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子品种抗旱性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黑龙港地区12个谷子品种的抗旱性,以10%、15%、20%3种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高、鲜质量、活力指数,并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质量分数的干旱胁迫对以上6个指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10%、15%、20%PEG 3种干旱胁迫处理对谷子种子发芽率的抑制率分别为4%、11%、26%,发芽指数抑制率分别为12%、24%、44%,根长抑制率分别为21%、44%、61%,苗高抑制率分别为8%、19%、39%,鲜质量抑制率分别为22%、34%、51%,活力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1%、50%、73%。干旱胁迫主要影响谷子种子的发芽速率和幼苗的健壮程度。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赤谷16是强抗品种,晋谷31、冀谷19、豫谷1号、晋谷51、龙谷27、晋谷52、衡谷0902、龙谷11属于较抗品种,衡谷10号、长农38属于弱抗品种,晋谷46属于不抗品种。


利用SSR标记分析野生小豆及其近缘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作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利用28对SSR引物对96份野生小豆资源、小豆近缘野生植物及栽培小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5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SSR引物9.10个,多态信息含量的变异范围从0.374到0.865,平均为0.722。野生小豆材料和近缘植物Vignaminima遗传变异丰富。来自不同地域的野生小豆材料具有大量特异等位变异,基于非加权成组配对算术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生小豆单独分群,且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相一致。4份栽培小豆材料与日本野生小豆遗传距离较近,表明目前国内小豆育种中较多使用了含有日本血缘的小豆材料,以及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利用工作落后于日本。本研究对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
曲周县机井水矿化度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河北曲周县农业灌溉机井的水质情况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就不同深度机井水取样测定了其矿化度,并调查了使用不同机井灌溉的小麦、玉米产量。结果表明,曲周县机井水矿化度整体分布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深井水矿化度较低,平均为1.473 g/L,属于淡水;浅井水矿化度较高,平均达到3.826 g/L,属于微咸水。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上,调查结果表明,浅井灌溉小麦、玉米的单位产量较深井灌溉分别减少4.81%、4.06%。对曲周县整体粮食生产而言,每年因浅层微咸水灌溉造成的小麦、玉米产量损失分别达到446.36×104kg、402.8×104kg,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23.52万元,因此对县域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及其稳定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黄淮海地区大豆育成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及其品种与环境的互作,鉴定代表性品种高产与稳产性,为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在生产及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能够直观分析农作物双向数据的GGE(genotype+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根据GGE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environmental vector"view)、"哪个赢在哪里"("which-won-where"view)及"高产性和稳产性"("mean VS stability"view)分析参试品种的高产特性与不同年份试验的代表性,解析黄淮海区域有代表性的94个夏大豆品种在2008—2010年份的产量与产量组成因子。【结果】不同年份相同区域的试验品种表现差异很大,品种与环境存在互作。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是产量的主要贡献性状,其中,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单株粒重。三年中,受不同年度环境影响较小、稳产性较好且高产的品种有冀9号-3L-2、冀豆17、徐豆10号、中作00-484和7651-1。【结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影响的最重要因子是单株粒重,其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相同区域不同年份间品种产量差异较大,品种与环境之间存在互作。


哈茨木霉与啶酰菌胺互作对番茄灰霉病的增效作用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讨杀菌剂与哈茨木霉菌互作防治植物病害增效作用的评价方法。采用对峙法,孢子悬浮液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了哈茨木霉菌与啶酰菌胺互作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用互作系数>1作为互作增效作用的评价标准,并用离体叶片法验证其评价结果。3种方法表明啶酰菌胺和木霉菌互作后对灰霉病的防效均高于两者单独处理的防效。用互作系数评价出啶酰菌胺与木霉菌互作有增效作用,与离体叶片法验证结果一致。互作系数作为木霉菌与杀菌剂互作增效作用的评价标准是科学合理的,在生产上可作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应用依据。
关键词: 哈茨木霉菌 杀菌剂 番茄灰霉病 增效评价 互作系数


夏谷田阔叶杂草密度与谷子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综合治理谷田杂草,探索谷田阔叶杂草对谷子的竞争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杂草竞争经验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子产量损失率与阔叶杂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阔叶杂草密度的增加呈不对称S型增加的趋势;幂双曲线函数模型拟合优度(99.5%)最大,残差平方和(22.878)最小,是模拟阔叶杂草与谷子竞争关系的最优模型。预测方程式为Y=d1.179/(3.740+0.021d1.179),阔叶杂草单株最大竞争力为0.2674,群落竞争力为0.0056,谷子产量最大损失率为47.62%。研究确定了一种拟合优度高而又实用的预测模型,可为综合治理谷田以马齿苋为主的阔叶杂草提供技术支撑。


玉米不同冠层结构下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冠层、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密度调控,构建高效冠层,发挥品种潜力,实现高产和高水氮效率同时提高。结果表明,低中密度条件下冠层结构合理,穗位层透光率较高,植株LAI发展符合中稳、后衰慢的动态,穗粒数和产量较高。耗水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水分利用率(WUE)随密度增加而先升后降,为中密度下较高。地上部总氮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与种植密度并不呈正比,3个品种夏玉米各项氮效率指标均为低或中密度处理较高。可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但密度增加有一定的上限范围,过高反而不利于产量和水氮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WUE) 氮效率


早熟甜椒新品种‘冀研15号’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研 15 号’是利用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 AB91-W22-986 为母本,以优良自交系 GF8-1-1-5为父本配制成的早熟甜椒一代杂交新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果实灯笼形,果面光滑有光泽,绿色,果大肉厚,果长 10 ~ 11 cm,果宽 8 ~ 9 cm,果肉厚 0.5 cm,单果质量 200 g 左右,商品性好,抗病毒病、炭疽病,耐疫病、青枯病,适宜保护地栽培,一般产量 52 500 kg · hm-2。


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农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及其与其他杀菌剂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灰霉病菌对咯菌腈、多菌灵、乙霉威、腐霉利、嘧霉胺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咯菌腈对106株野生菌株EC50的平均值为(0.0135±0.0096)mg/L。咯菌腈与其他5种杀菌剂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结论]野生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的平均值,可作为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咯菌腈可广泛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