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鸭梨、雪梨果醋香气成分的电子鼻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EN3电子鼻对雪梨醋和鸭梨醋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类似,但雪梨醋的芳香味比鸭梨醋略浓。确定了传感器W1W(硫化物)、W2W(有机芳香硫化物)、W5S(氮氧化合物)、W1S(甲烷类)、W2S(醇类)、W1C(芳香成分苯类)和W3S(烷烃类芳香成分)在雪梨醋和鸭梨醋香气评价起主要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线性判别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这两种分析方法均能准确区分出雪梨醋和鸭梨醋。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鼻香气分析技术可用于梨醋酿造工艺的优化和风味品质监控。

关键词: 电子鼻 梨醋 香气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9-2011年对河北省10个地区55个县的小麦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共采集土样719份。调查结果表明:孢囊总检出率为52.7%,其中冬麦区孢囊的检出率为61.2%,春麦区孢囊检出率为0。石家庄地区孢囊检出率最高,达90%,各地区孢囊检出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石家庄、邢台、保定、邯郸、廊坊、衡水、唐山、沧州、张家口、承德。其中唐山滦南县与任丘市孢囊线虫发生最为严重,分别有11.8%和7.7%地块每100mL土中的孢囊数量在40个以上。沙壤土中孢囊线虫的检出率最高,达63.0%,壤土与黏土中小麦孢囊线虫的检出率分别为60%和50%,在沙土地块未发现小麦孢囊线虫。依据孢囊线虫的形态特征,河北危害小麦的孢囊线虫种类应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病 发生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采紧凑型棉花类固醇5α-还原酶基因(GhDET2)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子植物育种 2013 CSCD

摘要:油菜素类固醇参与了植物节间的发育过程,类固醇5α-还原酶基因(GhDET2)是调控该物质生物合成的一个关键基因。为了明确棉花不同株型种质GhDET2在基因组中的异同,本研究依据GenBank中该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对11份适宜机采紧凑型和1份松散的棉花材料基因组DNA扩增及PCR产物测序,采用Geneious Pro软件对编码区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DET2基因在参试材料间一致性为98.9%,在编码区发现18个碱基易突变位点,其中涉及到编码氨基酸变化的碱基位点6个,其中松散型材料特异位点1个。依据氨基酸序列相似度的聚类结果与果节长度数据符合程度很好,可以推测GhDET2基因碱基序列变化引起的氨基酸的改变,可能影响油菜素类固醇的合成代谢,进而调节棉花果枝上果节的伸长。

关键词: 机采 紧凑型棉花 GhDET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

植物病理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2009~2011年从河北省5个县采集180个早疫病样,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与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分离到两种菌(A、B),分离比例为4:6。致病性测定证实分离菌A和B均为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初步认定A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B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A和B的rDNA-ITS序列区扩增并测序,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A与A.so-lani同源性为98%,B与A.alternata的同源性达100%。两种病原菌对咯菌腈、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极显著,而对异菌脲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因此,将河北省马铃薯早疫病菌鉴定为茄链格孢(A.solani)和链格孢(A.alternata),二者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不同。

关键词: 马铃薯早疫病 病原菌 鉴定 杀菌剂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处理水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磁处理水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用恒定磁场处理的磁化水配制液体培养基进行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培养,结果表明,在28~50 Gs磁场强度处理水可以提高G-02菌株的产孢量,G-02在43 Gs磁场强度处理水配制的培养基中产孢量最大,达到6.1×108孢子/mL,比对照提高了11%;在7~43 Gs磁场强度内处理水可以提高HD-1菌株的产孢量,HD-1磁场强度处理水配制的培养基中在14 Gs产孢量最大,达到6×108孢子/mL,比对照提高了28%。在43 Gs处理2~12 h的磁处理水可以提高G-02菌株的产孢量,而在14 Gs处理2~14 h的磁处理水可以提高HD-1菌株的产孢量。

关键词: 恒定磁场 苏云金芽孢杆菌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新型茄子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鉴定及遗传分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新发现的茄子雄性不育系05ms的育性转换机制和遗传机理,该研究对其进行了生态学、形态学和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05ms的雄性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表现为低温不育、高温可育,不育性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属温敏核雄性不育系.此类型雄性不育系在低温条件下不育性稳定,可以作为"两系"法制种的基础材料,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茄子 育性转换 遗传分析 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与其对不同昆虫侵染差异相关性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球孢白僵菌对不同目标昆虫的侵染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应用4株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2龄小菜蛾和棉铃虫幼虫进行毒力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分生孢子在试虫体表的萌发及侵染过程,同时测定了4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外酶水平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HFW-05的生长速率及酶活性均高于其余3菌株;菌株HFW-05对小菜蛾致病力较高,处理6 d后校正死亡率为87.1%,其余3株为30%左右;4菌株对棉铃虫6 d后校正死亡率均低于2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HFW-05附着在小菜蛾表皮12 h后,孢子萌发后直接或产生较短芽管穿透表皮,36 h后,未穿透小菜蛾表皮的菌丝体断裂为芽生孢子;其余处理分生孢子在试虫表皮均能萌发,但芽管多呈蔓延生长直至断裂为芽生孢子,未能有效穿透寄主表皮,且孢子生长周期均长于菌株HFW-05。单纯依据孢子萌发率、产孢量或酶活评价筛选高毒力菌株是不够的。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分生孢子 表皮侵染 扫描电镜 小菜蛾 棉铃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根结线虫不同密度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incognita)是番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明确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初始密度与番茄产量损失的关系,在温室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测试土壤中根结线虫不同初始密度对番茄不同生长期株高和生物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番茄植株的长势随接种密度的增加而减弱,即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降低,叶片数和花穗数减少,鲜重与干重显著减轻,番茄的发病程度则逐渐加重。利用Seinhorst模型,分别以株高、鲜重、干重为指标确定了番茄对根结线虫的最低忍耐值T;综合本研究结果,确定番茄对根结线虫的最低忍耐值为4.4头/(mL·土),低于该密度线虫虽对番茄根部造成一定危害,但对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番茄 南方根结线虫 种群密度 产量 Seinhorst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易错PCR研究进展及应用

核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易错PCR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一种基因体外随机诱变技术,是农业、工业、生物制药等领域获得优异基因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易错PCR的基本原理、方法、发展历程,以及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应用领域,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途径.

关键词: 易错PCR 随机诱变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荷斯坦牛BoLA-DRB3基因的mRNA表达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牛MHC-DRB3上游调控区多态对其表达调控作用,利用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分析并建立BoLA-DRB3*exon2和BoLA-DRB3 URR之间的连锁关系。结合不同近端调控区与转录因子结合模式预测结果,选择3种不同上游调控序列的连锁组合,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对牛MHC-DRB3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游调控区基因型为H17H17的BoLA-DRB3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P<0.01)基因型H1H1及H5H6。初步证明上游调控区中的多态会引起结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关键词: MHC-DRB3基因 上游调控区多态性 实时定量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