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荷斯坦牛及其与安格斯牛杂交后代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
《中国畜牧兽医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荷斯坦牛及其与安格斯牛杂交后代(安荷F1代)在直线育肥后的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方法】选取荷斯坦阉牛和安荷F1代阉牛各6头,两组试验牛均在2020年6月出生,出生后立即用橡皮筋结扎去势,2月龄时进行断奶,4月龄时开始进行直线育肥,两组试验牛饲粮配方及饲养条件均一致,18月龄进行屠宰。【结果】与荷斯坦阉牛相比,安荷F1代阉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背膘厚以及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P<0.01),排酸失重率极显著降低(P<0.01);屠宰率有增加的趋势(P=0.069)。两组试验牛的高档肉块出品率差异明显,其中,荷斯坦阉牛上脑和眼肉的重量占比显著低于安荷F1代阉牛(P<0.05),使得高档肉块的重量占比也呈现明显的下降(P<0.01);在优质肉块中,荷斯坦阉牛的肩肉重量显著高于安荷F1代阉牛(P<0.05)。肉品质方面,荷斯坦阉牛的剪切力比安荷F1代阉牛低(P<0.05);安荷F1代阉牛辣椒肉和外脊部位肉的肌内脂肪含量比荷斯坦阉牛低(P<0.05);杂交后,牛肉中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均发生了改变,各部位的变化程度不相一致,安荷F1代阉牛的大黄瓜条肉的氨基酸含量高,但鲜味氨基酸低,脂肪酸的改变主要集中在饱和脂肪酸C15∶0和C16∶0上,安荷F1代阉牛显著高于荷斯坦阉牛(P<0.05)。【结论】相同饲养条件下直线育肥至18月龄,安荷F1代阉牛的屠宰性能优于荷斯坦阉牛,但肌内脂肪沉积能力低于荷斯坦阉牛。


氮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草学 》 2025
摘要:为探讨氮、磷、钾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龙牧801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施肥处理下对供试材料生长特性、产量及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测定与综合评价,以确定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紫花苜蓿的最佳肥料配比.结果表明:N1P1K0处理的供试材料株高、生长速度和鲜干比最高,茎叶比最小;N1P1K0处理下的产量最高,为11 396.04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N1P1K0处理的粗蛋白(20.25%)和相对饲用价值(129.61%)最高,而中性洗涤纤维(45.15%)和酸性洗涤纤维(33.36%)最低.依据供试材料生长特性、产量及营养成分的综合表现,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生产性能进行评价,得出生产性能强弱顺序为:N1P1K0>N1P0K1>N0P1K1>N0P0K0.


青贮玉米混合型颗粒饲粮对籽鹅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青贮玉米混合型颗粒饲粮对籽鹅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选取60只28日龄籽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青贮组饲喂青贮玉米混合型颗粒饲粮,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后屠宰鹅,测定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计算必需氨基酸评分。结果表明:青贮组籽鹅的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2组蛋氨酸+胱氨酸评分均小于1。说明在籽鹅育成期饲喂青贮玉米混合型颗粒饲粮能够显著降低肌肉剪切力,提高肌肉嫩度。
关键词: 籽鹅 青贮玉米混合型颗粒饲粮 肉品质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47的选育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促进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47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主要栽培技术。嫩单4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玉米研究所于2017年以玉米自交系7076A1为母本,以玉米自交系K165101B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组合。2021-2022年参加黑龙江省齐顺联合体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0 668.0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平均增产7.6%。2023年参加黑龙江省齐顺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372.6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增产7.4%。202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4L0061。嫩单47具有抗倒伏、抗病害、耐密植、优质、高产、籽粒后期脱水快、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适合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地区种植。


肉鸭养殖高发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禽科学 》 2025
摘要:肉鸭养殖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鸭只的健康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和食品安全。本文深入探讨了肉鸭养殖过程中几种高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策略,特别详细分析了鸭瘟(Duck Plague)、鸭传染性浆膜炎(Duck Infectious serositis)、鸭坦布苏病毒病(Duck Tembusu Virus)及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duckling 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的病因、最新流行症状和防治措施,旨在为肉鸭养殖业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江平原白浆土白浆层埋深与厚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土壤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浆层是白浆土土体内的主要障碍层次,其埋深与厚度显著影响作物生长。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检索获取不同区域白浆层的埋深与厚度数据,基于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江平原东南部(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宝清县)白浆层埋深与厚度的空间分布及驱动因素(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矿物和人为因素等)。结果表明:(1)白浆层埋深平均为23.7 cm,自西南向东北呈现逐渐变深的趋势(13~37 cm);厚度平均为18.5 cm,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8~35 cm),局部区域埋深与厚度呈相反规律。(2)白浆层埋深主要受到人为耕作方式的影响,翻耕相较于旋耕显著增加了白浆层埋深。(3)白浆层厚度与海拔(r=–0.355,P<0.01)、年均蒸发量(r=–0.441,P<0.01)、年均气温(r=–0.273,P<0.05)和黏粒矿物蒙脱石(r=–0.432,P<0.01)呈负相关,与年均降水(r=0.463,P<0.01)、年均湿润指数(r=0.461,P<0.01)和粗粒水云母(r=0.446,P<0.01)、石英(r=0.321,P<0.05)呈正相关。三江平原白浆土白浆层埋深与耕作方式有关,厚度主要受到气象、地形和土壤矿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西南部浅而薄,东北部深而厚”的空间分布格局。


糙米发芽富集γ-氨基丁酸工艺和环境胁迫技术优化
《中国食品学报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提高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GABA)富集量为目标,优化糙米发芽富集GABA工艺参数和环境胁迫技术,研究发芽温度、发芽时间和热风干燥温度,以及超声、臭氧、冷冻和高温、高压胁迫处理对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温度、发芽时间和热风干燥温度对糙米发芽过程中GABA含量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影响程度:发芽时间>热风干燥温度>发芽温度。发芽制备高含量GABA的最适条件是:发芽温度31℃,发芽时间40 h,热风干燥温度50℃,GABA含量为21.43 mg/100 g。糙米发芽中、后期(18~40 h),臭氧胁迫处理剂量15 g;发芽中期(12~30 h),30 kHz超声胁迫处理20 min;糙米发芽后冷冻9 h;糙米发芽后,120℃高温杀菌时间30 min;均可显著提高发芽糙米GABA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