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ABA对铜胁迫下武运粳7号和关东194幼苗的缓解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四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比较研究了铜胁迫下外源ABA对武运粳7号和关东194幼苗的缓解效应。目的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为改善由于铜胁迫而造成的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随着铜胁迫浓度的增加,武运粳7号和关东194叶片叶绿素含量、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POD活性、细胞膜透性则呈上升趋势。但是,2种水稻叶片可溶性蛋白组分没有明显差异。喷施外源ABA对水稻抵抗铜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因此,在生产实践上可以考虑喷施一定浓度的ABA来缓解铜胁迫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 水稻 铜胁迫 脱落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钵育苗对西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稻草作为营养钵培育西瓜幼苗,并将幼苗连同草钵一起定植于土壤中,测定西瓜不同阶段的生长指标和产量。结果表明:草钵培育的西瓜幼苗地下部鲜质量比对照塑料营养钵高0.13~0.27g,地下部干质量比对照高0.02~0.03g,可以明显促进西瓜幼苗根系的生长;草钵育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逐渐表现出生长优势,小区产量比对照高24.7%~34.6%。

关键词: 草钵 育苗 西瓜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约化蔬菜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流失风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京市郊集约化蔬菜长期种植基地为对象,采集蔬菜种植年限分别为3~5、15~20、25~30 a的土壤,测定土壤全磷(TP)、速效磷(Olsen-P)、水溶性磷(CaCl2-P)、生物有效磷(NaOH-P)的含量,并对0—20 cm土层磷素吸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最大缓冲容量(MBC)来对土壤磷素流失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除NaOH-P外,其余各形态磷(TP、Olsen-P、CaCl2-P)都随种植年限延长呈增加趋势。不同种植年限土壤TP、Olsen-P、CaCl2-P、NaOH-P主要积累在0—20 cm土层,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磷的累积量逐渐降低。DPS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升高,种植年限25~30 a的菜地0—5 cm土层DPS超过土壤磷素流失环境敏感指标临界值(25%),其MBC也最低,表明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磷素流失风险加剧,且流失风险主要体现在0—5 cm土层。

关键词: 集约化蔬菜地 磷吸附饱和度 最大缓冲容量 流失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豆新品种苏菜豆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菜豆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菜豆新品种,2009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通过。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品质优等多种优点,适合本省及邻近省份作保护地或露地栽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供蔬菜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关键词: 菜豆 品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芯胶囊制备因素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释放性能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壳聚糖乙酸溶液浓度、海藻酸钠溶液浓度、氯化钙溶液浓度和成膜时间4种因素对液芯微胶囊中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释放性能的影响。试验以改变1种影响因素,固定其他影响因素的方法制备包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液芯微胶囊,将其置MRS培养基上于37℃培养箱中培养,定时取样,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培养液中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菌体含量。结果显示:壳聚糖乙酸溶液浓度、氯化钙溶液浓度和成膜时间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释放性能均有很大影响;当海藻酸钠溶液浓度满足钙离子的配位需求后,其浓度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释放性能影响不大。表明通过改变液芯胶囊组分的浓度和成膜时间可以控制液芯胶囊的通透性,从而改变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释放性能,对实现控制培养液中菌体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液芯胶囊 保加利亚乳杆菌 释放性能 通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林46×宁麦3号RIL的耐湿性的表达和遗传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2010

摘要: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孕穗期对农林46群体×宁麦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RIL)进行淹水处理,研究了淹水胁迫对小麦株高、绿色叶片数等形态性状和对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株系的耐湿性差异。结果表明,孕穗期过湿处理使株高、主茎绿色叶片数、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都显著下降。通过方差分析发现RIL群体各自交系在主茎绿叶数湿害指数、株高湿害指数、蒸腾速率湿害指数和净光合速率湿害指数等4项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遗传变异系数(GCV)大小顺序为:株高湿指(24.4%)>光合速率湿指(20.3%)>蒸腾速率湿指(15.4%)>主茎绿叶数湿指(6.9%);广义遗传力(h2B)次序为:蒸腾速率湿指((50.4±7.1)%)>株高湿指((46.0±7.5)%)>光合速率湿指((43.2±7.8)%)>主茎绿叶数湿指((29.3±8.7)%)。相关分析显示蒸腾速率湿害指数与光合速率湿害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721)。根据4个性状的湿害指数从群体中筛选出一批耐湿性较好的自交系。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 湿害 湿害指数 耐湿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控对棉花新品种DUS测试性状的影响

江西棉花 2010

摘要:通过对农业部提供的棉花DUS测试申请品种(2006-073A、2006-074A)及近似品种(2006-073B、2006-074B)应用生长调节剂缩节胺(30 g/hm2)进行处理,以探讨化控影响棉花DUS测试性状问题,结果表明化控处理对株高、第一果节长度、铃柄长度、花铃期叶片颜色、叶片大小、柱头高度6个测试性状均产生了影响,从而影响了新品种特异性的判定。因此,在DUS测试中不宜进行化控,以提高试验测试和判定的准确性。

关键词: 棉花 DUS测试 化控 特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全球性的小麦病害,也是为害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应用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危害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试图建立适宜南方麦区的小麦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抗病育种体系,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效果。运用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DON毒素突变体的诱导与筛选;异源杂种幼胚培养;花药培养和染色体消失等单倍体诱导技术等创造抗赤霉病新种质,选育抗病新品种(系)。并运用分子作图,对主要抗源苏麦3号、望水白等进行赤霉病抗性分子定位和筛选,寻找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抗赤霉病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效标记。建立和完善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诱导技术和单倍体诱导技术;创造出一批赤霉病抗性强而稳定,丰产性优良的新抗源;育成了生抗1号、生抗2号和生选3号、生选4号共4个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对望水白,苏麦3号和宁894037等主要抗源进行QTL定位,并获得了与赤霉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3BS主效QTL区域的相关标记在育种群体中的辅助选择进行了比较验证,初步建立了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20多年的实践表明:①运用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缩短新品种育成年限,提高抗赤霉病改良效果;②对目前的主要抗源而言,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可行有效的。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育种 赤霉病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株黏附因子基因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株培养获得菌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黏附因子P97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将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株的P97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P97基因变化与致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P97基因与菌株致病性有一定关系,但除P97基因之外,还有其他与致病有关的基因存在。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黏附因子 毒力 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肺炎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P36(L-乳酸脱氢酶)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建立套式PCR方法。运用该方法对猪肺炎支原体不同菌株培养物进行了扩增,并对经肺内免疫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均能扩增出427 bp的目的条带,而其他病原菌未出现特异性扩增条带。建立的套式PCR方法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0个CCU(颜色变化单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结果表明,经肺内免疫的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扩增结果均为阳性。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P36 套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