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总结经验,突出重点,开创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新局面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实施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一是集成示范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系统适用于设施种植的果蔬与畜禽新品种;二是大力推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系统现代高效农业的种植新技术;三是总结推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系统现代高效农业的种(养)新模式;四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培和多种形式的送技到村活动;五是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助推大学生村官创业培养计划;六是帮助所驻村组建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10年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指导对接服务县盐都区提升"菜篮子"产业和畜禽养殖产业两大工程,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同时探讨了各产业需抓好的几个突出问题和关键技术环节,作为科技服务单位拟采取的重点技术措施等,以确保专家驻村服务时间和质量,帮助发展壮大"一村一品"。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mRNA转录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类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组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s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3 d,除TLR2和TLR10外,其余TLRs mRNA表达皆下调。此后不同时相感染组的TLRs mRNA表达水平基本都处于恢复、上调地位。具有明显变化的表现为感染后第24天和第40天,TLR2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此外,感染后第31天和第40天的TLR9 mRNA表达也呈现上调趋势(P<0.1)。结果提示,TLR2和TLR9介导的炎性反应可能在P1识别及其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 Toll样受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实时定量PCR


江苏省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及t测验等统计方法,对2008—2009年2年江苏省中间试验7个试验组别所有参试品种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明确: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极显著,但没有发现高抗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杂交中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杂交籼稻>中熟中粳迟播>中晚粳>早熟晚粳;杂交籼(粳)稻和常规粳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不显著;早、中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前抽穗)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高于晚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后抽穗);8月20日前抽穗和8月25日左右抽穗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黑条矮缩病高发病的品种类型,是防治重点;中熟中粳稻品种如果推迟其播种期,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 黑条矮缩病 水稻中间试验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t测验


浅谈科研院所财务对项目经费的全过程管理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项目从申报、立项、实施到完成验收的运转全过程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将财务管理贯穿科研项目的始终,才能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项目实施,合理、有效地使用好项目资金。


基于SSR标记的不同组群杂交中籼稻亲本配组优势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0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48个SSR标记将12个不育系(保持系)、8个恢复系划分为4个组群,并利用NCⅡ设计共配制96个组合,研究不同组群亲本配组的杂种优势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和恢复系分别被分为3和2个组群,共产生6种配组模式,两系主栽不育系×扬稻6号类群恢复系(G2×G3)、三系保持系×三系恢复系(G4×G1)、扬稻6号类群不育系×三系恢复系(G3×G1)三类配组模式杂种优势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相关不显著。生育期是三系恢复系与两系主栽不育系配组(G2×G1)杂种低产的限制因子。扬稻6号类群不育系×三系恢复系(G3×G1)是一种新的杂种优势模式,因此,筛选、培育与扬稻6号属于同一类群的新型不育系,可进一步拓宽现有三系恢复系的利用范围,提高籼型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SSR 优势组群 优势配组模式 系统聚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