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648条记录
ADD1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绵羊尾部脂肪沉积的关联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 (adipocyte determin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 ADD1)是一类重要的真核生物转录因子,在调控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绵羊(Ovis aries)尾部脂肪沉积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以ADD1为候选基因,寻找与绵羊尾部脂肪沉积相关的遗传多态性位点并用于遗传分子标记。选择98只藏羊和264只阿勒泰羊为研究对象,2个品种各30份血液样本,混合后分别构建DNA混池,对ADD1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域进行扩增,对筛选到的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利用Haplo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绵羊ADD1基因第二外显子上存在3个SNP位点,分别是g.73 C>T,g.154 C>T和g.270 C>T,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遗传多态性分析发现,g.154 C>T位点属于中度多态;在g.270 C>T位点上CC和TT基因型在阿勒泰羊和藏羊中差异显著(P<0.05),且CC型是阿勒泰羊的优势基因型,TT型是藏羊的优势基因型;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g.154 C>T和g.270 C>T之间存在强连锁,构成3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CC的频率最高,是阿勒泰羊的优势单倍型,藏羊的优势单倍型是TC型。因此,ADD1基因g.270 C>T位点TT基因型可作为绵羊瘦尾选育的重要候选分子标记,为绵羊选育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 (ADD1) 藏羊 阿勒泰羊 脂肪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品种资源粒型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121份青稞品种资源在2个不同地点的6个籽粒表型性状和11个品质性状,通过对青稞粒型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为我国青稞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1份青稞品种资源千粒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戊聚糖、不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的变异系数比较大,多样性丰富。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籽粒表面积、周长、籽粒长、籽粒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品质性状无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把17个性状筛选为6个主要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6.5%。聚类分析将121份青稞品种资源划分为5类,第Ⅰ类群淀粉含量高,第Ⅱ类群品质性状比较好,第Ⅲ类群粒重、粒型和品质好,第Ⅴ类群粒重和粒型比较小。

关键词: 青稞 粒型性状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质栽培黑木耳活性物质的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菌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木耳Auriculariaheimuer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在我国被广泛栽培。分别以木屑(SW)、玉米芯(CO)和棉籽壳(CH)为主料栽培黑木耳,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基质栽培的黑木耳子实体中糖、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以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SW基质栽培的黑木耳中糖类物质总量最低;总黄酮类物质含量无明显差异,仅牡荆素在CO栽培黑木耳中含量最高,CH栽培的最低;多酚类化合物在SW培养条件下的含量总体较高;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总量在CH栽培的子实体中最高,9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都明显高于SW和CO栽培组,尤其是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赖氨酸和组氨酸差异最大。本研究全面呈现了不同基质栽培黑木耳子实体中糖类、黄酮类、多酚类化合物,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研究结果为后续黑木耳营养品质鉴别和开发不同功效的功能性产品提供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黑木耳 代谢组学 栽培基质 活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莴笋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莴笋的缓解效应,为盐碱地莴笋种植提供理论技术依据。【方法】以无NaCl胁迫且不喷施SA为对照1(CK1),以200 mmol/L NaCl胁迫不喷施SA为对照2(CK2);设置叶面喷施0.1、0.3、0.6、1.2、2.4 mmol/L 5个SA处理,动态测定莴笋的生长生理相关指标。【结果】与CK1处理相比,CK2处理抑制莴笋幼苗生长,降低生物量积累,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与CK2处理相比,叶面喷施适宜浓度水杨酸(0.6 mmol/L)可以缓解盐胁迫对莴笋生物量积累的抑制,促进莴笋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增强光合作用;在胁迫第6天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37.5%、57.1%、74.4%、88.9%和52.3%,dV/dto(QA还原速率)降低了22.5%。【结论】叶面喷施SA可缓解盐胁迫对莴笋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盐胁迫下莴笋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降低MDA和相对电导率,增强光合能力。

关键词: 水杨酸 盐胁迫 莴笋 渗透调节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PP基因家族在糜子泛基因组中的结构变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公布的糜子泛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PP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其结构变异、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及结构变异与穗长形成的关系.在33份代表性糜子种质泛基因组(含1份参考基因组)中鉴定出16-17个CPP家族基因成员,氨基酸数量为316-1 149,等电点介于5.59-9.57内,不均匀地分布在14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将CPP家族分为A、B两大类,Ⅰ、Ⅱ、Ⅲ和Ⅳ共4个亚类. PmCPP家族基因均包含在不同同源组内.motif4是糜子PmCPP家族基因的保守基序,而6个基序motif2、motif3、motif6、motif8、motif9和motif15在8个基因PmCPP1、PmCPP5、PmCPP8、PmCPP10、PmCPP11、PmCPP12、PmCPP16和PmCPP17中差别较大.糜子CPP家族基因趋向纯化选择,进化压力Ka

关键词: 糜子 CPP基因家族 泛基因组 基因结构 Ka/Ks 穗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元帅系苹果果肉质地发绵与果实品质及酶活性相关性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苹果果实发绵与品质、酶活性变化的相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元帅系品种天汪1号为试材,测定分析其果实不同发育期品质、酶活性变化以及与果肉发绵的相关性,探明影响果肉发绵的关键酶和品质指标。【结果】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肉硬度、含水量、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果实中丙二醛(MDA)、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淀粉酶(AM)活性随果实发育进程呈“升-降-升”变化,β-半乳糖苷酶(β-Gal)和纤维素酶(Cx)呈“升-降”趋势,而果胶甲酯酶(PME)显著上升。苹果果实冷藏(4℃)条件下,随贮藏期延长,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高;而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均显著下降,果肉硬度冷藏60 d后显著下降。果实中PG、AM、PME活性随贮藏期显著上升,而Cx活性显著下降,MDA和β-Gal活性变化不大。果实硬度和水分与PME、PG和AM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与β-Gal为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MDA为显著负相关,而与Cx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影响果实硬度、含水量的酶活性排序分别为:PME>AM>PG>Cx>β-Gal>MDA与AM>PME>PG>Cx>β-Gal>MDA。果肉硬度和水分均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VC、可滴定酸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分析认为,影响元帅系苹果果实发绵的关键酶为PME、PG和AM;影响果实发绵的品质指标除果肉硬度和水分外,VC、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也影响果实发绵的程度。

关键词: 果肉发绵 酶活性 果实品质 花牛苹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取食四种寄主植物对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对多种寄主作物造成严重危害.通过 16S rRNA测序分析了取食番茄、马铃薯、茄子、和人参果的番茄潜叶蛾 2 龄幼虫中肠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功能.结果显示,在上述四种寄主植物为食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中,共检测到 4886、6016、2781、3471 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共有 905 个OUT.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取食马铃薯和茄子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多样性最高.物种分类分析表明,取食不同寄主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在门水平的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取食番茄和马铃薯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优势属为沃尔巴克氏体,取食人参果和茄子的为肠球菌属;对其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取食四种寄主植物其中肠肠道细菌代谢通路相似,无显著差异,且占比最高的代谢通路都为生物合成和降解代谢.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不同寄主植物 中肠肠道细菌 菌群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谋地区22份藜麦种质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元谋地区引进试种的22份藜麦材料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藜麦材料的变异系数为18.87%~28.91%,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产量与主穗长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茎粗和叶长等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千粒重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807%;通过聚类分析将22份材料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Ⅲ表现为高秆、大粒和高脂肪含量,具有利用潜质。筛选出7份(大粒材料LQ09、LQ17、Q24,粗茎材料LQ09、LQ10,高产量材料LQ21、LQ24、Q24和高蛋白含量材料LQ02、LQ17)具有突出特点的藜麦资源。

关键词: 藜麦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旱塬免耕的产量效应受降水特征和施肥显著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冬小麦–夏春玉米轮作体系,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西北雨养农业区耕作与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西北旱塬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5年甘肃陇东旱塬设置的土壤耕作与培肥长期定位试验(3年冬小麦—1年春玉米),主处理为传统耕作和免耕,副处理为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农家肥(M)、氮磷配施(NP)和氮磷配施农家肥(NPM)。结合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分析,探究不同耕作与施肥处理下作物产量在不同降水年型的差异机制。【结果】降水年型、耕作和施肥方式显著影响冬小麦和玉米产量。无论何种降水年型或耕作方式,配施有机肥的NPM处理作物产量(冬小麦3441 kg/hm2,春玉米8991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并且NPM处理对作物的增产效果在丰水年型更为明显。在丰水年型,相对于传统耕作,免耕处理的作物产量无明显差异,但在干旱及平水年型下,免耕冬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下降了15.6%和25.7%,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下降了17.9%和4.6%;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处理下的冬小麦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年型分别下降了6.7%和17.0%,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在平水年型下降了24.0%。免耕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传统耕作。【结论】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干旱及平水年型免耕虽然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但降低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这是导致作物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根据降水情况选择耕作方式,提高西北黄土旱塬作物产量的稳定性。

关键词: 黑垆土 传统耕作 免耕 施肥 冬小麦-春玉米轮作 土壤养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青花菜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NaCl胁迫对青花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适应机制,为盐碱地青花菜栽培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方法】设置6个NaCl胁迫处理,分别为0(CK)、100、200、300、400、500 mmol/L,动态测定青花菜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与CK相比,轻度(100 mmol/L NaCl)盐胁迫可提高青花菜幼苗生物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胁迫6 d后,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中度(200~300 mmol/L NaCl)盐胁迫6 d后,青花菜幼苗叶片Fv/Fm、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CK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出现上升趋势;NaCl处理9 d,Z3处理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较CK分别增加73%、65%。重度(400~500 mmol/L NaCl)盐胁迫后,严重抑制青花菜生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下降,降低光合能力,胁迫3~12 d,青花菜幼苗光合速率降低55%~92%,达显著水平。【结论】根系轻度NaCl处理可促进青花菜生长,增强光合能力,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维持细胞渗透势;根系中度NaCl处理使青花菜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光合能力降低;根系重度NaCl处理严重抑制青花菜生长,降低光合能力、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关键词: 青花菜幼苗 盐胁迫 生理响应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