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株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猪体内存在与猪圆环病毒2型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的因子。【方法】首先利用PCR方法对来自临床表现为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猪血清所抽提的DNA进行扩增,根据获得的序列再设计引物进行反向PCR,拼接得到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的全基因组序列,最后根据P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其全基因组加以验证。【结果】首次完成了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P1因子为环状DNA基因组,全长648个核苷酸,包括3个开放阅读框。除5′端16个核苷酸外,P1因子与国内猪圆环病毒2型BF毒株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8.4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1与猪圆环病毒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猪体内存在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


枯草芽孢杆菌Bs916中脂肽抗生素Bacillomycin L的操纵子结构及生物活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CSTPCD
摘要:【目的】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s916(Bacillus subtilis 916)分泌的脂肽化合物Bacillomycin L操纵子、结构和生物活性,阐明枯草芽孢杆菌Bs916防治病害的分子生化机制。【方法】采用LA-PCR和基因步行的方法克隆bacillomycin L的操纵子Bac;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Bac操纵子的遗传特征;运用基质辅助解离质谱法测定Bac操纵子合成的脂肽类化合物bacillomycin L的分子量;利用碰撞诱导解离(CID)技术获得化合物的典型结构特征离子碎片测定bacillomycin L肽端的一级结构;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和溶血活性试验测定bacillomycin L的生物活性。【结果】克隆到全长约39.0kb的Bac操纵子,该操纵子由BacD、BacA、BacB和BacC4个多功能复合酶及1个启动子组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ac操纵子与脂肽类化合物iturinA、mycosubtilin、bacillomycin D操纵子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然而也发现一段低同源性区域,该区域是一个新型Ser激活结构域。根据Bac操纵子特征推测Bac操纵子编码的脂肽类化合物可能是Bacillomycin L;Bac合成的脂肽类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别为:1008,1022,1036和1050Da;推测属于相差一个(-CH2)亚甲基的同系物;脂肽化合物的一级结构为[cyclo-(Asn-Tyr-Asn-Ser-Glu-Ser-Thr-β-amino fattyacid)],该一级结构与以前报道的bacillomycin L的肽序列一致。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是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结论】本研究克隆了bacillomycin L的完整操纵子,并通过对操纵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生化试验鉴定了枯草芽胞杆菌Bs916分泌的脂肽bacillomycin L的化学结构,并阐明了生防菌Bs-916分泌的脂肽bacillomycin L是其抗真菌活性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omycin L 操纵子 结构 生物活性


不同食味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白质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来自南方(江苏)和北方稻区及国外(日本)的44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南京生态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将44个品种分为江苏当地和北方与国外引进两组,每组均以武育粳3号为基准分为较优和较差两类,共形成4种食味类型,并对这4种食味类型粳稻的蛋白质性状与食味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北方及日本的优良食味品种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及其谷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其他3种类型,但全生育期则较其他类型短;45个参试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清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3者为影响食味相对重要的蛋白质相关因子,且对食味的直接作用均为负值。进一步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清蛋白质含量对供试粳稻品种食味的影响更大。


即食玉米加工用品种筛选的主成分分析法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主成分分析在即食玉米加工用品种筛选中的应用,筛选甜糯玉米加工品质的有效指标。选取11个甜糯玉米品种,测定影响即食玉米加工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即食玉米加工品质由3个主成分构成,其中支链淀粉对即食玉米加工品质的贡献率最大,占43.232%,筛选出可作即食玉米加工用的品种为苏试80618和京甜紫花糯2号。


豆梨植物络合素合酶PcPCSl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梨砧木豆梨(Pyrus calleryana Dcne.)为试材,克隆其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PcPCSl)的cDNA全长序列,并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PcPCSl cDNA序列长度为1970 bp,编码497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由两个典型的植物络合素亚家族结构域组成,具有3个相邻的cys-Cys元件(331-332、351-352和369-370位氨基酸)和植物络合素合酶蛋白的特征位点(Cys-56、Cys-90/91和Cys-109).它与豆科植物的PCSl蛋白处于系统发生树的同一分支,且与百脉根LjPCSl蛋白的同源性最高(84%).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PcPCSl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各器官表达量存在差异,在20 gmol·L-1CdSO4胁迫条件下,其表达量迅速上升,并且在豆梨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根;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其上调表达的诱导能力为Cd2+>Zn2+>Cu2+.200μmol·L-1Y-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抑制剂丁胱亚磺酰亚胺能够显著抑制该基凶的表达,补充200 μmol·L-1谷胱甘肽后,其相对表达量恢复或超过单一重金属离子处理的表达水平,即豆梨植物络合素以谷胱甘肽为底物,通过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途经合成.
关键词: 豆梨 植物络合素合酶 基因 克隆 丁胱亚磺酰亚胺 表达特点


植物中的P-ATP酶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ATP酶是指位于质膜上、由ATP驱动的一类经历磷酸化的阳离子泵,它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广泛参与植物的离子运输、细胞信号转导、细胞膜形态建成等,与植物的离子养分吸收运输、逆境抗性等密切相关。


利用RAPD和ISSR 2种分子标记鉴定西瓜杂交种的遗传纯度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鉴定西瓜杂交种抗病苏蜜和苏蜜5号的遗传纯度,利用RAPD和ISSR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F1杂种及其相应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抗病苏蜜杂交种的分析中,对450个随机RAPD引物进行了筛选,其中139个引物产生了235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了3.12个条带,多态率为16.7%。139个多态性引物中,3个引物产生了母本特异标记,4个引物产生了父本特异标记,2个引物产生了共显性标记。引物JAASRP388的扩增图谱显示产生了1个母本特异标记JAASRP3881200及2个父本特异标记JAASRP3882010、JAAS-RP388500。引物JAASRP410的扩增图谱显示也产生了1个母本特异标记JAASRP410625及2个父本特异标记JAAS-RP4102000、JAASRP4101000。在杂交种苏蜜5号及其亲本的分析中,100个RAPD引物产生了325条扩增带,其中27个RAPD引物成功地扩增出了37个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率为11.38%。在27个多态性RAPD引物中,4个引物产生了母本特异标记,1个引物产生了父本特异标记。此外对62个ISSR引物进行了检测,45个引物成功地产生了188个扩增条带,每个引物平均产生了4.18个条带,15个为多态性引物产生了23条多态性带,平均多态率为12.23%。在ISSR检测中,只发现了2个引物能产生母本特异条带。研究结果说明,不管是1个母本特异引物和1个父本特异引物组合还是利用1个共显性引物都是杂交种种子质量检测过程中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微波真空干燥制备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蛹虫草发酵菌丝体的水分去除率为指标,测定真空度(A)、微波时间(B)、微波功率(C)、物料质量与底盘面积比(D)4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各因素对水分去除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因素D>B>C>A,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3D1,即物料质量与底盘面积比为0.5、微波时间为7 min、微波功率为1 200 W、真空度为0.08 MPa,使菌丝体原料中水分去除率达89.2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Tir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转位紧密素受体(Tir)基因,并研究其抗原性。【方法】选用pET28原核表达载体,体外构建Tir原核表达重组菌,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选用家兔制备高滴度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其免疫原性。选用HEp-2细胞进行粘附和粘附抑制试验,通过光镜、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选用Balb/c小鼠进行免疫试验。【结果】成功获得高效表达重组Tir蛋白,并制备了兔源Tir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此抗体能与Tir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表达Tir蛋白能够抑制O157:H7对HEp-2细胞的粘附和A/E损伤。二免后Balb/c小鼠保护率高达75%以上。【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表达了Tir基因,所获重组Tir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能用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转位紧密素受体 表达 粘附 A/E损伤 免疫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