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利用SSR技术鉴定玉米杂交种乡糯4的种子纯度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

摘要:种子纯度关乎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抗病能力,对农业可持续性、市场准入至关重要。乡糯4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23年选育成功的高产优质鲜食玉米杂交种。为促进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乡糯4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近似品种乡糯7杂交组合为材料,从40对玉米SSR核心引物中筛选出在乡糯4双亲之间多态性明显、重复性较好的2对引物bnlg1671y17、umc1936k4用于纯度鉴定,并利用田间小区种植方法鉴定乡糯4纯度。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鉴定的纯度为98.96%,而田间小区鉴定的纯度为96.97%。田间小区鉴定的纯度略低于SSR分子标记鉴定的纯度,说明SSR分子标记可以为快速有效地鉴定生产中杂交种乡糯4的纯度增加准确性、可靠性及实用性。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纯度鉴定 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稻田稗草HL31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理分析

农药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HL31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理。[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探究稗草HL31对氰氟草酯抗性水平以及对其他常用除稗剂的多抗性或交互抗性,并研究非靶标酶抑制剂对抗性的影响;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靶标酶ACCase基因序列和表达量。[结果]稗草种群HL31对氰氟草酯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4.45;对唑酰草胺、敌稗、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产生不同程度多抗性或交互抗性,对嘧啶肟草醚敏感;对已报道的7个ACCase CT功能区域位点进行对比,抗性种群HL31和敏感种群HL33未发生氨基酸改变;施药后2者之间靶标酶相对基因表达量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450和GST抑制剂显著降低抗性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水平。[结论]稗草种群HL31对氰氟草酯产生高水平抗性,可能与靶标酶过量表达、P450及GST介导的非靶标抗性有关,与靶标酶基因位点突变无关。

关键词: 稗草 氰氟草酯 ACCase 抗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黑科稻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 2025

摘要:黑科稻1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黑粳9号为母本、黑粳10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普通粳稻品种。该品种主茎9片叶,为极早熟长粒型品种,生长周期约为119 d,需有效活动积温2 000℃左右。该品种于202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认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进行推广和种植。

关键词: 极早熟 水稻新品种 黑科稻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科合304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lncRNA2099互作蛋白的筛选与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鉴定新发现的一个长链非编码RNA2099(lncRNA2099)的互作蛋白,试验使用体外培养的猪前脂肪细胞,PCR扩增获得带T7启动子的lncRNA2099体外转录用模板,通过RNA pull down、蛋白质银染及质谱分析的方法对可能与lncRNA2099互作的蛋白进行了筛选与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和体外转录成功获得了带有生物素标记的lncRNA2099和反义链探针,以反义链探针为阴性对照,lncRNA2099在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中共下拉出132个互作蛋白,去掉与阴性对照相同的86个蛋白后,获得46个特异蛋白。根据得分排名,与lncRNA2099互作的蛋白分别是膜联蛋白A2(ANXA2)、肌球蛋白重链2(MYH2)、Y-box结合蛋白(YBX1)和α微管蛋白(α-Tubulin)。说明RNA pull down技术联合质谱分析技术,可鉴定出新发现的lncRNA的互作蛋白。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2099 前脂肪细胞 RNA pull down 质谱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与高丹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与高丹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将紫花苜蓿和高丹草以1∶1混合青贮,设置5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CK组)无添加剂,T1组、T2组、T3组、T4组分别添加0.5%乙酸、0.5%丙酸、0.5%丙酸+0.5%尿素混合试剂、0.001 7%乳酸菌菌剂。结果表明,T3组的青贮饲料干物质、粗蛋白、乳酸、粗灰分、钾、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T3组的V-Score评分结果为良好,综合价值评价排名第一。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和高丹草混合青贮时添加0.5%丙酸+0.5%尿素,青贮品质较好。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高丹草 混合青贮 添加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型黑麦新品种-科合3008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源奇异变形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

现代畜牧科技 2025

摘要:该研究以发病猪组织为研究对象,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肝脏及肠道内容物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培养,从肝脏组织中分离出1株细菌,通过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测序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原菌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与分析。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菌株与HQ169118.1同源性最高(99.93%),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猪源P.mirabilis;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免疫保护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多种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病原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相关研究进展

中国种业 2025

摘要:辐射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多种射线源(X射线、γ射线、β射线、中子束、离子束、太空环境辐射等)辐照目标作物,创制新种质的一种高科技育种手段。该类育种方法相比于常规育种,能够产生更高概率的可遗传变异,扩大后代优异群体数量,从而更易从表型甚至基因型中筛选出有利变异特征的突变体。目前我国大豆育种技术仍以常规杂交为主,产量水平提升较为缓慢,亟需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提高大豆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的综合表现,而将辐射诱变应用到大豆育种领域是一种改善品种生产表现的有效手段。从诱变作用机理、诱变源类型、诱变产生的突变体种类等几大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大豆的辐射诱变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辐射诱变 品种选育 突变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优质粳稻品种绥粳309的选育与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

摘要:为了选育多优集成的突破性香稻新品种,以香稻遗传解析、种质创新、骨干亲本构建、香型粳稻品种选育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并构建由62份资源组成的香型粳稻核心资源库,创制香稻核心种质绥923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以黑龙江省首个香稻品种绥粳4号(绥9230)为母本、东农424为父本杂交,建立综合育种模块,打破遗传累赘,突破香味、早熟、优质、抗病、高产、广适性等多性状难以快速聚合的技术瓶颈,选育香稻新品种绥粳309。2018-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059.6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粳21增产8.8%;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568.1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粳21增产8.7%。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具有香味浓郁、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特征特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需≥10℃活动积温2 500℃区域种植。

关键词: 寒地 优质香型粳稻 分子标记 绥粳3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