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五岳寨苏云金芽孢杆菌资源多样性分析及杀虫基因的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离筛选高效广谱野生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并对五岳寨地区苏云金芽孢杆菌资源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温度筛选法进行菌株分离筛选,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菌株的晶体形态,通过PCR-RFLP和SDS-PAGE法对这些菌株进行基因鉴定和蛋白分析,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从土壤中分离得到72株Bt菌株,共包含13种cry基因,9种基因组合,另有8株未鉴定出基因型,SDS-PAGE蛋白分析发现这些菌株主要表达130、90、50kDa蛋白;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有20株对小菜蛾和棉铃虫具有高效毒力,另有4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有高效毒力,其中2株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0%。五岳寨地区苏云金芽孢杆菌资源丰富并具有良好的多态性。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PCR-RFLP SDS-PAGE 基因型 多样性


棉花MFLP标记技术体系建立与适用性分析
《生物技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棉花的稳定可靠的MFLP技术体系,初步分析该技术在棉花应用中的适用性。方法:以冀棉169为材料对试验因素进行选择优化,建立适用于棉花分析体系。利用32对MFLP引物组合对33B、冀棉20、中棉所12、鲁棉1号4个品种进行扩增,初步分析该技术在棉花应用中的适用性。结果:确定的最佳酶切反应时间为2h,预扩增最适退火温度为54℃,选择性扩增使用的模板为预扩增产物的20倍稀释物。利用32对引物组合对4个棉花品种进行扩增分析,其中14对引物组合产生多态性条带,引物多态率为43.75%,每个组合的多态性条带为1~5条不等。结论:建立的MFLP技术体系稳定可靠,在棉花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低温沼气发酵优良菌系筛选及优势菌群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获得低温沼气发酵高效菌系,从张家口、承德和邯郸地区采集低温产气良好的沼气池中沼泥样品12份。【方法】以沼泥为接种源进行16°C 5°C阶段降温模拟沼气发酵试验,对处理组HL2、ZG2、CW1及其相应的接种源HLA、ZGB、CWB进行DGGE分析。【结果】ZG2处理组模拟沼气发酵综合性能最优,与其他处理组呈显著性差异;DGGE图谱显示,被检测样品中古菌种属多样性丰富,但图谱中代表优势种属条带的位置存在较大差异。通过16S rDNA克隆及测序分析,样品中主要优势菌属为甲烷八叠球菌属、甲烷鬃毛菌属和甲烷粒菌属。【结论】DGGE图谱中代表甲烷八叠球菌属的条带是样品ZG2和ZGB中唯一重复出现的条带,且未作为优势条带出现在其他样品中,推测甲烷八叠球菌属与低温产沼气有密切相关性。


北方23个梨品种鲜榨梨汁的理化特性分析和感官评价
《食品与机械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方主要栽培品种、正在推广品种和新引进品种梨为试材,测定不同品种梨的出汁率、鲜榨梨汁的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pH和420 nm下的吸光值(OD420)等理化特性,计算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比值(SSC/TA)。同时对梨汁进行感官评定、量化评分。结果表明:黄金、鸭梨和丰水是理想的制汁品种。雪梨则由于褐变严重且酸度低,不适宜制汁。五九香、秋黄、早酥等品种香气浓郁、酸度较高,清爽可口,可用于果汁调配。大多数日韩梨品种由于褐变较轻,甜度较高,可以制汁,但需要调配来提高酸度,更便于为消费者接受。


不同水分管理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海河平原水资源匮乏与冬小麦生产水分高耗的现实矛盾,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探索区域小麦节水生产新方法。【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小麦常规种植方法为对照,进行两地3年试验研究。【结果】全田土下微膜覆盖下,小麦生育期田间耗水量显著降低116.1—167.9 mm,土壤贮水消耗占总耗水的55.5%—77.9%。覆膜显著减少了小麦返青前的耗水量,生育后期耗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提高。覆膜条件下,拔节前根系吸水深度较露地处理浅40 cm,生育期2 m土体可供水212.2—240.3 mm,春季灌水75 mm小麦对土壤贮水消耗集中在0—140 cm土层,比常规生产(CK,3次灌水共225 mm)深40 cm,灌水时间后移可显著减少2 m土体贮水消耗。土下微膜覆盖条件下,雨养耗水284.3 mm可获得不低于7 500 kg·hm-2的小麦产量,播前灌水≥60 mm或抽穗期灌水75 mm,可获得与CK相当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比CK提高40%以上、净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最高。【结论】全田土下微膜覆盖雨养或适时少量灌水是海河平原大幅降低小麦耗水,缓解水资源供需刚性矛盾的一种新型种植方法。
关键词: 土下微膜覆盖 水分管理 冬小麦 耗水特性 海河平原


基于组学的寄生蜂与寄主免疫的相互作用
《应用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寄生蜂作为天敌昆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筛选寄生蜂与寄主免疫互作的关键分子,阐明寄生蜂逃避或抑制寄主免疫系统攻击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机遇。昆虫的天然免疫可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寄生蜂在与寄主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依靠毒液(venom)、多分DNA病毒(PDV)、类病毒颗粒(VLP)、畸形细胞(teratocyte)等手段,一方面调控寄主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细胞包囊反应,从而破坏寄主的细胞免疫系统;另一方面,通过抑制酚氧化酶原激活干扰寄主的体液免疫,从而逃避黑化反应的攻击。寄生蜂在发育过程中也有相应的免疫防御机制。本文从细胞免疫、体液黑化反应以及免疫信号通路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组学手段在寄生蜂调控寄主免疫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阐明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探索害虫防治新方法提供借鉴。


黑龙港地区不同品种谷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以12个谷子品种为试材,对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根长和鲜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PEG处理抑制作用不显著,随着PEG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各品种抑制程度不同。采用平均隶属函数法对干旱胁迫的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结论:晋谷21和晋谷41为强抗品种;晋谷42、M 1508、龙谷31、冀31抗、首农35和龙谷25为较抗品种;赤谷99、大同29和20015为弱抗品种;200475为不抗旱品种。


小麦品种耐寒性与春化VRN-1等位基因的关系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来自11个省份的13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0年在石家庄种植,调查冻害情况;并利用分子标记鉴定VRN-1等位基因组成,以明确小麦品种春化VRN-1等位基因组成与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耐寒性与其VRN-1等位基因组成、地理来源和耐旱性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当地理来源相同时,品种的耐寒性一般随着VRN-1等位基因控制的春化效应的增强而减弱;当VRN-1等位基因组成相同时,品种的耐寒性一般随着地理来源的纬度降低而减弱。本研究结果为小麦品种的耐寒性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


玉米小斑病菌毒素诱导自交系Mo17凋亡的检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提取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elminthosporium maydis race C,HMC)毒素处理同核异质体Mo17-C和Mo17-N叶片及叶片中的原生质体并进行凋亡检测。叶片凋亡检测采用DNA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出现DNA-ladder,其中HMC毒素质量浓度为250μg/mL时,诱导12 h后Mo17-C出现的DNA-ladder最明显,而Mo17-N在HMC毒素质量浓度升至300μg/mL时,诱导12 h后DNA-ladder才最明显。原生质体的凋亡检测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并统计其凋亡率,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包括产生凋亡小体、环状染色质和染色质边集的现象,且凋亡率均随毒素浓度的增加和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但对于相同处理,C细胞质的凋亡率显著高于N细胞质,Mo17-C对HMC毒素的敏感性大于Mo17-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