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总结经验,突出重点,开创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新局面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实施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一是集成示范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系统适用于设施种植的果蔬与畜禽新品种;二是大力推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系统现代高效农业的种植新技术;三是总结推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系统现代高效农业的种(养)新模式;四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培和多种形式的送技到村活动;五是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助推大学生村官创业培养计划;六是帮助所驻村组建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10年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指导对接服务县盐都区提升"菜篮子"产业和畜禽养殖产业两大工程,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同时探讨了各产业需抓好的几个突出问题和关键技术环节,作为科技服务单位拟采取的重点技术措施等,以确保专家驻村服务时间和质量,帮助发展壮大"一村一品"。

关键词: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 农业优势产业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mRNA转录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类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组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s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3 d,除TLR2和TLR10外,其余TLRs mRNA表达皆下调。此后不同时相感染组的TLRs mRNA表达水平基本都处于恢复、上调地位。具有明显变化的表现为感染后第24天和第40天,TLR2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此外,感染后第31天和第40天的TLR9 mRNA表达也呈现上调趋势(P<0.1)。结果提示,TLR2和TLR9介导的炎性反应可能在P1识别及其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 Toll样受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实时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在阐述农业科技信息管理工作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为今后农业科技信息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信息 管理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虞美人开花结实特性观察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摘要:对2年生虞美人花蕾至果实发育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虞美人单株有由上往下开花的习性,单花开放2~3 d,5月进入盛花期,单株开花数20~50朵。虞美人花期和果期重叠,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要20~25 d,不同位置的果实发育程度不一致,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

关键词: 虞美人 花期 单株开花习性 结实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及t测验等统计方法,对2008—2009年2年江苏省中间试验7个试验组别所有参试品种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明确: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极显著,但没有发现高抗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杂交中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杂交籼稻>中熟中粳迟播>中晚粳>早熟晚粳;杂交籼(粳)稻和常规粳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不显著;早、中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前抽穗)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高于晚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后抽穗);8月20日前抽穗和8月25日左右抽穗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黑条矮缩病高发病的品种类型,是防治重点;中熟中粳稻品种如果推迟其播种期,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 黑条矮缩病 水稻中间试验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t测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科研院所财务对项目经费的全过程管理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项目从申报、立项、实施到完成验收的运转全过程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将财务管理贯穿科研项目的始终,才能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项目实施,合理、有效地使用好项目资金。

关键词: 科研项目 财务管理 预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通地方药用草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药用草是中药的主要资源,是具有开发价值的宝库。阐述了南通地区药用草的资源现状,分析了药用草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措施。

关键词: 药用草 保护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江苏南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期对越冬甘蓝寒玉21的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摘要:寒玉21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近育成的越冬甘蓝新品种,植株耐寒,抗逆性较强,高抗病毒病,抗黑腐病。植株株型较紧凑,叶色绿,叶球高扁圆,鲜绿色,结球紧,质地脆甜。2008~2009年9个播种期的试验结果,寒玉21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越冬甘蓝栽培的适宜播种时间应控制在7月30日~8月20日之间。适宜播种期的平均单球质量1.7 kg左右,整个生育期190 d左右。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寒玉21 播种期 产量 品质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介绍了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物及危害症状,分析了发生规律和流行因子,结合该地区小麦的生产实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以指导小麦生产。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危害症状 发生规律 流行因子 防治技术 徐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不同组群杂交中籼稻亲本配组优势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48个SSR标记将12个不育系(保持系)、8个恢复系划分为4个组群,并利用NCⅡ设计共配制96个组合,研究不同组群亲本配组的杂种优势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和恢复系分别被分为3和2个组群,共产生6种配组模式,两系主栽不育系×扬稻6号类群恢复系(G2×G3)、三系保持系×三系恢复系(G4×G1)、扬稻6号类群不育系×三系恢复系(G3×G1)三类配组模式杂种优势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相关不显著。生育期是三系恢复系与两系主栽不育系配组(G2×G1)杂种低产的限制因子。扬稻6号类群不育系×三系恢复系(G3×G1)是一种新的杂种优势模式,因此,筛选、培育与扬稻6号属于同一类群的新型不育系,可进一步拓宽现有三系恢复系的利用范围,提高籼型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SSR 优势组群 优势配组模式 系统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