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荔枝LcVSP1基因5′调控序列的克隆及功能初步鉴定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Genome Walker法获得了荔枝营养贮藏蛋白质Lc VSP1基因的5′调控序列,构建了含有该序列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通过PCR和GUS染色对转化植株进行了鉴定.序列分析表明,Lc VSP1基因的5′调控序列中除含有真核生物典型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和保守的TATA box序列外,还发现了一些与真核生物启动子中相似的顺式调控元件.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的GUS染色发现,在转基因植株的茎、叶柄和主叶脉呈现蓝色,表明Lc VSP1的5′调控序列可以启动GUS基因的表达,具有启动子的活性,并具有组织特异性.

关键词: 荔枝 营养贮藏蛋白质 5′调控序列 顺式调控元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少女”西瓜施用硒肥的试验初探

热带农业工程 2008

摘要:研究了西瓜始花期和座果期在叶面喷施硒肥对礼品西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硒肥可提高西瓜果肉中的硒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改善西瓜果皮的厚度,提高礼品西瓜的品质。其中,亚硒酸钠的浓度为50mg/L时,西瓜的品质较佳;但过高的硒浓度对礼品西瓜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西瓜 硒肥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桉树人工林林下间作绿肥对土壤的改良效应研究

热带林业 2008

摘要: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通过在桉树人工林下间作绿肥作物,对绿肥作物间作后土壤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与对照地(杂草地)土壤和桉树1.3m树行间土壤比较,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下间作柱花草后,土壤容重比对照降低3.411%,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比对照提高4.485%、1.984%、7.675%,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比值分别比对照降低5.788%、0.245%,土壤pH、有机质、速效P、速效K、全N、全P、全K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25%、32.051%、9.539%、46.296%、42.315%、29.567%、50.615%,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有效改良。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间作 绿肥作物 土壤理化性状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热带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业质量标准 2008

摘要: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热带高效农业一直是海南省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产业特色,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外向型热带高效农业,农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桉树间作豆科牧草适应性筛选试验

草地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13种豆科牧草与桉树(Eucalyptus spp.)间作的适应性筛选。结果表明:产草量以GC1581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Aubl.) Sw. cv. GC1581)最高(376.73 kg/hm2),与其他参试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DC.) Urb.)、有钩柱花草(Stylosanthes hamata (L.) Taub. cv. Verano)和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Arachis pintoi Krapov.et W.C. Greg.)不适合在桉树林间种植;参试品种的抗旱等级相差不大,其中以GC1581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Aubl.) Sw. cv. GC1581)最耐旱,抗旱等级为1.16;在6龄桉树林间种植豆科牧草,抗病性和抗虫性表现较好。

关键词: 桉树 热带豆科牧草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控制浅析

财务与会计(综合版) 200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银合欢种子的萌发检验

草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用4个不同恒温、1个变温及用80℃热水、98%的浓硫酸不同时间分别浸种对新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水平和不同处理组合对新银合欢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水平下,新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最佳温度分别为18℃16 h/28℃8 h变温和20℃恒温,发芽率、发芽势的最佳热、酸蚀处理分别为酸蚀20和45 min;在不同处理组合下,新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最佳处理组合均是18℃16 h/28℃8 h变温与98%浓硫酸浸种45 min的组合。

关键词: 萌发检验 新银合欢 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孢炭疽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分子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CSCD

摘要: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杧果炭疽菌SC2菌株,共获得抗潮霉素B突变体4680个,平均每转化1.0×106个炭疽菌分生孢子可得到300~980个突变体,且潮霉素抗性在多次传代实验中得到稳定遗传。随机挑取38个突变体进行PCR检测,均可扩增出1条约1.2kb的目标谱带,说明突变体为T-DNA插入引起;进一步的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随机挑选的20个突变体中,有1个(5%)为三拷贝T-DNA插入,4个(20%)为双拷贝插入,剩余的15个(75%)为单拷贝插入。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T- DNA 插入突变 PCR Southern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檀的组织培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Pierre ex Pitard)Merr.et Chun],别名为黄羊木、胆木、熊胆树等。2材料类别种子。3培养条件(1)种子萌发培养基为MS;(2)增殖培养基:MS+6-BA 5.0 mg·L~(-1)(单位下同)+NAA 0.1;(3)生根培养基:MS+NAA 0.5。以上培养基均加3%蔗糖和0.6%琼脂,pH 5.8。培养温度为(25±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后柱花草防御酶活性变化及PAL基因表达分析

草地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抗病Mineriao和感病CIAT2312柱花草(Stylosanthesspp.)叶片接种炭疽病病原菌后,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接种后两种柱花草种质3种酶活性均先升后降,其中抗病株高于感病株,酶活性与柱花草对炭疽病的抗性密切相关;从Mineirao柱花草中克隆出PAL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其表达量高于CIAT2312柱花草,初步推测柱花草PAL基因对柱花草具有抗炭疽病作用。

关键词: 柱花草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PAL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