无针注射的安全性、有效性,选择油包水剂型(W/O型)、水包油包水剂型(W/O/W型)、水包油剂型(O/W型)和水剂型疫苗,采用无针注射方式进行免疫,同时设置有针注射对照.免疫后持续监测猪群的体温、精神状态以及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等表观指标,定期采集血样,测定抗体水平.结果:2种方式注射接种疫苗后,试验猪体温波动差异不显著,精神状态良好无应激反应,注射部位未见红肿等不良反应;免疫后抗体水平持续升高,无针注射组与有针注射组抗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采用无针注射方式接种疫苗安全性良好,其激发的免疫水平不低于有针注射,能够达到免疫同效,该技术可以在猪场推广使用.


喷雾诱导沉默CYP51和Sdh基因对禾谷丝核菌生长和致病性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缺少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丝核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受到严重限制。本研究以防治丝核菌病害的常用杀菌剂靶标基因CYP51和Sdh为目标基因,体外合成禾谷丝核菌CYP51的3个同源基因以及Sdh的B、C、D亚基基因的dsRNA,采用喷雾诱导基因沉默(spray-induced gene silencing, SIGS)方法研究这6个基因产生的dsRNA对病菌生长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施加靶标基因dsRNA对禾谷丝核菌的生长和致病性均有抑制作用。在被侵染的大麦叶片上,外源dsRNA能够显著抑制病菌中对应基因的表达。100 ng·μL-1浓度的RcCYP51-3-dsRNA在大麦叶片上抑菌效果较为显著,且可以同时抑制3个RcCYP51同源基因的表达;RcSdhD-dsRNA同样可以抑制RcSdh三个亚基的基因表达,在50 ng·μL-1浓度时抑菌效果最好。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抑制禾谷丝核菌基因表达的方法,为使用SIGS方法研究丝核菌基因功能打下基础。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基因沉默 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 琥珀酸脱氢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