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棉铃虫对不同Bt蛋白的抗性及交互抗性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Bt(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抗性问题是阻碍Bt抗虫棉持续发展的关键,探究棉铃虫对不同Bt蛋白的抗性演化趋势及交互抗性,可为选择合适的抗虫棉花备选基因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通过连续多代筛选,获得了5个对Bt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系,利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这些品系棉铃虫的交互抗性。【结果】经筛选后棉铃虫对Cry1Ac产生了超高水平的抗性、对Cry2Ab、Vip3Aa产生了超低抗性(耐性);Cry1Ac抗性棉铃虫停止筛选而换成Cry2Ab或Vip3Aa继续筛选后,棉铃虫对Cry1Ac抗性水平明显降低,对Cry2Ab或Vip3Aa产生低抗或超低抗性(耐性)。Cry1Ac抗性棉铃虫对Cry1Ab敏感性显著降低,而对Cry2Ab、Cry2Ah及Vip3Aa敏感性变化不显著;Cry2Ab抗性品系棉铃虫对Cry1Ac敏感性显著降低;Vip3Aa抗性品系棉铃虫对Cry1Ac敏感性变化不显著。说明Cry1Ac与Cry1Ab间存在明显交互抗性,与Cry2Ah、Vip3Aa没有交互抗性;而Cry2Ab与Cry1Ac间存在不对称的交互抗性。【结论】在筛选新杀虫基因或叠加基因时,应充分考虑抗性发展及交互抗性问题,Cry2Ah、Vip3Aa是治理Cry1Ac抗性棉铃虫或与Cry1Ac叠加最优的选择。

关键词: 棉铃虫 Bt蛋白 抗性 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棉铃虫种群对Cry1Ac蛋白的抗性基因频率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系统了解河南省新乡市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种群对Cry1Ac蛋白的敏感性变化,可为该虫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雌系F1/F2代并结合诊断剂量法于2013-2016年连续监测了河南省新乡市棉铃虫种群对Cry1Ac蛋白的抗性基因频率以及种群敏感度的变化。【结果】2013-2016年河南省新乡市棉铃虫种群对Cry1Ac的抗性基因频率小于0.002 12,抗性基因频率处于较低水平;种群的相对平均发育级别由2013年的0.506分别下降到2015和2016年的0.448和0.442,表明棉铃虫对Cry1Ac蛋白的敏感度增加。【结论】河南省新乡市棉铃虫种群对转Cry1Ac基因棉花仍处于较为敏感阶段,转Bt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在河南新乡地区的大面积缩小可能是其抗性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棉铃虫 Cry1Ac 抗性基因频率 抗性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雷达建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昆虫雷达是开展迁飞害虫监测与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也是较早自主建设与应用昆虫雷达的国家之一。为促进我国昆虫雷达事业的发展,本文对扫描昆虫雷达和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体制和特点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今后昆虫雷达建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有关的初步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 昆虫雷达 扫描昆虫雷达 垂直监测昆虫雷达 建制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兽医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沙门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同时也存在于人和其他动物肠道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之一。家禽是沙门菌的重要宿主。沙门菌不仅可以感染家禽,引起发病或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可以造成禽肉、禽蛋等禽产品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类健康。有研究表明,鼠伤寒沙门菌在鹅场中的感染比鸭场更普遍,日龄越小感染越严重。雏鹅感染沙门菌的死亡率比较高, 两周龄以内的雏鹅致死率可达15%以上,严重时可达80%,耐过雏鹅生长发育减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熏蒸剂及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圣罗兰3689为材料,通过3种土壤熏蒸剂和2种生物菌肥处理,研究了土壤熏蒸剂及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威百亩熏蒸抑制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激发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石灰氮熏蒸抑制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激发土壤蔗糖酶活性,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棉隆熏蒸抑制土壤脲酶活性,激发土壤蔗糖酶活性,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随着2种生物菌肥的施入,土壤酶活性都趋于恢复和提升状态。威百亩熏蒸剂结合金汇生物菌肥处理番茄产量最高,为118 294 kg/hm~2;其次为棉隆熏蒸剂结合ETS生物菌肥处理,番茄产量为110 938kg/hm~2;石灰氮结合生物菌肥处理番茄产量最低。

关键词: 土壤熏蒸剂 生物菌肥 番茄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少底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麦103、郑麦101、周麦18、矮抗58为试验材料,研究减少底肥用量、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对小麦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底肥水平(习惯施肥量、减肥20%、减肥40%),以及3种农药水平(防治小麦条锈病及白粉病施药2次、减药1次、减药2次),探讨小麦在不同减肥及减药水平对病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底肥用量对基本苗无影响,与冬前茎蘖,最大茎蘖、有效茎蘖、产量呈正相关。与习惯用量相比,减肥20%,减产幅度很小,减肥40%,减产幅度较大。防治白粉病及条锈病时不同施药次数对试验品种的病情指数有一定影响,与产量呈正相关。减药1次减产幅度较小,减药2次减产幅度较大。在经济效益方面,结合肥料、农药等成本估算,在减肥20%、减药1次处理下,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在现有肥力水平和推广抗病品种前提下,减少底肥用量20%,防治白粉病和锈病施药减少1次,可以达到较好种植效益。

关键词: 小麦 减量 底肥用量 农药喷施次数 白粉病 条锈病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产量及有关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等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河南省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了40多个强优势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003-2016年在省内平均单产为2 288. 6kg/hm2,比1978-2000年的平均单产提高50%,比全国同期平均单产高23. 58%。今后河南省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方面,重点是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同时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病品种选育,充分挖掘油菜在菜用、肥用、饲用、蜜用和观赏等多功能利用潜力。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优质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三系 杂种优势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并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基于河南省长期定位试验2011—2016年数据,分析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免耕和深松处理)对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6年免耕和深松耕作处理下冬小麦拔节期平均相对保墒率分别为7.3%和-0.68%,且免耕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拔节期0~60 cm土壤贮水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提高了冬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0~10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而深松耕作并未明显提高冬小麦拔节期土壤平均含水量.此外,免耕较传统耕作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尤其在较干旱年份其增产效果更优.因此,免耕的蓄水保墒及增产效果在较干旱年份明显优于深松耕作.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串联重复序列在高粱基因组中的特征及分布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粱全基因组及基因中不同结构区域为研究对象,从Phytozome数据库中下载高粱基因组数据及基因注解数据,利用重复序列分析工具(Phobos v3.3.12),检测串联重复序列在不同区域的密度变化、模体类型及其在基因内与基因间的位置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基因组中5'UTR、UI200、UI500中重复序列密度较高,分别为25 655 bp/Mb、16 761 bp/Mb、10 718 bp/Mb,其余区域密度差别不大,约为6 000 bp/Mb。在基因内及基因间区域中,重复序列模体主要为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占到总密度的30%以上;特别在基因编码区(CDS),重复序列模体主要为3的倍数(如三碱基、六碱基等)。并且串联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并非随机分布,在基因间隔区,串联重复序列的分布明显靠近基因,这样的分布特征可能与其基因转录调控有关;在内含子(Intron)区域,更多的重复序列分布偏向于内含子两端,这可能与内含子剪切有关。

关键词: 高粱 基因组 串联重复序列 密度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宝天曼珍稀园林树种陕西紫茎的群落特征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陕西紫茎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分布机制,采用样地法,对陕西紫茎的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陕西紫茎群落物种丰富,植物科属组成较为分散,从属的地理成分上看,温带分布的属占据优势,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叶的性质以中型叶、单叶、草质为多,群落结构复杂,具有一定的层间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根据陕西紫茎的观赏特性和生态习性,提出河南省营造陕西紫茎风景林的群落配置方式。

关键词: 宝天曼 陕西紫茎 植物区系 群落结构 风景园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