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内生颉颃细菌的筛选及生防机理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从20个水稻品种中分离得423个内生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 eSheld)有显著抑菌作用的内生颉颃细菌75株。测定了各颉颃细菌胞外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和次生代谢物(噬铁素)活性,初步揭示了其抑菌机理。


外源色氨酸对海水胁迫长春花幼苗根CCO活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幼苗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色氨酸对20%海水处理14 d后长春花幼苗生长、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细胞超微结构及长春碱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20%海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色氨酸,长春花幼苗生长均受到进一步显著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但幼苗长春碱含量显著增加。(2)在20%海水中增加250和500 mg/L色氨酸时,叶绿体片层松散、变稀,色氨酸浓度增大到750 mg/L时,叶绿体变形,片层扭曲、变形,叶绿体模糊、濒临解体。研究表明,在20%海水中增加500 mg/L的色氨酸时,长春花生长受到抑制较小,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伤程度较轻,而长春碱含量提高幅度最大,从而较有利于长春花幼苗的生长和长春碱的积累。
关键词: 长春花 幼苗 海水胁迫 色氨酸 长春碱含量 细胞超微结构


水葫芦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批次发酵方法,研究了不同生长状态水葫芦产气潜力、酸化特征。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生长状态的水葫芦产气潜力相差较大,正值分蘖期的水葫芦产气潜力达到336 ml/g(总固体,TS)和517 ml/g(挥发性固体,VS),而处于越冬缓慢生长期的水葫芦产气潜力仅为231 ml/g(TS)和266 ml/g(VS),前者的VS降解率是后者的1.48倍;水葫芦厌氧发酵过程中,甲烷最高含量可达75%;水葫芦酸化过程较快,pH经暂短下降后,迅速恢复到7.0左右,产生的有机酸主要是乙酸和丙酸,在有机酸含量最高时分别占总有机酸的46.70%、46.45%。


农户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步凤镇农民植棉及品种更新的过程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依靠科技进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作物新品种是科技进步最物化的形式。通过农户植棉状况及更新棉花品种过程的调查,对农户植棉及品种更新等决策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决策受到农户的内部因素与农户外部因素影响。农户内部因素包括户主文化程度、农户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土地面积。农户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农技推广成本与效益、政策、市场、社区及邻里关系、推广服务体系等。提出了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加强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科技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建服务体系,完善成果转化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


IBV安徽分离株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设计的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4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安徽地方分离株膜蛋白M基因全长片段并进行了克隆测序。将各IBV安徽地方分离株与GenBank中注册的一些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发现毒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5%~100%,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3%~100%;不同毒株间存着重组、缺失、插入及点突变等变异,从ATG至第140 bp区段的核苷酸序列变异频率最高;4株分离毒株属于同一个进化群的2个不同进化亚群,与我国常用疫苗毒株H120、M41和W 93不属同一个进化亚群。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安徽分离株 膜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