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的配制方法、产品性能及防治效果。[方法]选择聚羧酸盐和脂肪醇磺酸盐作为润湿分散剂(分别为3%和13%)、尿素为助崩解剂(5%)、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为黏结剂(1.5%~2.5%)和绢云母粉为填料,采用干式挤压造粒工艺将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原药配制成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并测定产品性能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该产品分散性好,悬浮率大于90%,润湿时间小于30 s,崩解时间小于60 s,(54±2)℃14 d的热贮分解率小于5%,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田间试验表明,该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后3、7和14 d的防效分别为91.40%、95.14%和95.76%,明显高于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单独施用的防治效果。[结论]该药剂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 烯啶虫胺 噻嗪酮 水分散粒剂(WDG) 制剂


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隐蔽质粒的序列分析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分离到1株乳酸杆菌,经API50CH细菌鉴定系统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后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分析该菌的质粒图谱后发现该菌携带多个质粒,将其中的小质粒pLD1测序,结果显示该质粒的大小为2112bp,碱基G+C含量为37.8%,只编码1个复制蛋白,其中有1个17bp的序列重复了13次。BLAST发现该质粒同pLP2000等的同源性在95%以上,其中复制蛋白同其他质粒存在一些氨基酸差异。pLD1质粒序列的GenBank登陆号为NC_012220,并且它可用于构建良好的乳杆菌基因工程载体。


棉花黄萎病生防内生细菌Jaas cd的鉴定及田间防效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棉花黄萎病生防内生细菌Jaas cd(原名73a)进行了菌种鉴定和田间应用方式的改进。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12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Biolog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证明该菌株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Jaas cd的16S rDNA序列与多黏类芽孢杆菌(AM062684)的相似性为99.7%,GenBank登录号为AY942618。田间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用菌株Jaascd的发酵液在棉苗移栽前喷施棉苗和移栽时灌根2种方式处理,都能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和提高棉花产量,但移栽前喷施棉苗操作更加简便易行。


绿豆研究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 2010
摘要:绿豆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在出口创汇和内销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通过综述绿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优异资源的筛选、主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基因克隆、生理生化,以及栽培研究等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绿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一概述,以便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杜鹃花属植物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其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杜鹃花属植物基因组DNA,对影响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Mg2+、dNTPs和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杜鹃花属植物SRAP分子标记的扩增体系:20μl的PCR体系中含有模板DNA50 ng、10×PCR buffer(不含Mg2+)、Mg2+2.50 mmol/L、dNTPs 0.20 mmol/L、引物0.40μmol/L、TaqDNA聚合酶1.0 U。并对10种杜鹃花属植物群体进行扩增验证,共获得261条扩增条带,25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6.17%,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差异明显、多态性较高,该体系适合杜鹃花属植物种间差异性分析,为今后杜鹃花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乳房炎影响奶牛泌乳机能,使产奶量减少,甚至使乳房丧失机能,饮用患病牛的奶对人体有害。近年来,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备受关注。中药具有低毒性、低残留及安全性好等优势,人们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中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草药,以期替代抗生素类药物。应用中草药防治乳房炎正日益被国内外专家所关注。笔者概述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的研究近况以及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临床试验研究与应用,同时进行了中草药防治乳房炎作用效果的试验研究,对疗效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并且取得了新的进展。


适合棉麦套种的小麦新品种——宁麦11
《农业科技通讯 》 2010
摘要:宁麦11在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综合性状优良,近年在棉套麦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以来,表现为茎秆粗壮坚韧,耐肥抗倒性强;春性偏弱较抗(耐)寒;穗大粒多增产潜力较大和成熟期较早,因此,十分适于作棉麦套种栽培。该品种大面积种植产量多在7200~7800kg/hm2,比郑麦9023等品种平均增产750~1050kg/hm2;而高产示范方(50hm2左右),实收产量可达8580kg/hm2,比相邻种植的郑麦9023等品种增产1050~1200kg/hm2。宁麦11棉麦套种的高产栽培要点为:1.优化麦棉组合配制;2.推广高低垄种植;3.适期播种、降低播量;4.早施苗肥促苗早发;5.重施拔节肥,巧施孕肥穗肥,保花增粒提高粒重;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提高防治质量。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筛选能够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细菌,以期能在该毒素的生物解毒处理中得到应用。【方法】用高产毒禾谷镰刀菌F-25接种灭菌的小麦籽粒,培养后获得DON毒素;然后以DON毒素为唯一碳源进行DON毒素降解菌的驯化富集培养,得到能够降解DON毒素的混合菌群,逐一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DON毒素降解能力检测,得到能够降解DON毒素的菌株。【结果】筛选得到的菌株DDS-1对液体培养基中的DON毒素的降解能力达95%以上,显著高于其它菌株;从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DDS-1菌株初步鉴定为徳沃斯氏菌Devosia sp.;把DDS-1添加到小麦饲料中后,饲料中的DON毒素降解率达到75.47%。【结论】选出的DON高效降解菌株徳沃斯氏菌,不但对液体培养基中的DON毒素具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对饲料中DON毒素也有很好的降解效果。这为真菌毒素的生物脱毒处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高强度脉冲电场对牛乳货架期及风味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应用于牛乳的可行性杀菌工艺,结果表明,30 kV/cm、600μs、200 Hz PEF处理可延长牛乳在4℃下冷藏的货架期到24 d。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提取鲜牛乳和PEF处理牛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鲜牛乳和PEF处理牛乳中分别检出28种和31种挥发性化合物。进一步采用SPME法提取2种牛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用时间-强度(OSME)的GC/O法鉴定其中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现了鲜牛乳中9种带有明显风味特征的物质,PEF处理牛乳中检出13种特征风味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