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利用农副产品生产菲丁植酸肌醇技术

适用技术之窗 1997

摘要:我国是盛产水稻、小麦、大豆等粮油作物的国家,而大量的米糠、麸皮以及各种植物油饼都是巨大的再生资源,这部分农副产品,以往可用作饲料,经济效益十分不明显。用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米糠、麸皮、植物油饼等中富含蛋白质、脂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几种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7

摘要:西瓜几种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温玲(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西瓜是我省第一大水果,其病害种类多、危害重。因此要针对我省常发病多发病的共同规律采取农业技术为主、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种出优质的西瓜。1病害发生情况1.1枯萎病该病年年发生,轻则减产,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宝清红”红小豆引种试验效果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7

摘要:“宝清红”红小豆引种试验效果王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小麦所161606)长期以来,红小豆在种植业中无足轻重。对它的开发尚属空白,因此品种较少,多是农家品种。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增多,红小豆成为畅销货。目前各地引种的品种很杂,品质不一,而“天津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土著大豆根瘤菌的数量分布及共生结瘤特性

土壤通报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在大豆和小麦的根际土壤中,其根瘤菌数量变化范围在每克土壤3个以上到5万个以下;大豆根际土壤中根瘤菌数量大大超过小麦根际土壤中的数量,最大可超过1万倍。在第二年的风干土样中,不同土类中大豆根瘤菌数量在0—500个/克干土;草甸土、暗棕壤、黑土中的根瘤菌数量高于白浆土;在从未种过大豆的林地土壤中也分离到了根瘤菌。从栽培大豆根瘤中分离出的根瘤菌与栽培大豆结瘤好于野生大豆

关键词: 大豆,大豆根瘤菌,结瘤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A用于脱刺毛番茄种子包衣研究

种子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试剂硫酸30秒,即可脱去占番茄种子重量4%的种皮刺毛,同时种子活力及幼苗素质得到提高,且种子表面光滑,利于包衣。脱刺毛后的不同浓度GA包衣试验表明:GA0g/L(空白包衣材料)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完全抵消了脱刺毛处理的正效应,0.3g/l浓度包衣条件下,GA的促进作用最强,包衣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明显高于脱刺毛种子和半脱刺毛种子。

关键词: GA(赤霉素) 脱刺毛 番茄 种子包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黑土大豆施硫效果的研究

土壤肥料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硫肥在黑龙江省黑土上对大豆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在薄层黑土和草甸黑土上施硫肥大豆增产3.4%~18.2%,同时也改善了大豆品质

关键词: 黑土,硫肥,大豆,增产效果,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病的杂交无蔓豆角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1997

摘要:杂交无蔓豆角是以"美国无架"豆角为母本,淮北地区的"五月鲜"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而成的一代良种。该品种综合了父母本的优良,表现出早熟、矮蔓、高产、长势旺、抗性强、品质优、结角期长。是早熟或延秋栽培的一个十分理想的品种。近年来在国内十多个省市推广,菜农一致反应良好,称其为"天下第一豆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阿罗津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1997

摘要:阿罗津可有效地防除移栽稻田稗草、牛毛草;阿罗津与农得时或草克星混用可兼治稗草、牛毛草和雨久花、眼子菜等阔叶杂草;对扁秆鹿草、小茨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适宜的施药剂量为30%阿罗津乳油每667m250~60ml,施药适期为水稻移栽后5~9d,即稗草1~2叶期,以喷雾或药土法处理,对水稻安全。

关键词: 阿罗津,水稻移栽田,稗草,牛毛草,阔叶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雄期间摘叶量与玉米制种产质量关系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7

摘要:为研究带叶去雄与玉米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关系,我们于1995~1996年开展了此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去雄期间摘除雄穗及1~4片叶时,商品种子产量将分别下降3.0、8.4、22.5和32.8%,同时种子质量(y0千粒重和发芽势等)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去雄期间摘叶数以1片为最佳,至多不超过2片。

关键词: 去雄,摘叶量,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的差异

中国马铃薯 1997

摘要:通过对目前我国保存的国内外642份马铃薯品种(系)淀粉含量的测定及其与育成单位生态条件的相关分析,初步弄清了我国马铃薯品种资源淀粉的含量水平和不同来源品种(系)淀粉含量的差异,并筛选出淀粉含量超过20%以上高淀粉资源9份。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