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大白菜与结球甘蓝多态性EST-SSRs标记筛选及其EST序列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大白菜遗传背景下结球甘蓝染色体、染色体片段的准确鉴定,探索结球甘蓝遗传物质的添加对大白菜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类型大白菜(Brassica rapa,AA)和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CC)为材料,对来自结球甘蓝的797个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xpressed sequence tag SSR,EST-SSRs)标记进行筛选,获得了269个结球甘蓝相对于大白菜具有多态性的标记。选取其中扩增产物清晰稳定和多态性差异明显的176个EST-SSRs,对其对应的EST序列进行BLAST分析,将EST序列与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比对,获得EST序列的注释信息,其中属于细胞组件C有124条,占总数的12.29%,属于分子功能F有184条,占总数的18.24%,属于生物学途径P有688条占总数的68.19%,未知功能N有13条,占总数的1.29%。EST序列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方面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和刺激应答、系统形态构成、信号转导与信号传递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结球甘蓝相对于大白菜多态性的EST-SSRs标记的获得,为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易位系中附加的结球甘蓝染色体及染色体片段的鉴定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建立了EST-SSRs标记靶向基因的功能注释,为进一步推断结球甘蓝遗传物质的添加对大白菜性状的影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EST-SSRs 多态性标记 GO注释 KEGG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玉米产量及茎秆抗倒伏性状对不同肥料滴灌配施的响应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密植玉米群体茎秆质量改善,抗倒伏能力提高的技术途径和措施,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与茎秆质量、抗倒伏相关的农学性状和力学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肥料配施处理:仅施氮肥(N)、氮配施磷肥(N+P)、氮配施钾肥(N+K)、氮配施4种微肥(N+4M)、氮配施磷钾和4种微肥(N+P+K+4M),并以传统施肥方式(全部肥料一次性底施)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滴灌配施钾肥显著增加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模式也得以优化,同时控制株高和重心高度、缩短基部节间、增加基部节间的直径、干质量从而使单位长度干质量显著增加。玉米茎秆的抗弯曲力、穿刺强度、机械强度以及抗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和基部节间长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植株干鲜质量以及基部节间直径、干质量和单位长度干质量呈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滴灌条件下不同肥料配施玉米茎秆的抗弯曲力、穿刺强度、机械强度显著以及抗倒伏指数都高于或者显著高于传统施肥方式,尤其是配施钾肥处理效果最为明显,这可为该地区玉米密植抗倒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滴灌施肥 夏玉米 产量 抗倒伏性状 华北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晚熟梨新品种‘冀硕’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晚熟梨‘冀硕’是从‘黄冠’ב金花’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8月底成熟,呈纺锤形,平均单果质量344g;果面绿黄色,光滑,具蜡质;果肉白色,质地细腻、脆,汁液丰富,味甜,石细胞及残渣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综合品质上等。抗黑星病,丰产。

关键词: 中晚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玉米品种浚单20和浚单29的光温需求特征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国审夏玉米品种浚单20和浚单29的区域试验数据和对应的气象数据,分析了2个品种对光温资源的需求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浚单29的生育期平均较浚单20长4 d,但2个品种完成生育期所需积温无显著差异,其中浚单29生育期延长主要表现在吐丝后生育天数的延长。浚单20和浚单29全生育期所需积温分别为2 384~2 852℃和2 366~2 927℃。浚单29出苗—吐丝所需≥10℃积温显著低于浚单20,吐丝—成熟所需≥10℃积温显著高于浚单20。除播种—出苗外,出苗—吐丝、吐丝—成熟和播种—成熟3个阶段均表现为浚单29的日照时数较浚单20显著偏低。2个品种吐丝—成熟天数和全生育期天数对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玉米 积温 日照时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见地被植物叶片特征及滞尘效应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以大气粉尘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雾霾天气在我国城市频繁发生,地被植物在控制缓解大气颗粒物方面的生态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拟在观察北京几种常见地被植物叶片形态特性的基础上,测定并计算单位叶面积的滞尘量和单位叶面积的最大滞尘量,试图揭示地被植物叶片阻滞、吸收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机制,明确地被植物在缓解大气污染物种的贡献,并推荐应用于北京地区的优良滞尘地被植物,以期为控制和减轻北京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研究以北京绿化5种常见的地被植物——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叶片特征并测定其滞尘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地被植物滞尘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狗牙根和白三叶的单位面积滞尘量最大,草地早熟禾次之,高羊茅和匍匐剪股颖滞尘量较小;(2)狗牙根最大滞尘量最大,白三叶次之,最后为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匍匐剪股颖;(3)在一定时间内,5种地被植物的滞尘量均随时间延长呈现有限增长的趋势;(4)叶片滞尘量和最大滞尘量与叶面积呈现负相关关系,叶面积越小,单位面积的滞尘量和最大滞尘量越大;(5)除此之外,滞尘量与叶片结构形态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被毛或边缘有齿的叶片,其滞尘量越大。

关键词: 地被植物 叶片特征 滞尘量 最大滞尘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二点委夜蛾幼虫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源物质及其活性成分的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在我国夏玉米田为害严重,但因其幼虫为害的隐蔽性,使化学杀虫剂防效降低,因此本试验开展了二点委夜蛾幼虫植物性引诱剂的研究。采用培养皿法,测定了二点委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9种植物试材的行为反应,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相结合比较鉴定了有较高引诱作用的麦秸和灰绿藜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并用Y-型嗅觉仪测定各植物挥发性物质对二点委夜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9种供试植物试材中,麦秸和灰绿藜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引诱率较高。2种植物试材挥发性物质中,(Z)-3-己烯-1-醇(0.1μL/mL)对试虫引诱率最高,达到78.3%,显著高于对照。因此,(Z)-3-己烯-1-醇可作为二点委夜蛾幼虫引诱剂的活性成分和杀虫剂混合使用。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植物源引诱成分 挥发性物质 行为反应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果实质地软化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变化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贮的富士苹果和不耐贮的金冠苹果果实为试材,研究果实发育和采后软化过程中糖和淀粉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并分析其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和淀粉酶(AM)活性与果实硬度变化显著相关,且在富士和金冠果实间差异显著。随果实软化,金冠果实AM活性显著升高,而富士果实维持在较低水平,与金冠果实淀粉含量下降而富士淀粉含量低且稳定的变化规律相吻合;MdAM基因在金冠贮藏期的表达量迅速增加,显著高于富士。苹果果实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与成熟期果实硬度变化显著相关,贮藏期金冠果实蔗糖含量与硬度变化显著负相关,且SPS活性与硬度下降显著负相关,MdSPS基因大量表达,与此期SPS活性升高及蔗糖积累相一致。由此认为,淀粉降解参与了苹果果实软化,并与果实耐贮性关系密切,而且SPS在苹果果实蔗糖代谢和果实软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与果实贮藏品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苹果 果实 发育 质地软化 淀粉 代谢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新品种‘苹光’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苹光’苹果是从‘富士’ב红津轻’杂交后代中选出的中晚熟优良新品种。果形端正,大小整齐,平均单果质量212 g,果形指数0.88;果面浓红,光洁亮丽,蜡质明显;果肉黄白色或浅黄色,质细,硬脆,果汁多,香气浓,甜酸适口;采后硬度8.4 kg·cm-2,可溶固形物15.5%,可滴定酸0.48%,品质优;果实易着色。抗轮纹病,耐瘠薄,适应性强。

关键词: 苹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候变暖对石家庄冬小麦最迟播期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石家庄冬小麦的生产提供相应参考,利用石家庄市1963—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距平、累积距平等方法,对石家庄市冬小麦的最迟播期及其冬前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冬小麦的最迟播期以2.5d/10a的趋势波动后延,且在1987年后延后趋势更加明显;由于气温稳定降至0℃的终日变化趋势不明显,最迟播期的冬前积温呈减少趋势,减少量为-33.1℃·d/10a;冬小麦的最迟播期存在准15a的变化周期,该周期在2012年后增加趋势逐渐减弱,进入相对减少趋势。

关键词: 冬小麦 最迟播期 冬前积温 气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蛀螟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于2012—2013年通过人工接种法将桃蛀螟初孵幼虫接到吐丝期玉米果穗上调查果穗被害程度,分析接虫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穗腐病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桃蛀螟主要通过降低百粒重、缩短果穗长度和减少行粒数等影响产量;当接虫密度每穗为1、3、5和10头时,不同处理的百粒重均比对照显著降低0.65、1.03、1.07和1.60 g;当接虫密度为每穗5和10头时,果穗长度比对照分别显著缩短9.66 mm和13.17 mm,行粒数减少5.15和5.45粒;桃蛀螟为害可诱发穗腐病的发生,主要病原菌为轮枝镰孢菌、青霉菌和禾谷镰孢菌,引起穗腐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4.91%、54.45%和40.97%;接虫密度为每穗1、3、5和10头时,平均单穗产量损失率分别为0.73%、4.19%、11.65%和17.71%。研究表明,桃蛀螟为害不仅直接造成产量损失,还可加重穗腐病发生,影响玉米的质量。

关键词: 桃蛀螟 玉米果穗 穗腐病 产量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