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河北省黑龙港中低平原地区小麦-玉米种植户节水意愿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河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农业用水大省.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为63%,随着新技术和新政策措施的推广,农业用水占比略有下降,但仍然矛盾突出.为准确评价农户参与节水的意愿,对河北省黑龙港中低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农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参与节水意愿主要的因素有政府对节约用水补偿措施、掌握节水灌溉技术难易程度、节水技术对经济效益影响度和农业节水知识的培训.并从加强农业节水补贴、简化技术,加大对新技术的培训和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河北省 黑龙港中低平原地区 小麦 玉米 节水意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葚花色苷提取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河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成熟桑葚中花色苷含量十分丰富,花色苷具有抗炎症、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等优良的生物学效应.将成熟桑葚冷冻干燥后对其花色苷含量进行分析,在对提取过程中的提取液酸化乙醇中乙醇浓度、乙醇与HCl体积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桑葚花色苷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桑葚花色苷提取条件为提取液酸化乙醇中乙醇浓度85%、乙醇与HCl体积比90∶1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90 min、提取1次,桑葚花色苷含量为2.22 mg/g.同时对不同种植条件下桑葚中的花色苷含量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为桑葚花色苷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桑葚 花色苷 提取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植措施对冀薯332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摘要:为探究甘薯冀薯332适宜的栽插方式和密度,设置机械栽插方式和密度试验,于2018年筛选出船栽作为主栽方式.在船栽基础上,2019年设置了D2500、D3000、D3500、D4000、D4500 5个栽插密度,研究密度对产量、叶片光合特性、冠层结构和源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冀薯332在栽插密度为D4000时,块根产量和收获指数最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最高,光合能力高值持续时间最长,"源"端供应能力最强;叶面积指数最大,蔓薯比最低,有利于通风透光,冠层结构合理;光合产物卸载到块根的效率最高,增强"库"端存储能力,提高产量潜力.

关键词: 甘薯 栽插方式 密度 光合特性 源库关系 块根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铃期棉花黄萎病抗病与感病品种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花铃期棉花黄萎病抗/感品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了解抗/感品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棉花黄萎病的监测与绿色生态防控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感病品种(鄂荆1号,EJ)和抗病品种(冀863,J863)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分别测定花铃期不同阶段(盛花期、开花后期和结铃期)土壤中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数量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合冗余分析(RDA)明确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土壤中大丽轮枝菌ITS基因拷贝数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感病品种EJ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呈正相关,而抗病品种J863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病原菌数量相关性不大。除盛花期外,棉花开花后期和结铃期抗病品种J863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低于感病品种EJ。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除开花后期,抗病品种J863在盛花期和结铃期的细菌丰富度Chao1和ACE指数均高于感病品种EJ。主成分分析表明,抗/感品种之间及其在花铃期不同阶段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群落组成方面,在门水平上,感病品种EJ的部分优势菌群平均相对丰度低于抗病品种J863,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Patescibacteria和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降低幅度分别为16.38%、4.05%、2.25%、6.58%、7.10%、20.60%和35.78%;在属水平上,感病品种EJ的部分优势菌群平均相对丰度低于抗病品种J863,包括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 Bryobacter、 Iamia、 Pseudarthrobacter、芽球菌属(Blastococcus)、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Ponti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Gemmatirosa、微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和Solirubrobacter,下降幅度分别为5.09%、19.41%、13.79%、2.36%、10.78%、34.47%、46.76%、61.84%、52.75%、48.61%、74.79%、9.13%和26.42%。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受硝态氮(NO_3~--N)、速效磷(AP)、铵态氮(NH_4~+-N)、无机磷(IP)、pH和有机质(OM)指标影响。【结论】土壤中大丽轮枝菌的数量与棉花抗/感品种黄萎病发生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感病品种黄萎病的发生程度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呈正相关。抗病品种在盛花期、开花后期和结铃期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优于感病品种,并且不同生育时期的优势菌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土壤中细菌多样性、相对丰度和组成受有机质、pH、氮素类型、速效磷等指标影响。同时,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抗病性 花铃期 细菌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

河北果树 2020

摘要:1发生规律苹果腐烂病菌,病原菌为黑腐皮壳菌,该菌寄生能力弱,只能从伤口侵入,比如虫咬伤、剪锯口、冻伤、日灼伤、冰雹砸伤等伤口.侵染后可长期潜伏,当树势减弱时向正常组织扩展发病,病斑通过木质部由上向下传导,若治疗不彻底易复发;当树势强壮,果园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毒力的温度效应

新疆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毒力的温度效应和变化趋势,为不同环境温度下甜菜夜蛾的化学防控提供依据,为有效的提高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利用率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在15~35℃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在供试温度范围内,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均呈正温度效应。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对甜菜夜蛾毒力分别增长了6 527. 23和3 939. 80倍,溴氰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温度系数稍低于前两者,分别为+407. 24和+566. 98,四氯虫酰胺温度系数最小,仅为+142. 05。从各供试药剂温度系数变化趋势来看,除四氯虫酰胺温度系数增长趋势一直较为平缓外,其他4种供试药剂均在不同温度梯度下出现了明显的温度系数增长。【结论】在15~35℃范围内,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均表现出极明显的正温度效应。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双酰胺类杀虫剂 温度效应 温度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麦秆蝇危害夏玉米的产量损失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2020

摘要:为明确黑麦秆蝇危害夏玉米幼苗造成植株生长异常及叶片破损等症状对产量的影响,以随机标记田间自然病株的方式进行了产量评估.结果表明:心叶受损严重、后期生长异常的畸形株多结实不良,减产率达73.13%,对夏玉米产量有较大影响;叶片孔洞、破损等轻症株减产3.65%,多数植株的长势和果穗形态与健株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黑麦秆蝇 畸形株 产量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杀虫剂对棉花苗蚜防治效果比较

农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植物源杀虫剂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方法]对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鱼藤酮、除虫菊素等5种常用植物源杀虫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药后1 d,1.5%除虫菊素水乳剂和0.5%藜芦碱可溶液剂表现最好,防效分别达78.10%和71.09%,速效性较强;药后3 d,各药剂处理对苗蚜表现出最佳防治效果,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1.5%除虫菊素水乳剂、7.5%鱼藤酮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0.5%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但0.3%印楝素乳油防效显著低于其他4种药剂处理;药后7 d,各药剂处理对苗蚜防效略有下降,但仍对苗蚜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除0.3%印楝素乳油外,其他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60.00%;药后14 d,0.3%印楝素乳油防效较之前升高,其他各药剂处理防效下降,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0.5%苦参碱水剂防效分别保持在50.45%和44.24%。药后14 d,施药区与对照区的捕食性瓢虫种群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化学杀虫剂处理。[结论]印楝素对苗蚜防效较低,除虫菊素、藜芦碱、鱼藤酮、苦参碱等4种植物源杀虫剂有效控制了棉蚜种群数量,同时对天敌安全性较高,可作为苗期棉蚜的防治药剂。

关键词: 植物源杀虫剂 苗蚜 防治效果 瓢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园“四适三减”减蒸控灌节水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2020

摘要:1 "四适三减"减蒸控灌节水栽培技术"四适三减"就是在保证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采用适宜的灌溉方式,选择适宜的灌水时期,在适宜的灌水位置上,灌溉适宜的灌水量,并结合一系列的农艺措施,减少树体蒸腾、减少地表蒸发、减少地下渗漏,从而达到降低果园灌水量,提高灌溉水生产效率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及生长时期桑叶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该试验以承德、邢台、衡水、泊头及献县等多地采摘的桑叶为材料,测定桑叶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对总黄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地区桑叶中总黄酮含量会有一定差异,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承德地区,含量为32.65 mg/g;不同品种桑叶总黄酮含量介于22.47 mg/g~29.36 mg/g,含量最高的为桲椤桑;另外不同季节总黄酮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春季桑叶总黄酮含量为32.65 mg/g,略高于秋季桑叶的27.22 mg/g.

关键词: 桑叶 总黄酮 含量 对比分析 地区 品种 生长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