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铁肥及其复配剂对紫金黄脆(金陵黄脆)桃树叶片黄化的防治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种类铁肥及其复配剂对桃树叶片缺铁性黄化病的防治效果,以紫金黄脆(金陵黄脆)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20年秋季、2021年春季开展试验.整树叶面喷施铁肥及其复配剂(第1次喷施结束2周后喷施第2次),随后检测在第1次喷施处理21 d后桃树叶片的SPAD值和活性铁含量.结果表明,无论在春季还是秋季,叶面施用铁肥及其复配剂均可以显著提高桃树叶片的SPAD值和活性铁含量.在2020年秋季,0.5%FeSO4、0.3%乙二胺四乙酸铁钠(EDTA-FeNa)、0.2%和0.3%螯合氨基酸亚铁、0.5%黄腐酸铁(FA)和0.5%柠檬酸铁分别为该类型铁肥的最适溶液类型及浓度,0.3%FeSO4+0.2%K2SO4+0.3%H3BO3为防治效果最佳的铁肥复配剂.在2021年春季,0.3%FeSO4、0.3%和0.5%EDTA-FeNa、0.3%螯合氨基酸亚铁、0.4%和0.5%的黄腐酸铁(FA)、0.5%柠檬酸铁分别为该类型铁肥的最适溶液类型及浓度,0.3%FeSO4+0.2%K2 SO4+0.3%赖氨酸为防治效果最佳的铁肥复配剂.综合2年铁肥及其复配剂处理的试验数据,0.3%FeSO4+0.2%K2 SO4+0.3%赖氨酸处理的桃树叶片的SPAD值和活性铁含量增幅最高,防治效果最佳.


圆锥绣球'花园蕾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以圆锥绣球‘花园蕾丝’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消毒方法、基本培养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其腋芽萌发、丛生芽增殖和不定根诱导的效果,以及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移栽的影响。以不同有效氯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不同时间处理进行消毒效果比较,并以MS、1/2MS、WPM、1/2WPM等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或IBA进行侧芽诱导、增殖和生根;以珍珠岩、蛭石、泥炭配比成不同的基质,进行组培苗的移栽。结果表明,‘花园蕾丝’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是75%乙醇消毒30 s后,经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有效氯浓度2.0%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8~10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6次;腋芽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WPM+2.0 mg/L 6-BA,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PM+2.0 mg/L 6-BA+0.2 mg/L IBA,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WPM+0.3~0.5 mg/L IBA,组培苗移栽最佳基质为按等体积比混匀的珍珠岩、蛭石和泥炭土。研究初步建立了圆锥绣球‘花园蕾丝’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为其工厂化育苗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圆锥绣球 离体培养 快繁技术 组培苗 外植体消毒 炼苗移栽


大麦根系响应湿害胁迫的转录组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湿害是影响大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进一步明确大麦响应湿害胁迫的应答机理,本研究以耐湿大麦品种泰兴9425为材料,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比较不同湿害胁迫时间下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湿害胁迫12 h后获得1 436个差异表达基因,而胁迫48 h后获得2 0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共同上调表达基因286个。GO富集分析发现,涉及代谢过程、细胞膜、催化活性等的差异表达基因占比最多。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糖酵解、类黄酮生物合成、乙烯合成等代谢通路。对7个耐湿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qRT-PCR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蛋白IgG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的S1基因序列,与pcDNA3.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12S1,利用瞬时转染方法将pcDNA-12S1转染至293F细胞,每隔24 h取样,进行Western-blot检测,确定最佳收样时间,并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技术进行蛋白纯化。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S1蛋白的纯度高、免疫原性好。以S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并优化了IgG抗体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S1蛋白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25μg/m L;最佳封闭剂和最佳封闭时间为5%脱脂奶粉溶液37℃作用3 h;待检血清和酶标二抗的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100和1∶20 000,最佳孵育时间均为37℃30 min。采用该方法检测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轮状病毒(PoRV)的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9%,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较好;该方法与间接免疫荧光(IFA)相比较,阳性符合率为93.54%,阴性符合率为94.74%,总符合率为94%。上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检测临床猪血清中的PEDV抗体,为PEDV的感染与接种疫苗后的免疫保护状态监测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1蛋白 293F细胞 间接ELISA


打印秸秆基质盘播种对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两优1号为供试品种,比较分析了打印秸秆基质盘(T1)、秸秆基质盘(T2)、营养土(CK)所育秧苗的素质、移栽质量和水稻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播种后7 d,T1处理出苗数达2.50株/cm2,比T2处理和CK分别高出5.49%和2.88%,所育秧苗的株距离散程度三者中最小,播种均匀度较T2处理和CK分别提高25.00%和50.00%;茎基宽、发根力和根系盘结力明显优于T2处理和CK,分别高0.04 mm、0.28 cm、0.12 kg和0.33 mm、0.35 cm、1.89 kg;移栽后漏插率和飘秧率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CK37.92%和58.98%,结实率分别比T2处理和CK提高1.95%和2.52%,千粒重分别增加1.56%和2.38%,产量分别提高6.27%和7.18%。结果可为水稻集中规模化育秧及推进机插秧水平进程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水稻 秸秆基质盘 打印播种 育秧 播种均匀度 秧苗素质


区域性动物布鲁氏菌根除计划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兽医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布鲁氏菌病(又称“布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每年影响全球约50万人[1],其中我国约4万人受影响[2]。该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和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有至少20个国家和地区根除了布鲁氏菌病(表1)[3,4]。然而,随着畜牧业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贸易的增加,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增加,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呈不断上升趋势,


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遗传特性分析与QTL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茎线虫病由马铃薯腐烂线虫引起,是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检疫性病害。挖掘抗茎线虫病基因并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控茎线虫病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前期以抗茎线虫病甘薯品种美国红为父本,感病品种徐紫薯8号为母本,通过控制授粉有性杂交方式构建了包含274个F1子代的分离群体。以该F1群体为材料,利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F1子代的茎线虫病抗扩展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呈连续性偏峰态分布,甘薯茎线虫病发病体积比与扩展直径和扩展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薯块直径、薯块长度和薯块长宽比无相关性,说明薯块的大小和薯形对抗扩展性鉴定结果无影响。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遗传力为75.7%,表明抗扩展性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基于前期构建的甘薯SNP遗传图谱对抗扩展性进展QTL定位,获得与抗扩展性紧密连锁的QTL 10个,解释6.6%~10.7%的表型变异。候选基因功能注释表明,苯丙素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互作代谢等通路参与抗病胁迫。筛选5个关键候选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表达分析,在接种茎线虫后候选基因itf13g19570表达量显著增高。研究结果为甘薯茎线虫病抗病基因挖掘和抗病机理解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病 F1群体 遗传力 QTL定位 候选基因注释


绿豆种子组织培养的几种灭菌方法
《浙江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组织培养的关键是对外植体灭菌,目前效果最佳的灭菌剂氯化汞属于剧毒试剂,对环境及人体均有危害.为探究更加安全有效的灭菌方式,本研究以绿豆为试验材料,以75%乙醇+30%次氯酸钠联合灭菌、4%过碳酸钠、 氯气3种灭菌处理方式搭配灭菌时间共8组处理,统计其萌发及污染情况,并在7 d时统计长势相关数据.另外,每组在接种3 d时制备外植体转接至分化培养基,观察统计污染及丛生芽状况,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选出最优灭菌剂及灭菌时间.结果表明,75%乙醇30 s+30%次氯酸钠30 min处理下其污染率为4%,丛生芽分化率为82%,生长速率与生长状况良好.因此,该方法最适合于绿豆组织培养的种子灭菌,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