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菊苣酸对仔猪人工感染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的保护效果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菊苣酸对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的攻毒保护效果,本研究选取36头8日龄的哺乳仔猪随机分成4组:菊苣酸组、菊苣酸+攻毒组、攻毒组、空白组,每组9头.菊苣酸组和菊苣酸+攻毒组仔猪从实验第1 d开始每天口服菊苣酸(3.6 mg/kg体重)至实验结束;实验第3d,攻毒组和菊苣酸+攻毒组仔猪再口服10mL PDCoV NC分离株(105 TCID50/mL)进行攻毒,空白组和菊苣酸组仔猪口服10 mL DMEM,在7 d的观察期内对各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腹泻情况统计;实验第7d,对所有仔猪剖检观察各肠段的剖检病变和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攻毒组仔猪的腹泻比菊苣酸+攻毒组更严重,且攻毒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菊苣酸+攻毒组、空白组和菊苣酸组(P<0.05),而菊苣酸+攻毒组与空白组、菊苣酸组的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剖检病变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可见,攻毒组仔猪小肠组织的病变比菊苣酸+攻毒组更严重,可观察到大量的肠绒毛脱落.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仔猪小肠的病毒载量及抗病毒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攻毒组相比,菊苣酸+攻毒组空肠和回肠中的抗病毒基因OAS、Mx1和PKR的转录水平增加,而PDCoV载量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仔猪口服菊苣酸后可减少PDCoV对仔猪肠道的损伤.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菊苣酸可以为仔猪提供抵抗PDCoV攻击的能力,为菊苣酸抗病毒机理研究和临床防控PDCoV的感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枯萎病优质特色香蕉新品种粉杂1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粉杂1号粉蕉(Musa×pradisiaca ABBB)是广粉1号(ABB)×长梗蕉(BB)杂交4倍体抗病品种。该品种高抗Foc 4号生理小种,在重病区株发病率<5%。植株生长势中庸,生长周期一般为14~16个月,新植蕉每666.7 m~2产量为1800 kg,高产园平均株产可达20 kg,每666.7 m~2产量约3000 kg。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5.72%,可滴定酸含量为0.45%,可溶性糖含量为21.06%,还原糖含量为18.31%,维生素C含量为14.46 mg·100g-1,风味浓甜微酸,品质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未来气候变化对粤港澳地区杜鹃花适生区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位于我国南方丘陵的粤港澳地区拥有丰富杜鹃花资源,长期以来受杜鹃花不适宜在高温低海拔地区进行开发利用等思想的影响,该区域野生杜鹃花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研究寥寥无几,但低海拔野生杜鹃花在气候变化下正面临较高灭绝风险。本研究基于粤港澳地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14个筛选后的野生物种229个标本点位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粤港澳地区野生杜鹃花在2070年低、中、高3种温室气体排放模式(RCP2.6、RCP4.5、RCP8.5)下的适生区范围大小与方向的变化及其主导环境变量。研究发现未来粤港澳地区野生杜鹃花的适生区范围整体呈缩小趋势,且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增加,即从RCP2.6到RCP8.5,越来越多杜鹃花物种适生区呈现向高纬度、高海拔方向迁移的趋势;对杜鹃花分布影响最大的变量为最冷月的最低温、温度季节性和最干月降水量。本研究通过探究气候变化对野生杜鹃花适生区范围的影响,以期为粤港澳地区野生杜鹃花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栖息地变化 南方丘陵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色农业背景下潮州凤凰单丛茶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南方农业 》 2022
摘要: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特色农业发展背景下,广东省的潮州凤凰单丛茶逐步实现了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等多元化发展态势.为进一步加快潮州凤凰单丛茶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区域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从"加强顶层设计,指明发展方向;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推进智慧茶园建设;建设科技示范园区,探索茶旅文创融合;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培育产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分析了特色农业背景下潮州凤凰单丛茶产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特色农业 潮州凤凰单丛茶 产业经济 发展路径 广东省潮州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香葱炭疽病病原菌鉴定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广东香葱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在广东省香葱主要产区惠州市和韶关市采集香葱炭疽病疑似病株,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液接种活体香葱植株和离体植株叶片,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几丁质合成酶1(CHS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β微管蛋白(TUB2)基因部分序列的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等方法,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从病样中分离获得23个形态特征相似的单分生孢子分离物.致病性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分生孢子在20和25℃下均可侵染香葱产生与田间相似的炭疽病症状,老叶较嫩叶更易感病.20℃在PDA培养基上,供试菌株菌落呈灰色,菌丝生长速度较快;25和28℃菌丝生长较慢,菌落呈花瓣状;后期在菌落表面形成橘红色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梗透明,顶端簇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透明,单细胞,微弯,大小13.1 ~ 19.6 μm×3.2 ~ 3.9 μm.附着胞深棕色,形状不规则,大小11.7~25.5 μm×5.0~ 14.3 μm;刚毛深棕色至浅棕色,基部膨大,顶端尖或圆滑,长为44.5 μm~106.4 μm.这些形态特征与白蜡树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基本一致.供试菌株的ITS、ACT、CHS1、GAPDH和TUB2基因序列与白蜡树刺盘孢模式菌株CBS167.49对应基因序列的一致性为99.46%~100%.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白蜡树刺盘孢的3个菌株单独聚成一支.明确了广东香葱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白蜡树刺盘孢,这是白蜡树刺盘孢侵染香葱引起香葱炭疽病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香葱;炭疽病;白蜡树刺盘孢;病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金柰李果实品质与土壤和叶片养分的关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广东韶关黄金柰李果实品质与土壤元素、叶片元素之间的关系,筛选影响果实品质的关键因子,为柰李园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粤北黄金柰李种植区域采集果实、叶片和土壤样本各15份,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果园果实品质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果园果实品质指标与土壤、叶片矿质养分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黄金柰李园土壤pH值为5.06,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适量,氮、磷、钾有效养分处于适量或丰富,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含量丰富,有效钙、有效镁不足;叶片中大量元素处于适量或丰富,钙元素和硼元素处于少量或缺乏,其他元素适量.根据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可将不同柰李果园分成三类,其中第I类果园果实综合品质最好,第II类果实综合品质最差,第III类果实综合品质适中.不同类型果园元素含量差异分析显示第I类和第II类果园果实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叶片磷元素含量、钙元素含量和硼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且与果实平均单果质量、纵横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负相关,与总糖和总酸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在柰李果园土壤磷元素含量丰富或过量、钙元素含量处于低量或缺乏状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叶片磷元素含量,提升叶片中钙元素、硼元素含量可能有助于提升果实总体品质.此外,可根据不同黄金柰李果园的土壤条件调节土壤pH值和适当补充叶片钙、硼元素,以达到丰产优质之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组合防控精品西瓜枯萎病的效果初探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对精品西瓜枯萎病具有防效的生防菌组合.[方法]将实验室筛选的5种生防菌株23(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5(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28(B.pumilus)、37(B.licheniformis)、156(B.cereus)分别进行复配获得31个组合,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分隔平板研究生防菌及其菌源VOCs的平板抑菌效果,测定其对西瓜种子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其对西瓜枯萎病的效果.[结果]31个生防菌组合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平板颉颃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组合28(23+28+37+156)抑菌率达68.06%;组合13(28+37)的菌源VOCs抑菌率可达41.60%;各组合预处理的西瓜种子和幼苗出苗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随着组合的复配单菌数量增加,种子萌发率和子叶出土率呈现下降趋势;盆栽试验中,各组合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其中组合22(25+28+37)的防治效果高达61.1%.[结论]生防菌组合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平板颉颃和盆栽防治效果存在差异,预测2个或3个单菌复配的效果可能最佳,且颉颃型组合更利于防病.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生防菌组合;平板颉颃;互作类型;种子萌发;盆栽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肠弯曲菌的致病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是重要人兽共患细菌性肠道病原菌,该菌抗原结构复杂,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空肠弯曲菌感染可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其主要致病机制为黏附、侵袭、定植以及产生毒素,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后,首先通过胃酸屏障进入小肠,之后黏附并侵入肠道上皮细胞,同时释放多种毒素引起细胞毒作用.近年来对空肠弯曲菌的毒力因子检测及其致病机理研究都有了较多报道.论文针对空肠弯曲菌对人和不同动物的致病性进行总结、并对其致病机制相关的五大系统进行分类及对其防治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防治空肠弯曲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毛狗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2
摘要:【目的】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金毛狗的转录组信息。【方法】金毛狗叶片总RNA经过提取、建库、测序和组装,获得单基因簇(Unigene)序列,再进行注释和分析,得到金毛狗转录组信息。【结果】共获得877 918条金毛狗Unigene,平均长度为697.85 bp,N50为1 262 bp。其中,33 682条(38.37%)Unigene在数据库中获得功能注释,并与江南卷柏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分别有20 379条和25 246条Unigene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获得注释,包括代谢过程、刺激响应、生物调节、转运活性等。此外,4 605条1 000 bp以上Unigene经过卫星识别工具(MISA)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检测,共鉴定到6 456个SSR位点,并使用Primer 3.0软件设计引物。【结论】金毛狗的转录组信息为其生物学过程、次生代谢通路和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遗传资源信息,有利于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 金毛狗 转录组 单基因簇 功能注释 简单重复序列(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