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旱地褐土长期定位施肥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17年大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在自然降水、一年一作春玉米种植制度下,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时,0~300 cm褐土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特点及农田氮素平衡。结果表明,适量的氮磷肥及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比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土壤氮素基本平衡;过低量的氮磷肥配施,土壤氮素处于亏缺状态;过高量的氮磷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料配比,土壤氮素盈余显著增加。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施氮量超过120 kg/hm2后,硝态氮在土壤中有明显累积,硝态氮峰值出现在100~180 cm土层之间,且随施入氮素量的增加硝态氮峰值升高,以硝态氮形式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氮量占总施氮量的10.93%~44.24%。过高量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深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大幅增加,淋失风险大大增强;有机无机肥配比适宜(N 120 kg/hm2,P 37.5 kg/hm2,M 22 500 kg/hm2,深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下降,淋失风险低;单施高量有机肥同样会导致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适量的氮磷肥用量及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比是提高作物产量、减少NO-3-N在土壤剖面中累积和淋失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旱地 褐土 硝态氮 分布与累积 氮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南部日光节能温室土壤化学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山西南部碳酸盐褐土日光节能温室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指导菜农科学地进行日光节能温室养分资源管理,系统地研究了栽培0~10年日光节能温室土壤的pH、EC值、OM、全N、有效P、硝态N、速效K、交换性Ca和交换性Mg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栽培年限与土壤EC值、OM、全N、有效P、硝态N、交换性Mg呈显著正相关,其中OM、全N的相关系数最高,速效K增加相关系数最低;随栽培年限增加,土壤pH和交换性Ca下降,栽培年限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4和-0.281。对土壤化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栽培年限增加引起的土壤养分元素变化不协调。

关键词: 日光节能温室 土壤 化学特征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昌平苹果园土壤养分、pH与果实矿质营养的多元分析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09年,通过对北京昌平34个成龄苹果园土壤养分、pH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调查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果实矿质元素含量最佳的土壤养分含量和pH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各种养分均呈正相关,土壤养分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非常弱,单因子相关分析不能揭示土壤养分与果实矿质元素间的关系;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pH对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具有重要影响;线性规划求出果实矿质元素含量最佳的土壤养分、pH优化方案为:有机质27.62~40.00 g·kg-1、全氮大于3.00 g·kg-1、碱解氮大于100.00 mg·kg-1、有效磷140.68~550.00 mg·kg-1、有效钾293.60~650.00 mg·kg-1、有效钙1.75~3.04 mg·kg-1、有效铁15.00~60.00 mg·kg-1、有效锌4.00~20.00 mg·kg-1、有效硼0.50~2.00 mg·kg-1和pH 6.49~7.50。提高果园土壤有效钾含量、调节pH是土壤管理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苹果 土壤养分 pH 果实矿质营养 多元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硫石膏及改良盐碱地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更好地开发利用山西省后备耕地盐碱地、提升山西省粮食产量,对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太原一电厂脱硫石膏和山西省资源较为丰富的风化煤为改良剂,研究其对大同盆地盐碱地土壤重金属、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太原一电厂的脱硫石膏不会对土壤环境和作物造成重金属污染;施用脱硫石膏能降低土壤pH,但会增加土壤盐分含量,如结合有机物混合施用可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脱硫石膏最佳施用量为22.5t/hm2。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改良 脱硫石膏 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新品种——晋霞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霞亲本为富士×津轻,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30 g,最大果质量达280.54 g。果形指数0.91。果实底色淡黄色,果面光洁、艳丽,披鲜红色条纹;果皮较薄,果肉黄白色,肉质细,松脆,汁液多,甜酸适口,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69%,采收期果实去皮硬度7.15 kg.cm-2。在晋中地区,3月20日左右花芽开始萌动,4月10日始花,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品质上等,11月下旬落叶。树势较强,开张,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果苔枝连续结果能力强;采前落果轻,稳产、丰产。较抗白粉病、轮纹病和腐烂病等。

关键词: 苹果 新品种 晋霞 中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北方观赏凤梨品质差异比较分析南北方观赏凤梨品质差异比较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南北方观赏凤梨品质差异比较试验,分析南北方凤梨植物学性状、全碳及N、P、K元素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开花期北方凤梨植株矮壮、叶色深、有光泽,花序粗壮、舒展,颜色鲜红,根系细长、侧根发达,南方凤梨叶片细长、叶色较淡,花序较弱、颜色暗红,根系粗壮、侧根少;②售后观赏期内,南方凤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花苞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均大于北方凤梨;③售后观赏期内,北方凤梨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能力强于南方凤梨;④售后观赏期内,北方凤梨可以吸收营养液中的磷进而转运至花苞片,而南方凤梨对磷素的吸收能力下降;⑤售后观赏期内,北方凤梨可以维持较强的碳氮代谢活动和较高的碳氮库比值.表明北方凤梨花质量好于南方凤梨,货架寿命长于南方凤梨.

关键词: 观赏凤梨 南北方 品质 差异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湖北省农科院长期施肥试验站的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氮肥(N)、氮磷(NP)、氮磷钾(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磷钾(MNPK)长期施用对土壤氨氧化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长期不施肥处理(CK)相比,长期施肥提高了黄棕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含量,并改变了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下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高于化肥处理。氨氧化细菌聚类分析表明,稻麦收获后土壤氨氧化细菌DGGE图谱分别聚为一个族群;同一作物收获后,有机肥和有机肥+氮磷钾聚为一类,N、NP、NPK和CK聚为一类,后者内部分类在两季作物间有差别。DGGE指纹图谱条带序列分析表明,供试土壤的优势氨氧化细菌为β-变形菌纲的亚硝化单胞菌和亚硝化螺旋菌。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微生物量碳氮 氨氧化细菌 PCR-DGGE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外显子1的多态性及其与边鸡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边鸡生长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边鸡(Gallusgallus)及3个对照鸡(G.gallus)群体(京海黄鸡、尤溪麻鸡和Arbor Acre鸡)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外显子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边鸡、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中都检测到6种基因型(AA、AB、BB、BC、AC和CC),而在Arbor Acre鸡中只检测到4种基因型(AB、BC、AC和CC)。总共检测到3个多态位点(G2100A、G2109A和C2244G)。在6~8和12周龄时,BB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在14周龄时,BB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AA和AC基因型个体(P<0.05)。在16~18周龄时,BB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其余5种基因型个体(P<0.05)。研究结果提示,MSTN基因可能是影响边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关键词: 肌肉生长抑制素 边鸡 PCR-SSCP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

环境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几年来国际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在国内,相关概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在对DNA条形码与DNA分类(DNA Taxonomy)两个不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了DNA条形码的产生背景与应用进展,并对DNA条形码目前所面临的基因交流、取样、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DNA条形码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DNA条形码 DNA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苗期低温弱光下耐低温性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耐低温弱光性不同的2份黄瓜材料9507、9517及其配制的BC1、BC2、F1、F2等6个世代,进行低温弱光处理,每天光照处理7.5h,强度为30μmol/m2.s,约合2000lx,白天12℃,晚上8℃,共处理14d。运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模型方法研究耐低温性的遗传规律,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耐低温性的遗传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F1平均值略低于中亲值,主基因的遗传率为62.871%~79.310%,多基因的遗传率为3.448%~7.792%,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率为74.026%~82.759%,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为17.241%~25.974%。即低温弱光条件下环境对耐低温性的遗传起很小作用,对于这个性状适于早代选择。

关键词: 黄瓜 耐低温性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