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低温对民猪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基因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低温环境下民猪肌肉组织内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以解析民猪抗寒特性的遗传机制.将9头体质量相近的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3头,在冬季将其中2组置于室外半敞篷舍内饲养,分别处理3 d(急性低温处理组)和58 d(慢性低温处理组),1组置于常规舍内饲养,作为对照组.以背肌为试验材料,采用PCR array方法,对90个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急性低温处理组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但慢性低温处理显著改变 ATP5H、 ATP5L、 ATP6V1G3、 COX5A、 COX7A2、 COX7A2L、 NDUFS4、 SDHB、 UQCRQ和 GADD45B基因的表达水平,尤其是 GADD45B,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这些基因均为编码OXPHOS系统亚基基因,推测慢性低温诱导了背肌ATP的生成.对 GADD45B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基因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基本符合分子进化规律,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急性低温处理对民猪背肌内ATP的生成影响不显著,但慢性低温处理诱导ATP的生成,以维持体温恒定.

关键词: 民猪 骨骼肌 低温 线粒体 能量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R8分子标记检测与田间抗性评价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具危害性的病害之一,种植广谱和持久抗病马铃薯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有效和绿色的方法。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分子标记对102份资源进行R8基因检测,结合田间晚疫病抗性鉴定,筛选出84份表现抗病并且含有R8基因的马铃薯材料,为选育抗病品种提供丰富的资源材料;根据分子标记与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分子标记抗性符合度为84.8%,因此R8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分子标记 田间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家禽科学 2024

摘要: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水禽的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分布范围广、感染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水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几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为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一个有益参考.

关键词: 小鹅瘟 流行病学 诊断与防治 传播速度 临床症状 致死率 防治措施 诊断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市场低迷背景下育肥牛养殖环节风险管控措施

现代畜牧科技 2024

摘要:该文结合目前国内规模化肉牛育肥场肉牛养殖流程,通过讨论养殖流程内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风险,提出风险规避方案,以求最大限度对养殖环节风险加以管控。旨在为肉牛育肥经营者在育肥牛饲养过程中可达到降本增效,提升育肥牛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肉牛 降本增效 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特色生猪产业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奋斗 2024

摘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和设施农业、定制农业,培育壮大冷水渔业、绿色肉乳、森林食品等特色产业,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物产丰富,资源禀赋优异,但农业产值比重及“四个农业”建设规模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作为农业大省,畜牧产值占农业产值应该达到50%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现代化农业 2024

摘要:为了创新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化肥应用模式,降低化肥投入量,研究了生物炭等有机成分替代化肥模式对黑龙江省典型白浆土养分含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含量及产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各减量施肥处理增加了碱解氮、速效磷、全氮含量。炭基肥减量10%配施有机肥的处理B5起到了稳产的作用。这说明减量施肥10%配施生物炭、减量施肥配施有机肥的处理可以在一定幅度上增加玉米产量。

关键词: 生物炭 白浆土 养分 玉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没食子酸添加量对米糠蛋白-没食子酸复合物性质的影响

高师理科学刊 2024

摘要:选择碱诱导米糠蛋白与没食子酸进行共价反应,比较不同没食子酸添加量对共价反应强化效果的影响,旨在提高多酚在蛋白质改性中的生物利用率.实验表明,随着没食子酸添加量的增加,共价复合物的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游离巯基显著升高.当没食子酸添加量为12.5%时,与米糠蛋白相比,复合物的持水性、乳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游离巯基分别提高了0.95,4.45,8.10,19.31,1.82倍.与米糠蛋白相比,复合物的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内源荧光光谱结果发现,复合物的内源荧光强度均低于米糠蛋白,随没食子酸添加量的增加,复合物的最大荧光发射峰波长由325 nm红移至355 nm,红移的发生表明蛋白质三级结构趋于松散,这一过程改变了分子表面的基团分布,提高了蛋白水溶性.因此,在碱诱导作用下,共价复合物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等功能性质显著改善,抗氧化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 米糠蛋白 没食子酸 结构 功能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江平原水田改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化农业 2024

摘要: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但是近几年由于水稻种植效益低、部分区域水稻产量低、大豆价格高收益高以及其它因素影响,导致水田改种大豆面积不断增加。本文对水田改种大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水稻土的特点阐述了水田改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三江平原地区水改旱种植大豆实现高产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水田 旱田 大豆 高产 三江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旱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提高黑土区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并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深松、免耕以及传统耕作3种耕作方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能够显著提高上层土壤(0~20 cm)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3.6%、49.6%和63.3%),同时,显著提高了下层土壤(20~40 cm)有效磷含量(86.2%);深松处理上层土壤pH显著提高,下层土壤各处理间pH变化较小;深松和免耕能够显著增加上层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深松显著增加放线菌数量;下层土壤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差别较小,表现为深松>免耕>传统耕作;深松处理上层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免耕增加了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他3种酶活性均为上层土壤高于下层。深松和免耕处理能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有助于改善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进而提高土壤质量,其中,深松方式效果最为显著,对于培肥土壤和维护土壤生物的生存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耕作方式 黑土区 土壤养分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组成与发展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

摘要:智慧农业通过农业生产领域智能化、生产领域差异性和农业服务领域全方位信息化服务,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升级,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对于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与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与模式,提出我国智慧农业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研究结果以期为提升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智慧农业 模式 核心技术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