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富里酸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7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照(CK,无秸秆还田)、FG(秸秆覆盖还田)、FM(秸秆翻埋还田)和FH(秸秆碎混还田)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富里酸含量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在表层(0~10cm)更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和富里酸含量的积累,其中以秸秆覆盖还田处理最佳,秸秆翻埋还田次之,比CK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和富里酸含量分别提高16.86%、16.80%和67.30%、57.21%。FG和FH处理在3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了7.67%和3.68%。FG处理在亚表层(20~30和30~40 cm)富里酸含量有所降低,FH处理在30~40 cm土层土壤富里酸减少了25.19%;(2)土壤腐殖质中富里酸来源受自生源和外生源共同作用的影响,FM处理在4个土层的荧光指数、生物指数、腐殖化指数分别较CK相比均有所提升。说明此处理在不同土层土壤腐殖化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好;(3)三维荧光光谱和荧光区域积分表明,FM、FG和FH处理均使腐植酸类物质增加,腐殖化程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本试验区共识别出3个荧光组分,其中组分C1[激发波长(Ex)/发射波长(Em)=330/410]和C3(Ex/Em=270,370/460)同为腐植酸类物质,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腐解产生的有机物;组分C2(Ex/Em=230,260/415)为富里酸类物质;组分C3含量相对含量越高,土壤腐殖化程度越高。与CK相比,FM处理的C3组分含量相对含量在4个土层升高了3.8%~15.44%。综上所述,秸秆翻埋还田在增加土壤腐殖化程度和加强土壤的供肥能力方面最佳。

关键词: 半干旱区 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富里酸 荧光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胁迫对不同类型工业大麻品种生长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工业大麻品种在萌发过程中对盐胁迫的耐受性,以工业大麻品种庆大麻1号(纤用型)和龙大麻1号(籽用型)为试材,探索其在不同浓度NaCl和Na2CO3处理下发芽率、生长势及一系列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发芽率与盐碱浓度呈负相关关系,随盐碱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尤其是在250 mmol·L-1碱胁迫下两个品种的芽率仅为8.89%和21.11%。然而,低浓度(50 mmol·L-1)NaCl处理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种子的萌发,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更高的发芽率。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大麻植株的株高、干重和根长明显受阻。研究同时发现,碱胁迫比盐胁迫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加强烈。然而与籽用型大麻相比,纤用型大麻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调节及渗透调节能力,有力保障了其在高盐碱环境下的正常生长。综上所述,碱胁迫对大麻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纤用型大麻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和调节能力更强,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和生物产量。

关键词: 工业大麻 盐碱胁迫 生理指标 生长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籽粒内含物与胚乳/胚干重比值的相关性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

摘要:为促进甜玉米制种以及甜糯型鲜食玉米选育,以单隐性甜玉米自交系和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对不同时期籽粒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内含物与胚乳/胚干重比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淀粉含量逐渐增加,T4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T1、T2和T3;经相关分析发现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胚乳/胚干重比值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糖含量却呈负相关关系,单隐性材料的可溶性糖、蔗糖含量低于双隐性材料,但淀粉含量、胚乳/胚干重比双隐性材料高,进一步说明了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比单隐性甜玉米自交系种子活力低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甜玉米 单隐性 双隐性 内含物 胚乳/胚干重比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寒地粳稻光周期敏感性评价

作物杂志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海南三亚和黑龙江齐齐哈尔2个不同日照长度的生态区连续2年对20个寒地主栽粳稻品种的株高、茎蘖数、基角、开张角、叶长、叶弦长、叶宽、披垂度、披垂角、抽出度、第一节间长、茎基宽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通过比较分析12个农艺性状的相对光周期敏感性,并用回归分析方法评价了农艺性状对光周期敏感性的响应,进而筛选能较为准确反映出水稻的光周期敏感性指标,为水稻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分析定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各指标对光周期相对敏感程度依次是披垂度(85.88)、叶弦长(83.45)、叶长(82.69)、第一节间长(70.26)、茎基宽(70.10)、基角(58.28)、开张角(56.42)、披垂角(53.16)、茎蘖数(26.81)、株高(17.62)、叶宽(-15.88)和抽出度(-17.24)。基于各性状综合指标的回归分析及农艺性状的相对敏感度分析得出,叶长和披垂度可以作为反映光周期敏感程度的指标,而抽出度对光周期敏感程度的反应较弱而不适合作为反映水稻对光周期敏感程度的评价指标。为了更好地对参试品种光周期敏感性进行综合分级评价,对参试品种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0个供试品种初步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光周期高度敏感品种,类群Ⅱ为中等光周期敏感品种,类群Ⅲ为光周期低敏感品种。

关键词: 粳稻 农艺性状 光周期敏感性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盆栽试验设计,对秸秆离田(S1)、还田(S2)和常规施氮(N1)、分蘖肥增氮15%(N2)、调节肥增氮15%(N3)、穗肥增氮15%(N4)处理的水稻分蘖特性、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特性、叶面积、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2处理对穗数、千粒重和产量产生负作用,使齐穗期和灌浆期叶片SPAD值分别降低了3.27%和2.52%,齐穗期高效叶面积、胞间CO2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干物质积累、茎鞘输出量、输出率和转化率分别显著降低13.51%、4.73%、5.79%、6.05%、26.82%、31.45%和26.05%。N2提高分蘖数和有效分蘖的数量,使增长速率加快,消亡速率减慢,水稻前期良好的氮素供应有利于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N3使千粒重、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最多,同时增加了SPAD值和高效叶面积,齐穗期Ci、气孔导度、Pn和蒸腾速率表现出相同趋势。S2条件下N4显著降低了茎鞘输出量和茎鞘输出率,S1条件下N2处理使茎鞘输出量、茎鞘输出率和茎鞘转化率都增高。秸秆直接还田时注意水稻生长前中期氮素的供应,是实现秸秆还田条件下寒地水稻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光合特性 SPAD值 干物质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龙薯14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龙薯14是以Cal White为母本,以Pepo416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选择、鉴定育成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中熟,生育期85 d(天)左右,每667 m2产量2 600 kg左右。块茎长椭圆形,浅黄皮乳白肉,芽眼浅,表皮光滑;干物质含量21.50%,淀粉含量18.10%,还原糖含量0.24%,符合炸片、炸条、全粉加工要求,食味优良。抗马铃薯X病毒(PVX),中抗马铃薯Y病毒(PVY),适宜在黑龙江省各生态区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龙薯14 加工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耐低氮杂种优势分析

黑龙江粮食 2025

摘要:氮肥施用和杂种优势对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研究低氮条件下提高玉米产量成为关键.研究揭示了不同氮素处理下玉米品种的遗传差异和杂交优势,为培育高品质玉米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遗传变异 低氮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子梨果实着色过程花青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

摘要:为明确2个秋子梨果实不同发育期花青素含量,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两个花青素主要成分积累的变化趋势以及花青素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以‘龙香’和‘79-1’秋子梨5个发育期果实为材料,分别测定花青素及其两个主要成分的含量,分析花青素及其主成分与相关基因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2个秋子梨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79-1’花青素含量高于‘龙香’,花后100 d花青素含量达到最高,果实发育期花青素2个主要成分含量整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同样在花后100 d含量达到峰值。花青素合成基因PbMYB108、PbMYC2、PbbHLH130和PbbHLH62的相对表达量在果实的整个发育期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花青素两个主要成分的变化趋势相同。除PbMYC2外,PbbHLH130、PbbHLH62和PbMYB108转录调控基因在花后40 d时秋子梨‘79-1’的基因表达量均低于‘龙香’。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bMYC2的表达水平与花青素含量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bMYB108和PbbHLH62与花青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在两个品种中均大于0.5,推测它们对花青素的合成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秋子梨 ‘龙香’ ‘79-1’ 果实发育 花青素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致驴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福建畜牧兽医 2025

摘要:某地区规模化养驴场出现驴腹泻现象,对该场病死驴的肝脏及肠道内容物进行样本采集,并开展细菌分离培养。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病死驴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16S rRNA测序确认该菌株为大肠杆菌。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致病性;毒力基因筛查结果表明,该株携带STa和K88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大肠杆菌对4种抗菌药物敏感,但对另外4种抗菌药物则表现出耐药性。本研究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株驴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其毒力基因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防治由该菌株引起的驴腹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腹泻 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草对乙酰羟基酸合成酶抑制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

摘要:目前,杂草抗药性已经成为制约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杂草抗药性机制分为靶标抗性及非靶标抗性。靶标抗性包括靶标基因突变和靶标基因过量表达;非靶标抗性是由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减弱、屏蔽隔离作用以及杂草对除草剂的代谢解毒能力增强等原因引起,其中以增强杂草对除草剂的代谢为主。为了应对杂草抗性的发展,科学治理抗性杂草,通过简要介绍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结构及杂草抗性机制,包括杂草抗性情况、靶标抗性、突变对AHAS结构及功能的影响、非靶标抗性机制,并对抗性杂草的适合度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提出应对抗性杂草治理的建议,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靶标抗性 非靶标抗性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 适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