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流式细胞术在双壳贝类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双壳贝类作为重要的水产品经济物种和生态指示物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养殖,由于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及在生态毒理学中的环境指示作用,其免疫能力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血细胞作为双壳贝类先天免疫的主要参与者,其细胞活力、吞噬能力、粘附能力、总血细胞数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的检测成为探索双壳贝类免疫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量大、客观性强等技术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细胞学研究工具。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关于FCM在双壳贝类免疫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FCM的发展历史、双壳贝类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及FCM在双壳贝类免疫研究的应用,总结了FCM在样品处理和检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FCM在未来贝类免疫学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贝类食品质量安全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养殖密度对黄条鰤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殖密度是水产养殖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适宜的养殖密度能够降低养殖动物的应激胁迫水平,促进其健康、快速生长。为探究黄条鰤(Seriolalalandi)在陆基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最适密度,本研究对1龄黄条鰤[(565.83±70.22) g]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共设置10尾/m3 (低密度组)、20尾/m3 (中密度组)和30尾/m3 (高密度组) 3个密度组。实验过程中测量并计算包括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指数在内的生长指标,并检测血液生理、血清生化、肝脏和肾脏组织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中、高密度组黄条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在第60天时均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对应的数值(P<0.05);在3个密度组中,低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60 d时显著高于30 d的数值(P<0.05),中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60 d与30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60 d时低于30 d的数值,说明高密度养殖对黄条鰤的生长产生了的胁迫。整个实验过程中,血清中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的含量在30 d和60 d时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含量呈相反趋势;肝脏和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在30 d和60d时整体呈现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说明高密度养殖对黄条鰤的生理造成了胁迫。由此可见,从生长、生理和生产实践角度综合评价,中密度(20尾/m3)是1龄黄条鰤工厂化养殖的适宜密度,相关研究结果将为黄条鰤工厂化养殖技术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蛙类歪头、破头与白眼综合征病原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湖北、福建等主养区一系列蛙疾病的发病原因,从具有典型歪头、破头与白眼等症状的蛙脑部和内脏器官分离到40株优势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40株优势菌均与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同源.经生理生化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40株优势菌存在遗传差异,宿主和区域是影响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并判定菌株典型株QW08为米尔伊丽莎白菌.回归感染实验证实QW08为蛙类歪头、破头与白眼病的病原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米尔伊丽莎白菌感染黑斑蛙可引起其全身多脏器与组织损伤,脑、肠道、肝、脾与肾等组织器官损伤极其严重,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致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而引起感染蛙死亡.药敏特性分析显示,分离株QW08仅对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其余19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研究结果为蛙类该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鲢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淡水渔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湘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长丰鲢(H.molitrix)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筛选与其生长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应用96对微卫星引物,使用普通PCR扩增与毛细血管电泳技术,在湘江鲢和长丰鲢2个群体中共筛选到13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基于这些微卫星标记并对湘江鲢和长丰鲢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湘江鲢和长丰鲢的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均处于中度多态,PIC均值分别为0.422、0.440,表明两个鲢群体均具有中等多态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湘江鲢筛选出8个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长丰鲢筛选出2个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位于染色体LG5上的位点P086和位于染色体LG23上的位点P041均在两个鲢群体中找到显著相关的性状.
关键词: 湘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长丰鲢(H. molitrix)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生长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卵形鲳鲹基因组重测序的InDel标记挖掘与耐低氧性状关联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是高耗氧率的鱼类,低氧极易导致其死亡.筛选其耐低氧性状InDel分子标记并挖掘影响耐低氧性状的功能基因,可为选育具有较强耐低氧能力的卵形鲳鲹提供有益指导.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分析了卵形鲳鲹基因InDel差异,挖掘卵形鲳鲹与耐低氧性状显著关联的InDel位点,并探讨了与耐低氧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693.48 Gb数据,其中Q30的平均值为90.8%,注释分析发现了共2 574 178个InDel位点.敏感组50尾卵形鲳鲹所特有的InDel共249 395个,其中2 209个位于外显子上,在核苷酸切除修复信号通路和细胞黏着分子中存在变异基因.将InDel位点与耐低氧性状关联分析发现,3个InDel位点(InDel 22883061、InDel 24919481和InDel 14451779)接近显著性阈值,注释分析获得了9个候选基因.筛选到的InDel位点对后期分子标记选择育种的选择和鉴定有重要价值,注释到的候选基因为卵形鲳鲹耐低氧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在虹鳟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水产学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当前,针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疫病的防治仍主要依赖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微生物耐药性及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环保有效的益生菌制剂已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益生菌在虹鳟养殖中可明显促进鱼体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力,但是对益生菌的益生效果和机制尚缺乏系统总结.本文概述了目前虹鳟养殖中使用益生菌的种类、补充方式、益生效果和益生机制,以期为虹鳟绿色可持续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益生菌;虹鳟;益生效果;益生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峡江水利枢纽鱼道过鱼效果的初步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峡江水利枢纽鱼道过鱼效果,采用张网法和截堵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1月、2020年4月、2020年8月对峡江水利枢纽鱼道的过鱼效果开展季度调查。鱼道内共采集鱼类4605尾,计42种,隶属于4目、9科、34属,以中小型鱼类为主,体长范围为2.3~48.5 cm,优势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数量比分别占总数的17.24%、14.26%、6.86%、5.78%、4.89%。鱼道内洄游性鱼类有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鳗鲡(Anguilla japonica)。鱼类的过鱼数量呈季节性变化,其中夏季过鱼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2.23%;冬季过鱼数量最少,占总数的11.69%,影响过鱼的主要因素为水温和水位。有42种鱼通过峡江水利枢纽鱼道的入口,与其他鱼道相比,峡江水利枢纽鱼道过鱼种类较多。研究结果可为鱼道优化与有效运行提供参考数据,对保护赣江渔业资源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营养当量的水产品营养价值评价研究
《水产学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根据水产品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富含EPA和DHA等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的营养特性,建立了水产品营养当量评价方法.一是选取营养素指标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剔除能量指标后,选取20种营养素评价指标;二是以18岁以上轻体力活动青年男子膳食营养素平均需要量为参考摄入量标准,将营养素密度大于1的数值统一核定为数值1;三是根据产量加权计算了各品类的水产品当量;四是提出了水产品等营养当量系数指标与计算方法.该方法简单可行,适合水产品营养价值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水鱼新"暴发性出血病"的预防与治疗
《科学养鱼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水产养殖中流行一种怪病,死鱼头部出血发红,眼睛突出,身上有不规则溃疡(溃烂),养殖户俗称红嘴烂身。一般在春节过后水温上升,特别是升温幅度较快、早晚温差较大时,鱼死亡率较高。近几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较为困难。前几年主要危害黄颡鱼、鲫鱼,今年已经有草鱼、斑点叉尾甚至花鲢发病,并在一定区域内大流行而致鱼死亡。很多鱼病防治从业者认为今年的新“暴发性出血病”发病早、发病猛、很难控制。养殖户责怪经销商,使一批诚心想为养殖户解决问题的经销商心有余悸。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些特点较明确、针对性较强、有一定治疗效果的渔药不能在大家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使用,使得继“肝胆综合征”后的“低温综合征”和新“暴发性出血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致使养殖户损失惨重。为此,科学养鱼杂志社邀请专家对新“暴发性出血病”进行了解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带采收船操纵性仿真计算
《渔业现代化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海带采收船在养殖筏架间作业的回转性能,提高中国海带养殖产业的机械化水平,对新型海带采收船进行操纵性仿真计算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和重叠网格技术对海带采收船直航运动、纯横荡运动和纯艏摇运动进行船模的约束模型试验仿真计算并求取相对应的水动力导数,将求得的水动力导数无因次化后基于勃柯维茨(Abkowitz)操纵运动方程搭建Matlab仿真平台,对两型海带采收船的回转半径和回转周期进行运动预报.结果显示,流线型船体的回转性能是较好的,加装防网格栅后船舶的回转能力明显下降,而加装侧推装置可以改善船舶的回转性.将仿真结果与实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仿真计算的误差在15%以内,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后续渔船设计中操纵性的运动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