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完善地区农科所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措施
《中国种业 》 2009
摘要:地区农科所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地区农科所培育的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地方品种在审定、授权、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江苏为例介绍了地区农科所、地方品种、新品种保护相关情况,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若干解决措施。


类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含量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猪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2头30日龄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在猪感染P1后第3,8,17,24,31和40天,采用血常规和单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含量,通过WST法对其增殖活性进行检测。P1感染组的T淋巴细胞数量(绝对数和相对数)整体趋势低于对照组,而两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没有显著差别。P1感染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 广西巴马小型猪 T淋巴细胞计数 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论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集成创新能力建设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研的一个重要群体,在地方农业科研创新、推广培训和科技"辐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阐述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特点及主要形式,分析了集成创新能力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必须建立多元化开放式创新战略,加强创新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建立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机制,加强创新能力的集成和支撑体系建设。


牛耳枫提取物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酚氧化酶具有高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寻找新型害虫控制剂的线索。【方法】以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提取物Deoxycalyciphylline B和Methyl homosecodaphniphyllate为抑制剂,采用酶标仪微量法研究了其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活性及抑制类型。【结果】Deoxycalyciphylline B和Methyl homosecodaphniphyllate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2.439mmol·L-1和0.879mmol·L-1,2种化合物均为典型的可逆竞争型抑制剂,抑制常数(Ki)分别为2.051mmol·L-1和1.269mmol·L-1。【结论】2种生物碱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可以以这2种化合物或其类似物为模板指导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是寻找新型害虫控制剂的重要途径。


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水稻时域后向散射特征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结合2004年和2006年在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进行的水稻观测试验,采用多时相双极化ASARAPMode数据分析了水稻HH极化、VV极化和比值系数σ°HH/VV的时域变化特征及与水稻生长参数的相关关系。通过建立水稻HH、VV和σ°HH/VV的时相变化曲线,分析了水稻抽穗期前后雷达信号随水稻冠层、植株含水量及稻田水层变化的后向散射特征。同时,选择水稻叶面积指数、鲜生物量和水稻株高与含水量的乘积为水稻参数,采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探讨了水稻HH、VV和σ°HH/VV与所选水稻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以水稻抽穗期为转折点,水稻各极化后向散射系数随水稻的生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所选水稻参数的时相变化大体一致。水稻HH和VV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与所选水稻参数的相关系数都在0.75以上,其中与水稻鲜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σ°HH/VV与水稻参数的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并且受水稻品种、种植方式和地理环境等差异的影响较小,因此可用于水稻参数反演的可靠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