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机替代下盐碱土团聚体速效养分化学计量特征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探究有机替代下盐碱土团聚体速效养分的化学计量特征,为盐碱土改良和施肥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于2021年—2023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科研基地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单施化肥(F)、化肥减量配腐植酸(FA)、化肥减量配生物炭(FB)、化肥减量同时配腐植酸和生物炭(FAB)5个处理。在2023年当季作物收获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速效养分含量,并进一步计算速效养分的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土壤大团聚体(>250μm)含量多少的顺序为FAB>FA>FB>CK>F,微团聚体(<250μm)含量多少的顺序恰好相反,差异显著(P<0.05)。FAB的大团聚体含量达到23.21%,是CK的3.9倍。相比于CK处理,FA、FB和FAB处理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中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FAB的大团聚体中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达到31.51 g/kg、328.53 mg/kg、531.98 mg/kg、423.13 mg/kg,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的2.7倍、2.6倍、20.3倍、20.1倍。FAB的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为9.68 g/kg,与F和FB差异不显著,是CK的1.4倍;FAB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58.53 mg/kg、335.76 mg/kg、320.70 mg/kg,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的2.5倍、15.9倍、1.7倍。FAB的大团聚体碳氮比、碳钾比、氮钾比、磷钾比及微团聚体氮钾比和磷钾比显著升高(P<0.05)。综上,腐植酸与生物炭联合应用、部分替代化肥,有助于促进盐碱土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化,并增加土壤团聚体中速效养分含量,改善化学计量特征,对盐碱土的肥力提升与养分平衡产生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盐碱土 土壤团聚体 速效养分 化学计量比


限制基础日粮比例补饲水培大麦苗对籽鹅肉品质及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限制不同比例基础日粮补饲水培大麦苗对籽鹅肉品质及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28日龄籽鹅(公母各半)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籽鹅饲喂基础日粮,85%限饲组、72.5%限饲组和60%限饲组籽鹅分别以85%、72.5%和60%的比例饲喂基础日粮,自由采食水培大麦苗。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72.5%限饲组和60%限饲组籽鹅肌肉24 h滴水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72.5%限饲组和60%限饲组籽鹅腿肌甘氨酸含量、胸肌和腿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5%限饲组,胸肌组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85%限饲组(P<0.05)。胸肌中,60%限饲组的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72.5%限饲组和60%限饲组的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5%限饲组(P<0.05)。腿肌中,72.5%限饲组的氨基酸总量(TA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组,72.5%限饲组和60%限饲组的NEA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必需氨基酸(EAA)/TAA比值和EAA/NEAA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限制基础日粮比例在72.5%时补饲水培大麦苗既能增强籽鹅肌肉保水性,又能提高籽鹅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改善肉质口感风味,但基础日粮比例低于72.5%时可能降低肌肉必需氨基酸占比。


1例兔球虫与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
《现代畜牧科技 》 2025
摘要:为明确引起齐齐哈尔地区某兔养殖企业出现大量兔死亡原因,试验采用临床剖检、寄生虫分离鉴定方法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死兔出现严重腹泻症状,肠道胀气,肠系膜水肿充血;肝脏呈暗红色,质地变硬,边缘锐利,可见明显的坏死;排泄物中发现大量球虫卵囊。将球虫卵囊孢子化培养后在显微镜下共观察到6种形态特征不一致的球虫卵囊。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该菌株对常用药物均有耐药性。说明造成齐齐哈尔某养兔场发生严重腹泻和大批死亡的病因为6种球虫混合感染后继发异变形杆菌促进病情发展,引起大批兔死亡。


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区浅埋滴灌技术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区大豆产量,提升水分利用效率,设置常规喷灌和浅埋滴灌两个灌溉处理,选用两个大豆主栽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优化大豆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并提升产量。结果表明,浅埋滴灌可以满足大豆关键生育时期的水分需求。浅埋滴灌通过水分分次供给,能够增加大豆群体效应。对比常规喷灌,浅埋滴灌能够使大豆齐农7号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分别提高27.71%、34.87%和25.30%,使黑农531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25.09%、38.04%、52.97%、11.45%和24.68%;浅埋滴灌对比常规喷灌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6.02%~26.87%,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27.30%~27.93%。浅埋滴灌通过多次少量水分供应,优化大豆植株群体性状,提升产量性状,进而提升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


"双免密苗"技术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免密苗”可有效缓解当前寒地水稻生产成本高、用工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明确“双免密苗”技术对水稻秧苗素质及苗期酶活性的影响,可为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设2个种子类型(G:干种子,Y:芽种)和3个播种量(B1:200 g/盘,B2:250 g/盘,B3:300 g/盘),共6个处理,研究“双免密苗”对水稻出苗率、秧苗素质、α-淀粉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免”G模式提高了水稻苗期的出苗率、成苗率和胚乳残留量;在播种量因素中,2年的出苗率和成苗率B2处理均高于B1处理;胚乳残留量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根数B1处理2年均高于B2和B3处理;2年茎基宽均呈B1>B2>B3趋势。种子破胸期、立针期随着播种量的升高α-淀粉酶活性均呈逐渐升高趋势,2.1叶期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B2、B3处理α-淀粉酶活性随着幼苗生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


基于表型性状构建黑龙江省菜豆核心种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构建黑龙江省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以在黑龙江省收集的334份菜豆资源为试验材料,依据33个农艺性状的表型数据,采用逐步聚类、欧氏距离结合离差平方和法,以7种不同取样规模(10%、15%、20%、25%、30%、35%和40%),4种组内取样比例(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和多样性比例),构建了28个备选核心种质,从中筛选出最佳核心种质,并对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进行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等6个特征值比较,以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变异系数变化率和表型保留比例5个评价参数进行评价,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验证,研究黑龙江省菜豆资源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结果表明,以35%总体取样规模,组内取样比例为对数比例构建的116份核心种质最佳,其均值差异百分率为9.1%,极差符合率为99.945%,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13.985%,表型保留比例为100%,主成分14个,累计贡献率为74.568%,能较好地代表原始种质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核心资源加以利用。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粳稻苗期耐冷QTL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进而造成不同程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挖掘鉴定耐冷基因,选育耐冷品种,是解决水稻低温冷害最简单、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方法】利用丽江新团黑谷/沈农265衍生的包含144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人工气候室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构建的包含2828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进行苗期耐冷性QTL定位和互作分析。【结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4个苗期耐冷QTL,分别定位于水稻的1、8、10和12号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5.33%~19.86%。其中,q CTS1、q CTS10和q CTS12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强耐冷亲本丽江新团黑谷,q CTS8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沈农265。主效QTLq CTS12定位在12号染色体的15.98Mb-16.37 Mb之间,物理图谱区间为396.67 Kb。q CTS1定位在1号染色体的9.20 Mb-9.50 Mb间,物理图谱区间为299.85 kb。q CTS8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26.09Mb-26.15 Mb之间,物理图谱区间为55.05Kb。q CTS10定位在10号染色体的11.13Mb-11.21Mb间,物理图谱区间为85.82kb。进一步分析发现,除q CTS1-q CTS8之间存在负向互作外,其余QTL间的互作表现为加性效应。【结论】利用丽江新团黑谷和沈农265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结合包含2818个bin标记的遗传图谱,共检测到4个苗期耐冷QTL,其中3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强耐冷地方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可为耐冷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同时为阐明水稻苗期耐冷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不同包装方式对蓝靛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林副特产 》 2025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保鲜包装方式对蓝靛果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蓝靛果品种“蓝心”为试验材料,选择不同保鲜包装方式聚乙烯塑料盒有孔(CK)、聚乙烯塑料盒无孔(处理1)、保鲜膜+聚乙烯塑料盒有孔(处理2)研究其对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聚乙烯塑料盒有孔+保鲜膜的包装方式,贮藏于(2±1)℃的环境中,在10~15 d时,果实品质、外观表现俱佳,可贮藏至20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