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5364条记录
多胎绵羊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优化试验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

摘要:为建立多胎绵羊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以404只多胎萨福克经产母羊为研究对象,通过CIDR+PMSG法同期发情、人工输精、B超早期妊娠诊断施行两年三产,比较分析子宫颈口输精和腹腔内窥镜输精母羊的妊娠率,优化操作流程,分析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用CIDR+PMSG法实施同情发情母羊的发情率为95%,腹腔内窥镜输精母羊的妊娠率为87%,子宫颈口输精母羊的妊娠率为80%,腹腔内窥镜输精优于子宫颈口输精.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母羊的产羔率为318%,比一年一产(212%)提高106%;同期发情及子宫颈口输精处理的成本40元/只,只均经济效益334.04元.说明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多胎绵羊的繁殖效率,增加养殖效益.

关键词: 绵羊 两年三产 高频繁殖技术 产羔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割对‘阿森泰克’苹果枝条生长及花芽分化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四年生‘阿森泰克’苹果幼树为试材,采用不同环割间距和环割程度等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割方法对苹果树高、主干粗度、侧枝长度、侧枝粗度、结果枝数、翌年花芽数等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苹果高纺锤形树形快速培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越靠近主干与侧枝分支点进行环割,对树高的促进作用越强;环割2周处理中,侧枝距主干10 cm处环割最有利于花芽分化,其次为侧枝距主干15 cm处,侧枝距主干5 cm处效果最差;环割1周和环割2周对树高、主干粗度、结果枝数、中长枝比率及花芽分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侧枝长度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环割3周处理出现负面效果;主成分分析后的排名结果显示,侧枝距主干10 cm和5 cm处环割2周的处理分别位于第1、2位,而侧枝距主干10 cm和15 cm处环割3周的处理分别位于第9、10位。综上所述,侧枝距主干10 cm处环割2周对控制枝条生长和促进花芽分化效果最好。

关键词: 苹果 环割处理 侧枝生长 花芽分化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第一师八团辣椒移栽田间高效种植技术

新疆农垦科技 2024

摘要:采用辣椒育苗移栽技术可使辣椒生育期提前20d左右,有效避免辣椒受早春低温、返春寒、霜冻、冰雹等气候影响,提高辣椒成活率,有效地提高单产和作物的品质。本文通过对田间辣椒移栽大田技术种植的品种优选、种植条件界定、温室育苗技术、田间定植技术、生育期栽培技术、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及时及采收和存储技术等方面阐述,形成移栽辣椒田间高效种植技术,为辣椒移栽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 病害 虫害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遗传因素对羔羊早期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新疆农垦科技 2024

摘要:为探索非遗传因素对羔羊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的影响。以408只多胎萨福克羔羊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出生月份的羔羊初生重、断奶重进行测定,计算日增重,利用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全同胞数、出生月份、性别、断奶月份、断奶天数5个非遗传因素对羔羊早期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同胞单羔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极显著大于双羔、三羔、四羔和五羔(P<0.01),双羔初生重极显著大于三羔、四羔和五羔(P<0.01)。4月出生的羔羊初生重最大,3月和4月出生的羔羊日增重极显著大于9月、10月和11月(P<0.01)。公羔初生重和日增重极显著大于母羔(P<0.01)。30~40 d断奶的羔羊日增重极显著大于其他4个断奶期(P<0.01),41~60 d断奶的羔羊日增重极显著大于61~90 d、91~120 d、121~150 d(P<0.01)。说明全同胞数、性别、出生月份、断奶月份、断奶天数非遗传因素影响羔羊的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在羔羊早期生长的选择育种中要综合考虑非遗传因素,为准确制定育种方案和绵羊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非遗传因素 生长性能 相关性分析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地区夏洛莱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畜牧科技 2024

摘要:夏洛莱肉牛作为一种肉质优良、生长迅速的品种,在新疆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新疆地区的夏洛莱肉牛育种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夏洛莱肉牛种质资源发展存在也存在遗传性状退化、父本品种混乱等问题.为提高其经济效益、适应性以及养殖环境的挑战,新疆地区夏洛莱肉牛的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该文简单介绍新疆地区夏洛来肉牛的遗传育种概况,在传统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的基础上,探讨新疆地区夏洛莱肉牛在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为推动该地区肉牛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夏洛莱肉牛 遗传育种 繁殖技术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果部位不同光照条件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促进新疆主干形梨树的推广应用,以库尔勒香梨、玉露香梨和新梨7号树冠内膛遮荫果实及光照良好外部果实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了不同光照条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树冠内膛遮荫果实相比,外部光照良好的库尔勒香梨、玉露香梨和新梨7号果实亮度值(L*)分别显著提高了 12.87%、7.24%和6.02%;红绿色度值(a*)值分别显著提高了 62.88%、46.02%和18.88%,果面色泽好,颜色红;单果重、纵横径有一定提高,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咀嚼性显著提高,果实的蔗糖、果糖、VC、硬度和有机酸等品质指标有一定改善,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树体外部光照条件良好的果实品质优于内膛遮荫果实,在生产中,应当加强修剪,改善果实光照条件.

关键词: 光照 遮荫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木耳栽培技术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食用菌 2024

摘要:综述玉木耳菌种制备、栽培模式、培养基质、栽培环境、营养价值及其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等的研究,为玉木耳生产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玉木耳 栽培模式 栽培基质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籽油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棉籽油味道柔和,色泽金黄,在各种食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棉籽油因其独特的脂肪酸特性、抗炎和心脏保护特性而备受关注.因此,了解调控棉籽贮藏油生物合成的遗传机制,开展关键基因挖掘,选育高油优质棉花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的快速发展,全基因组测序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使得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GWAS)成为了研究复杂性状的一种核心工具.介绍了GWAS的原理及研究优势,论述GWAS在不同油料作物及棉花性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今后棉籽油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展望,旨在为今后利用GWAS进行棉籽油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籽油 GWAS 复杂性状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粒棘球绦虫MDH基因的克隆表达结构功能预测及蛋白定位

中国兽医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并初步评价MDH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从NCBI 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EgMD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MDH基因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DH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等进行分析;构建重组质粒pET28a-MDH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SDS-PAGE检测蛋白的表达,随后纯化、复性蛋白,并通过Western-blot对蛋白进行抗原性分析;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原头蚴中目的蛋白的定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EgMDH基因mRNA在原头蚴及成虫中的相对转录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EgMDH基因长999 bp,编码33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1639H2599N445O475S16,相对分子质量为36651.32,理论等电点为8.11,且编码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含有40个磷酸化位点,3个N连接型糖基化位点,9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由α-螺旋(46.69%)、无规则卷曲(31.93%)、延伸链结构(16.87%)和β-转角(4.52%)构成.克隆的基因长975 bp,预测分子质量为35.7 ku;Western-blotting显示,重组蛋白可以被抗His标签的家兔多克隆抗体和原头蚴可溶性全蛋白小鼠多克隆抗体识别;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EgMDH蛋白定位在原头蚴的囊壁;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EgMDH基因在成虫及原头蚴中均有表达,且原头蚴阶段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成虫(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EgMDH具有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以期为后续细粒棘球绦虫疫苗研发提供候选抗原;同时也为后续细粒棘球绦虫MDH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苹果酸脱氢酶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间接免疫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氮效率品种关键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区滴灌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参考。试验于2021—2022年开展,以氮高效品种(T-43)和氮低效品种(LX-3)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N0 (0 kg hm–2)、N1 (150 kg hm–2)、N2 (300 kg hm–2)和N3 (450kg hm–2)。分析滴灌水稻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可以增加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量(1.99%~26.02%)和氮素积累量(25.67%~97.69%),提高水稻产量(23.75%~66.75%);但过量施氮(450 kg hm–2)会减小对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导致结实率和穗粒数下降,使氮素主要集中在秸秆中,最终降低水稻对氮素的利用效率。(2)在同一施氮条件下,T-43的有效穗数、结实率、抽穗期叶片和穗部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均高于LX-3 (分别为1.65%~5.19%、0.42%~8.47%、7.61%~19.68%、19.81%~40.73%、19.81%~30.23%和20.14%~49.65%),最终产量高于LX-3 (4.23%~28.47%)。(3)氮素利用效率对施氮量的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P<0.05)。与LX-3相比,T-43有更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回收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高1.05%~25.23%、5.86%~20.05%和10.09%~18.01%)。综上所述,在滴灌栽培条件下,选用氮高效品种(T-43),配施300kg hm–2氮肥表现出更佳的氮素吸收转运能力和更高的产量,能更好地利用养分资源,是本试验最佳的品种和施氮量组合方式。

关键词: 滴灌水稻 氮效率品种 干物质积累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